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双氧水法提取甘蔗渣中的纤维素

2019-09-10 09:36杜琨林明喜黄立杰刘子杰张金兰
现代盐化工 2019年6期
关键词:纤维素

杜琨 林明喜 黄立杰 刘子杰 张金兰

摘   要:以甘蔗渣为原料,对甘蔗渣中纤维素的最优提取工艺进行了探究。首先,将甘蔗渣按照液料比20∶1,加入质量分数为0.8%的H2O2和质量分数为5%的NaOH的混合溶液,在70 ℃下搅拌3 h溶胀后抽滤干燥。继而称取处理后粉末,分别按照3种液料比(分别为25∶1,35∶1,45∶1),加入17.5 mL/L乙酸和10 g/L NaClO2的混合溶液,在不同温度(60 ℃,75 ℃,90 ℃)与不同反应时间(1 h,2.5 h,4 h)下进行甘蔗渣纤维素的提取。采用三水平三因素正交实验法进行实验,得出最佳条件:液料比为45∶1、处理时间为4 h、处理温度为90 ℃。

关键词:甘蔗渣;纤维素;正交实验

1    实验背景

我国是蔗糖生产大国,每年都有数千万吨的蔗糖被生产出来,伴随着蔗糖的生产,产生了大量的甘蔗渣[1]。我国对甘蔗渣最主要的利用有:(1)制造纸浆;(2)生产人造板;(3)直接当作燃料燃烧。这样的做法有以下几个缺点:经济效益低下,燃烧甘蔗渣并非清洁能源,会增加碳排放量,在全球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不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甘蔗渣中42%~50%是纤维素[2-4],近年来,随着石油、煤炭储量的下降以及价格的飞速上涨,各国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升,纤维素这种廉价的可再生资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经过榨糖之后所剩下的甘蔗渣,是一種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含32%~48%纤维素、19%~24%半纤维素。从原料组份上看,甘蔗渣可作为理想的纤维原料,将甘蔗渣充分循环利用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原则。

甘蔗渣纤维的长度为0.65~2.17 mm,宽度为21~28 μm。虽然它的纤维形态略逊于木材和竹子,但是比秸秆纤维和小麦秸秆纤维略胜一筹。蔗渣纤维素是基于纤维素的结晶微纤维,由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形成的粘合层紧密封装纤维素,和其形成的晶体结构与分子间的分子内氢键有更高的结晶度,因此难以分离,同时,纤维素的加工性能使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存在被破坏。所以,在保持提取较大量纤维素的前提下,尽可能脱除木质素和半纤维素成为一大难题[5-6]。

从甘蔗渣中提取纤维素的传统方法很多,有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亚氯酸钠结合碱处理是这种类型研究中常用的化学预处理方式[7-9],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弊端,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而且成本比较高。机械粉碎法可以减小晶面的晶粒尺寸,降低其结晶度,破坏木质素等对纤维素起到保护作用的成分[10]。生物处理方法虽条件温和,但处理的周期较长[11],只适合小量处理。本研究采用碱液分离法,将甘蔗渣以液料比(重量比)1∶30分别加入自行配置的0.5% H2O2和1% NaOH的混合溶液,用于对甘蔗渣进行预处理,然后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按L9(34)正交表安排三水平三因素共9次实验,检查在不同液料比、不同乙酸质量浓度和不同亚氯酸钠质量浓度下,对甘蔗渣中纤维素提取的影响及提取的最佳条件。

2    原料、仪器和研究方法

2.1  主要原料和试剂

主要原料:市售甘蔗渣。

主要试剂:苯;无水乙醇;冰醋酸;硝酸;亚氯酸钠;氢氧化钠;过氧化氢。

2.2  实验仪器

DZF型电热真空干燥机,上海坤天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HH-4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市万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

SHZ-IIIB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临海市谭氏真空设备有限公司。

DF-2A集热式磁力搅拌器,常州申光仪器有限公司。

85-2A双向恒温磁力搅拌器,江苏金怡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DMF-4B 200 g手提式高速中药粉碎机,浙江大药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2.3  实验方法

