激痛点浮针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19-09-10 07:22刘锋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压缩性椎体腰椎

摘要:目的:探究激痛点浮针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病例数: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两组都给予肌注鲑降钙素、口服乐力钙胶囊、唑来膦酸等西药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传统针刺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激痛点浮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程度VAS评分、MTrP变化。结果:观察随访6个胸腰椎功能优良率为95.24%(/42),对照组为71.43%(30/42),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ᵡ=9.820,=0.020<0.05)。与治疗前对比,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后即刻与治疗后24hVAS评分均较治疗前评分下降,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F=8.985,P=0.000;观察组:F=10.253,P=0.000)。观察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4h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即刻:t=8.011,P=0.000;治疗后24h:t=11.588,P=0.000)。观察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4h MTrP数量均较对照组少,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即刻:t=8.684,P=0.000;治疗后24h:t=9.547,P=0.000)。结论:激痛点浮针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减少MTrP数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属于一种绿色疗法,操作简单,经济,对患者无创,极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关键词:激痛点浮针;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应用;疼痛程度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6-006-03

骨质疏松属于一种常见骨科疾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患者骨组织微结构受损、低骨量,骨质脆性较高。数值疏松患者病情进展后会使患者出现身材萎缩、驼背等症状,进而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据报道,年龄、骨折病史、家族遗传史、消化疾病、吸烟史、恶性肿瘤、炎症、糖尿病是椎体单发或多发压缩骨折的危险因素。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是指由于骨质疏松症造成椎体骨组织内钙的逐渐丢失,造成椎体单发或多发压缩骨折。此类患者患者骨折后往往存在剧烈疼痛,而且存在炎性反应,因此探究此类患者疗效可靠、无痛、操作简便、经济的有效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浮针疗法是符仲华教授于1996年首创的一种侵入性物理治疗方法,其发挥作用的机理主要是治疗肌肉的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改善血供及肌肉放松程度,改善疼痛程度。现阶段,浮针治疗已经在带状疱疹伴神经痛、膝骨关节炎等疾病中得到应用。本文创新点在于:探究激痛点浮针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效果,采用电浮针进行治疗,而且观察MTrP变化,探究浮针作用机理。为探究激痛点浮针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病例数: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病例数: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两组都给予肌注鲑降钙素、口服乐力钙胶囊、唑来膦酸等西药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传统针刺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激痛点浮针治疗。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均值(58.96±4.85)岁;受伤原因:跌倒伤为9例,车祸伤为20例,重物砸伤为11例,高处坠落为2例;累及椎体数:累及1个椎体患者为10例,2个为18例,超过2个为14例。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均值(58.32±4.75)岁;受伤原因:跌倒伤为10例,车祸伤为19例,重物砸伤为10例,高处坠落为3例;累及椎体数:累及1个椎体患者为11例,2个为17例,超过2个为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t=0.611,P=0.543)、性别(ᵡ=0.051,P=0.821)、受伤原因(ᵡ=0.326,P=0.955)、累及椎体数(ᵡ=0.076,P=0.963)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中老人,男性年龄超过60岁,女性均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为骨密度

排除标准:近3个月内接受骨质疏松症的相关药物治疗;骨肿瘤、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甲亢等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合并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精神障碍等患者。

1.3方法

两组都给予肌注鲑降钙素、口服乐力钙胶囊、唑来膦酸等西药治疗,对照组42例给予传统针刺治疗,采用的针具为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0.30mm ×40 mm,取穴:参考《针灸治疗学》(李志道著)。

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激痛点浮针治疗,针具为一次性浮针。具体:患者进入诊疗室后,指导患者取俯卧体位,给予操作者手指及患者局部皮肤消毒,医师通过指腹按压查找病痛点。对于范围较大或者骨折患者无法描述疼痛部分的情况下,进针点可选择疼痛区域右侧、左侧、上方或者下方,尽可能避免在皮肤上突起、凹陷、破损、结节等部位进针。操作者以左手示指和拇指固定进针处皮肤,以右手拇指、示指、中指捏住浮针尾部,持针以约与皮肤呈 15°方向刺入皮下,针尖指向激痛点,将针体全部都刺入皮下,接着做扇行扫散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表情,询问其感受。直到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下降。行针后拔出针芯3~ 4 mm,接G 6805-2 A型电针治疗仪,利用疏密波,強度2~3V,持续时间为30 min,最后拔出针芯,将塑料软套管仍留置皮下,用无菌纱布块外敷露出皮肤外的与软套管为一体的针座,最后利用胶布进行固定。疏密波参数:串长5s,密波频率约60 Hz,串长2.5s,疏波频率约60 Hz。两组患者均是前三天每天治疗3次,3天后两天治疗隔日1次,15d 为一疗程,治疗次数为9次。

1.4观察指标

1.4.1对比两组患者胸腰椎功能。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定期到我院复查,统计两组患者胸腰椎功能恢复情况。本次研究采用NEER评分评估胸腰椎功能,其中,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69分及其以下为差。

1.4.2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刻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1.4.3对比两组患者MTrP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本项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分析均在专业软件SPSS22.0 软件中处理,计量指标

用()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比较采用ᵡ检验;同组不同时刻对比用重复测量方差F检验,若<0.05,提示对比显著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胸腰椎功能

观察随访6个胸腰椎功能优良率为95.24%(/42),对照组为71.43%(30/42),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ᵡ=9.820,=0.020<0.05),详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刻疼痛程度

