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为导向的黑龙江高职动漫产教合一实践研究

2019-09-10 18:31杨雪婧李志川
新教育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杨雪婧 李志川

摘要: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动漫专业经过几年的不断调研、考察和借鉴兄弟院校和行业特点,以淘宝店铺承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室为运行平台,学生自主完成设计任务和项目,构建了学习、实训、创业、就业相融合的模式。本文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动漫专业为例,论述其以就业为导向的黑龙江高职动漫专业产教合一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动漫;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前言

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见”,认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体制效率提升的迫切需要”。这一意见的发布,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这个大众创业,人人创新的新时代,创新创业已成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也正成为时代的主流。

二、黑龙江高职动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

有资料显示,动漫专业毕业生对口的就业率不足20%,由此可见高等职业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不能被动画企业认可。现在动漫人才实际上是供过于求的,但是很多企业还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通过走访动漫企业调查发现,企业对现在的学生评价是:专业技能较高,但创新能力欠缺,作品没有竞争力。动漫企业到学校招聘,都会首先找老师了解学生的创新创业情况,关注学生的原创作品。由此看来,目前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注重学生创新创意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体系与师资的不完善

目前我校动画专业的教师大都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进学校教书,没有动画企业的管理经验。虽然在技术上教师能力都很强,但是不具备带领学生团队完成项目的资质,所以在团队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都比较欠缺。

三、改革措施

(一)针对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的改革措施

学校建立校企联合办学,聘请企业一线设计师参与教学,通过动漫专业教师到企业中考察,学习一些在生产管理方面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动画项目工程的专业管理水平。学校加强教职工的实践教学能力,激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理解一线企业的人才需求,要求专业教学五年6个月的企业实践。

(二)针对课程体系与师资的不完善的改革措施

以创业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行为。

动漫专业的课程体系涵盖专业基础课、技术课、创意设计课、综合培训课等。

(1)基本专业课程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技术类课程多为软件课程,如《图形图像处理》、《Maya》、《3D Max》等,注重软件的操作性和实用性,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任务是工作室承接的真实案例,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生等能力。

(3)创意设计类课程多为手绘课程,如《场景设计》、《角色设计》等,强调手绘、设计的重要性,引入工作室真实项目,以项目为指导,培养学生创新、创意思维。

(4)综合实训类课程,淘宝店铺承接项目,工作室中对应工作岗位,解决问题,强调了岗位分工,针对不同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四、建立专业工作室,形成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一)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教师服务平台+学生创业团队+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组成的递进式的实践平台完成对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能力的培养。

1、教师服务平台

开设工作室,在淘宝中推广工作室,主要运营的卡通形象设计、室内设计、动画设计、PPT设计等方面,工作室的推广接单工作依托学校的实训基地“龙博电子商务产业园”。

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在大一上学期,大一下学期的创意设计类课程和大二上学期技术类课程中引入教师服务平台,实训的过程中,引入工作室的真实案例。

2、学生创业团队

综合实训类课程,采用工作室的接单的任务驱动。工作室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以创业团队的形式存在,每个创业团队都采用的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标准组成,创业团队内成员的一般又5-6位成员组成,老师认真挖掘每一位学生的特色,争取做到让每一位学生在团队中定位自己的角色。

3、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创业团队成果较好的,上报学校,迁移到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成立实体店运营。

(二)工作室制的教学考核改革

为了达到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动漫课程摒弃传统的考核方式,工作室制采用累计积分的考核方法。

1、当工作室接单后,将客户的需求及相关信息发布给每一个创业团队。每个创业团队完成设计稿,通过演讲的形式展示创意设计思路。全体学生投票占30%+工作室负责人投票占40%+专业教师投票占30%选出最优秀的一组作品提交给客户。根据投票结果排出名次,依次加30分、25分、20分、15分、10分,所有项目累计积分。这个过程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成长的同时,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大赛的历练,增强团队的竞争意识,整个备赛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后续真是项目的进行积累经验,提升制作技能。大赛获奖的团队积分加30分,未获奖的团队不加分。

3、每一次的项目完成后,进行评价、修改、总结,效果明显提升的,加10分。这个过程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自我批评、改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工作室运行模式下的教学成果

采取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方法,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很快,对岗位要求和企业认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工作室运营下,学生专业技能得到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也在逐渐提高。创新、创意和创业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在黑龙江省创新创业大赛多次获奖。部分学生创业收入匪浅,并注册公司,企业进入正轨。

五、总结

创新和创业是民族发展的根本,是民族复兴的灵魂。创新型创业教育与动画教育的有机结合,能更好地突出高职院校的特点,确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使动画专业教育更具有竞争力。与社会发展需要有机结合,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具有不断创新和创业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质量,创造大众创业和创新的新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敏.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创新思考 [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6).

[2]張荣.基于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广东高职动漫设计专业成体系研究 [J].文艺生活,2017,(6) :215-216.

[3]詹筱茹.基于工作室制的动漫数字媒体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模式研究.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12):96-97.

课题论文:以创业为导向的高职动漫手绘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一般项目,SJGZY114。

作者简介:杨雪婧(1986-),女,汉,吉林省永吉县,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学士,动画。

猜你喜欢
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
“工作室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