2.3.1  分组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正交实验,正交表是一整套规则的设计表格,例如正交表L9(34)需进行9次实验,最多可观察4个因素,每个因素均为三水平。如在三水平正交表中,任何一列都有“1”“2”“3”,且在任一列的出现次数均相等。做一个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按全面实验要求,须进行27~33种组合的实验,且尚未考虑每一组合的重复数。若按L9(34)正交表安排实验,只需做9次,显然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在实验中需要同时考察3个试验因素,若进行全面试验,则试验的规模将很大,往往因试验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实施。正交试验是安排多因素试验、寻求最优水平组合的一种高效率试验设计方法。

2.3.2  实验分组

三因素三水平,且不考察交互作用的情况下,L934正交表是最佳选择。前3列分别安排3个因素,第一列作为空列考察试验误差。正交试验因素和水平如表1所示。

2.3.3  甘蔗渣的除杂

市售甘蔗渣用蒸馏水进行3~5次冲洗,洗净后的甘蔗渣用真空烘干机进行烘干,干燥的甘蔗渣用粉碎机进行粉碎,甘蔗渣粉末过0.35 mm筛,储存备用。

用分析天平称取0.35 mm过筛后的甘蔗渣粉末20 g放置于烧杯内,加入苯和无水乙醇(体积比2∶1)混合液,使用恒温水浴锅在60 ℃进行水浴处理,脱蜡6 h。脱蜡后用乙醇进行洗涤,再使用真空抽滤机抽滤。

脱蜡后甘蔗渣粉末加入0.1 mol/L硝酸,使用恒温水浴锅在85 ℃水浴处理1 h,除去酸溶性果胶,水浴处理后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

除去酸溶性果胶后的甘蔗渣粉末加入蒸馏水,使用磁力搅拌器在80 ℃水浴中搅拌2 h,除去水溶性多糖,使用真空抽滤机抽滤,再用真空烘干机进行烘干,储存备用。

2.3.4  甘蔗渣的预处理

用分析天平称取除杂后的甘蔗渣粉末20 g,放置于烧杯中,在烧杯中按液料比(重量比)20∶1,加入质量分数0.8%的H2O2和5%的NaOH混合溶液,使用磁力搅拌器在70 ℃下搅拌3 h,使用真空抽滤机抽滤,再用真空烘干机进行烘干,储存备用。

2.3.5  甘蔗渣中纤维素的提取

用分析天平称取预处理后的甘蔗渣粉末10 g,放置于烧杯中,在烧杯中按液料比(25∶1)加入约17.5 mol/L(一般市售为冰醋酸,其质量浓度约为17.5 mol/L)乙酸和10 g/L NaClO2的混合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处理完后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再用真空烘干机烘干,得蔗渣纤维素。

2.3.6  试样含水量的测定

精确称取干燥样品1.00~1.05 g,用真空烘干机在110 ℃烘干至少2 h至质量恒定,再用分析天平称量前后两次的质量差即试样的含水量w。

2.3.7  甘蔗渣中纤维素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干燥样品1.00~1.05g(m0),放入250 mL洁净、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30 mL硝酸-乙醇混合液[12],装上回流冷凝管,沸水浴加热,用G4玻璃砂芯漏斗抽滤去除溶剂,重复上述操作3~5次,直至纤维变白。用20 mL硝酸-乙醇混合液洗涤残渣,再用热的蒸馏水洗涤至洗涤液显示为中性。最后用无水乙醇洗涤2次,抽滤,将滤纸和纤维素一并放入真空干燥机,烘干称质量(m1)。事先需称定空白滤纸的质量(m2),纤维素的质量为m1-m2。

3    结果与讨论

3.1  实验数据处理

将9个实验按式(1)计算而得的纤维素含量如表2所示。

对9个纤维素的实验结果作极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不同的因素和水平对纤维素含量的影响如图1所示。

3.2  不同反应液料比对纤维素提取的影响

在甘蔗-冰醋酸-次氯酸钠处理过程中,冰醋酸的质量浓度为17.5 g/L,次氯酸钠的质量浓度为10 g/L,分别在60 ℃,75 ℃,90 ℃条件下分别反应1 h,2.5 h和4 h。由图1可以看出,纤维素提取时受液料比的影响相对较小,可知甘蔗渣纤维素提取时,当液料比为25∶1时纤维素含量最高,还应进一步探索液料比更高的情况。当液料比为45∶1时纤维素纤维素含量最大,还应进一步探索液料比更小的情况。25∶1至45∶1范围内纤维素含量随液料比增大而减小。