治疗前,两组疼痛程度V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t=0.423,=0.020<0.05),与治疗前对比,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后即刻与治疗后24hVAS评分均较治疗前评分下降,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F=8.985,P=0.000;观察组:F=10.253,P=0.000)。观察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4h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即刻:t=8.011,P=0.000;治疗后24h:t=11.588,P=0.000),详见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MTrP变化

治疗前,两组疼痛程度MTrP数量对比无明显差异(t=0.423,=0.020<0.05),与治疗前对比,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后即刻与治疗后24h MTrP变化均较治疗前评分减少,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F=6.854,P=0.000;观察组:F=9.856,P=0.000)。观察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4h MTrP数量均较对照组少,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即刻:t=8.684,P=0.000;治疗后24h:t=9.547,P=0.000),详见表3。

3.讨论

骨质疏松症属于一种代谢性、系统性、全身性骨病,多发人群是绝经后的女性、中老年人,常见临床表现是腰背疼痛,可引发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引发原因有很大复杂性,在此过程中,破骨细胞、成骨细胞的活性相互影响。椎体单发或多发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患者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疼痛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单发或多发压缩骨折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一般情况下,疼痛是沿着脊柱向两边扩散,患者在进行坐位或者仰躺时疼痛会逐渐地减弱,而长时间保持直立姿势或者久站(久坐)会引起剧烈的疼痛,同时在咳嗽、弯腰的时候疼痛也会加重。因此,探究有效镇痛、可靠的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生活具有积极意义。

传统针刺治疗过程中,由于患者对针刺恐惧,加上取穴较多,导致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滞针、弯针、断针情况。浮针疗法是使用浮针在病痛周围皮下疏松结缔组织针刺的一种方法,属局部取穴范畴,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操作过程要求无酸、麻、胀、痛等针感,患者痛苦小,其镇痛快捷而持久。本文创新点在于:探究激痛点浮针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效果,采用电浮针进行治疗,而且观察MTrP变化,探究浮针作用机理。电浮针可能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相互作用产生压电与反压电效应,通过正常疏松结缔组织的信息传导,痛阈即刻提高,令疼痛即时消失或明显减轻,而较长时间的留针可延长镇痛效应,使病变组织得以恢复。这在本次研究中得到证实,本次研究中,与治疗前对比,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后即刻与治疗后24hVAS评分均较治疗前评分下降,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對照组:F=8.985,P=0.000;观察组:F=10.253,P=0.000)。观察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4h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即刻:t=8.011,P=0.000;治疗后24h:t=11.588,P=0.000)。表明,治疗后24h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这提示传统针刺、浮针均具有镇痛效果,但是浮针镇痛效果更佳持久。这与国内学者王罡、蔡玮等学者研究一致均说明浮针镇痛效果持续更久。疼痛的直接原因来自于肌肉的挛缩—— MTrP,而浮针能够有效减少 MTrP,进而缓解疼痛。观察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4h MTrP数量均较对照组少,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即刻:t=8.684,P=0.000;治疗后24h:t=9.547,P=0.000)。这与国内学者严定丰,李卫林等学者一致,均说明浮针镇痛效果显著,但是本次研究与其不同点在于本次研究采用电浮针。

综上所述,激痛点浮针应用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减少MTrP数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镇痛效果更佳持久,属于一种绿色疗法,操作简单,经济,对患者无创,极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叶,申海波,张宏志.经皮Schanz钉辅助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7,23(12):1116-1120.

[2]史智伟, 彭俊, 李法年, 等.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 临床骨科杂志, 2016, 19(4):427-429.

[3]刘军, 魏波, 陈海聪, 等. 广东地区骨质疏松影响因素与部分脆性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的关系[J]. 新医学, 2017, 48(6):77-80.

[4]刘军平, 李轶炜, 龙云, 等. 影响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多因素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6(10):59-62.

[5]Martikos K , Greggi T , Faldini C , et al. 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compression fractures: long-term retrospective comparison between vertebroplasty and conservative treatment[J]. European Spine Journal, 2018, 27(2):244-247.

[6]黄萍,郭俐宏,方伟,穆敬平.贴棉灸联合浮针激光治疗带状疱疹伴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01):46-49.

[7]李康,陆瑾,田亚丽,符仲华.浮针结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03) 315-319.

[8]秦中枢,冯后桥,王永海.浮针疗法治疗肩周炎增效作用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9,41(02):46-49.

[9]邓晓强,刘孝丰.浮针疗法治疗椎体成形术后残留腰背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34):3827-3829.

[10]Meccariello L , Muzii V F , Falzarano G , et al. Dynamic corset versus three-point brace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s of the thoracic and lumbar spine: a prospective, comparative study[J]. Aging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2017, 29(3):443-449.

[11]Gyu P Y , Wook K S , Moon S H . Treatment of Multiple Thoracolumbar and Lumbar Spine Fractures: Comparison of Contiguous and Non-Contiguous Fractures in Non-Osteoporotic Patients[J]. Journal of Korean Society of Spine Surgery, 2018, 25(1):9.

[12]李康,陸瑾,田亚丽,符仲华.浮针结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03): 315-319.

[13]王罡,蔡玮,何伟,等.浮针治疗急性腰扭伤即刻镇痛作用时效规律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10):35-39.

[14]严定丰,李卫林,郭太品.激痛点浮针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50例[J].中国针灸,2018,38(05):539-540.

作者简介:

刘锋,男,1978年10月出生,研究生学历,民族:汉;籍贯:广东广州;职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创伤和关节专科。

猜你喜欢
压缩性椎体腰椎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老年人腰椎滑脱怎么办?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经皮椎体形成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探究
患了压缩性骨折怎么办?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研究
身高突然降低别大意
10例PKP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