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环境整治规划探析

2019-09-10 07:22王军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王军

摘要:新农村环境整治规划作为我国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就主要以新农村环境整治规划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制定“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以及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常见的环境问题,然后制定相应的措施,探讨如何落实新农村环境的整治规划。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新农村环境;整治规划

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已经提上了日程,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精神面貌,对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建设目标,缩小城乡人民生活差距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农村环境的规划与政治,对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和推进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制定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新特征出发,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发展总体要求,进一步升华了建设新农村的实践。同时十九大报告还重点强调将“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确立了“三农”问题国之根本、民生根本的地位,尤其是现代化供需矛盾冲突日渐严重的新时期,必须保证“三农”工作的地位,并不断将“三农”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另外,做好“三农”工作,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要建立全面的小康社会,既需要城市实现小康,又需要农业地区小康。但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与路线图,要求在掌握我国具体发展国情和认识城乡关系发展变化的基础上,着眼于“两个一百年”目标建设,尽快改善农村发展落后居民,实现新农村现代化建设。

二、农村环境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农村地区较为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乱砍乱伐,水土流失,导致河道淤积。第二,将大量未净化的污水直接向河水中排放,如生活用水、农业灌溉污染水以及畜禽养殖废水等,使得河水富营养化,水生杂草吸收更多有机物并快速滋生蔓延,甚至导致水体的自净能力被减弱。第三,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焚烧秸秆,随意排放。第四,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有毒有害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第五,忽视绿化工作,随意采伐。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现阶段,我国多数农村地区在处理污水时,依旧沿用传统的处理方式,直接倾倒,尚未建立相应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很多农村地区在关于取暖问题方面,还未能建立集中的供热系统,主要是使用传统的小型取暖装置,天然气等能源的利用率较低,农村的能源结构尚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另外,农村地区在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垃圾时,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很多地区尚未建立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即便已经建立,但受基础设施数量和人们长期的生活习惯影响,环境改善状况依旧较差,很多农村长期存在脏、乱、差现象[1]。

(三)缺乏健全的体制

首先,农村地区整体经济远落后于城镇,总量不高,并且尚未建立规模化的支柱形产业,全部经营产业中,传统农业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其次,既未建立良好的制度体系,又缺乏政策制度保证,并且农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尚未落实。最后,农村地区保护环境实施的相关环保执法体系还存在问题,整体管理水平不高,难以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环境整治规划

(一)遵循新农村建设原则

首先,应遵循差异性原则。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地点是在农村,不同气候下的不同农村在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要想保证农村地区环境整治规划的合理性,就应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尊重其差异性,理性选择环境规划的方式。其次,遵循先进性的原则。简单来说,就是向农村地区引入先进性的生产要素,在此过程中,一要做好人員方面的工作,尽快补齐农村地区环境建设人才、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短板,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中,建立高素质的“三农”工作执行队伍。二要重视地权问题,关注农村地区农地的收储和整治。三要加强对资本的管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保护,保障农民财产安全。四要重视技术方面的工作,引进各种先进技术,实现物的现代化建设。最后,遵循主体性原则。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体包括乡村农民、城市居民、党政工作人员、市场社会力量以及国外力量等。要想保障战略实施的效率,就应在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界的力量[2]。

(二)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受农村地区人员数量和生活条件的限制,在进行服务设施完善时,主要是通过与村民沟融,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如公共服务中心、村委会、小学、活动广场、道路、健身器材等,对于已经存在依旧要继续使用的旧设施,应做好修缮工作。

(三)整治村容村貌

第一,针对污水排放处理问题,应建立生态污水处理池,并进行管理、净化,在污水净化后,尽可能再次回收利用。

第二,在处理农村垃圾时,应合理增设垃圾收集点、垃圾箱和相应的清运工具,尽可能实施垃圾分类收集。

第三,清理沟渠、垃圾堆放处,保证环境卫生状况。

第四,拆除旧房危房,避免混乱搭建。

第五,尽快落实农村水、电、网的改造升级,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条件。

第六,加强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建设,实现“快递下乡”工程,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建立健全整治规划体系

在正式开展新农村整治规划工作中前,应现根据整治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可行性的规划体系,提高项目开展的可行性。而在具体完善整治规划体系时,可以从村民参与、农村用地现状、用地规划、房屋建设总面积、村庄文化、乡土特色、工程量、整治资金等方面来考虑,提高整治规划的全面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新农村环境的整治规划,改变了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促使农村地区进一步实现了进步发展。在这一战略下,要想做好对现代化新型农村的有效整治与规划,不仅需要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认识到新农村建设中处在的不足,而且还应根据就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相应的新农村环境整治规划,提高我国对新农村建设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加快农村环境整治[J].给水排水,2018,54(11):127.

[2]刘海.“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新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初探[J].中华建设,2018(04):98-99.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演变轨迹及其新时代新征程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举措
新农村呼唤更多的知识型“新农人”
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哪些农村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