3.3  不同反应温度对纤维素提取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纤维素提取时受反应温度的影响较大,温度越高,纤维素提取率越高,以90 ℃为最佳,还应进一步探索温度更高的情况。因为温度升高,在酸处理过程中,半纤维素较纤维素更容易水解,在酸性次氯酸钠处理过程中,木质素更容易溶解在热酸溶液中,当酸碱过程反应温度均达到80 ℃,纤维素含量达到最大后有所下降。

3.4  不同反应时间对纤维素提取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纤维素提取时受反应时间的影响最大,甘蔗渣纤维素提取时,反应时间为4 h时提取率最高。在1~4 h内纤维素含量先降低后上升。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纤维素含量逐渐下降,当酸碱过程反应时间均为2.5 h时,纤维素含量达到最小:0.738 4,时间再加长,质量分数呈现上升趋势,在4 h上升到图中最高点0.897 1,所以选择4 h为最佳反应时长。

4    结语

本研究用正交试验研究液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甘蔗渣中纤维素提取量的影响,拟确定最优工艺条件,得到的结论如下:

(1)液料比由20∶1增加到45∶1时,甘蔗渣中提取得到的纤维素含量显著下降,纤维素含量变化的幅度较小。随着反应温度不断升高,纤维素含量逐渐增加,纤维素质量分数是否会继续增大,亦或是到达某个临界点后呈下降趋势,这些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2)反应时间增长,纤维素含量变化的幅度最为显著,说明反应时间对纤维素含量影响最大。通过比较表中R值的大小可以看出对本实验产生影响的因素存在显著性顺序,其主次关系为R3>R2>R1,即反应时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反应温度,最后是乙酸和次氯酸钠液料比。

(3)从甘蔗渣中提取纤维素的9个正交实验结果,得到的最佳实验条件:液料比为45∶1,处理时间为4 h,最佳处理温度为90 ℃,提取到纤维素含量为0.919 6 g。

[参考文献]

[1]聂艳丽,刘永国,李   娅,等.甘蔗渣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前景[J].林业经济,2007(5):61-63.

[2]JULIEN B,MOHAMMAD L H,CECILE B,et al.Mechanical,barrier,and biodegradability properties of bagasse cellulose whiskers reinforced natural rubber nanocomposites[J].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2010(32):627-633.

[3]王冰莹,严志云,周向阳.改性蔗渣纤维增强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27(1):67-71.

[4]ARUP M,DEBABRATA C.Isolation of nanocellulose from waste sugarcane bagasse(SCB)and its characterization[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1(86):1 291-1 299.

[5]李春光,周伟铎,田   魏,等.甘蔗渣纤维素提取及木质素与纤维素脱除工艺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4):316-320.

[6]彭志远,谌凡更.木质纤维素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25(8):167-170.

[7]OKAHISA Y,KENTARO A,MASAYA N,et al.Effects of delignific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plant-based cellulose nanofibers for op­tically transparent nanocomposites[J].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1(10):1 342-1 347.

[8]ABRAHAM E,DEEPA B,POTHAN L A,et al.Extraction of nanocellulose fibrils from lignocellulosic fibres:a novel approach[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1,86(4):1 468-1 475.

[9]李春光.玉米秸軒纤维素提取及半纤维素与木质素脱除工艺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99-202.

[10]陈洪章.纤维素生物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1]胡秋龙,熊兴耀,谭   琳,等.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0):1-7.

[12]王林风,程远超.硝酸乙醇法测定纤维素含量[J].化学研究,2011,22(4):52-55.

猜你喜欢
纤维素
饮食新风尚
植物初生细胞壁纤维素晶体结构新特征(2020.9.19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解析植物纤维素合成酶复合物的结构(2020.7.11 植物科学SCI)
离子液体/纤维素混配固定相分离性能研究
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溶解性能的研究进展
浅谈纤维素改性预处理工序
微波—超声波辅助水解稻草制备微晶纤维素
日本利用农业废弃物制取纤维素
第七种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