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剪辑的节奏把握探讨

2019-09-10 19:38崔昱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

崔昱

摘要:事物始终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在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节奏,在进行电视纪录片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对内容进行剪辑,而节奏就是通过剪辑产生的,剪辑节奏对观众在观看中的满意程度以及呈现的品质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对纪录片进行剪辑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节奏的把握。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剪辑的节奏;满意程度

一、电视纪录片的内部节奏

(一)和生活逻辑相符

电视纪录片中的内容一般都是以实际生活作为题材,这主要是由纪录片的本质决定的。它主要是对人或者是事物进行记录,将事件的变化以及人物的整体活动过程作为基础。虽然在纪录片中并没有情节上的要求,但是在制作上会有发展主线,具体内容主要是通过主线串联在一起,而这种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事物的关联性。在电视纪录片中的节奏就是以此为依据。当纪录片中出现跌宕起伏的情节时,大众的心理也会随之产生变化,这也是纪录片具有吸引力的关键。

(二)和大众的逻辑心理相符

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大众会在主观上形成一种活跃思维,而观众的思维和注意力也会随着纪录片发生转变,同时观众在观看中的出发点或随着镜头的变化发生转变。纪录片中的全景用来对整体环境或者是人物进行介绍,中景用来进行人物关系和事物关系之间的介绍,同时使用近景对景色或者是人物进行特写,通过细节呈现的方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因此在剪辑纪录片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视觉、听觉对观众产生的影响之外,还需要对观众的情绪进行把握,进而使其在观看过程中实现情感上的延伸。

(三)悬念和冲突的使用

在纪录片中,如果想让一件事得到比较完整的叙述,里面的人物形象更丰满,则需要使用多个维度进行描述,实现对大众注意力的吸引。而在对故事进行叙述的过程中,自然不能使用平铺的方式,而是需要对具体内容设置悬念,进而使观众的兴趣得到调动。在这种状况下,一般会使用设问的方式,或者是倒叙记录的方式,进而使观众对纪录片中的内容进行深入观察和思考。例如在纪录片《放生》中,记录了在南方一些区域有放生的习俗,但是在组织者放生结束之后,有很多人就会在一旁捕捞,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种较为鲜明的对比。通过这种冲突的方式,更能创造话题感,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仅是对具体的内容进行观看,也会系统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電视纪录片的外部节奏

(一)镜头变化形成的节奏

镜头可以对纪录片中的内涵进行具体呈现,而在呈现时会考虑到主体的不同,进而在对纪录片进行记录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不同的形式和速度,让人们在观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外部的节奏。同时这种外部节奏的方式,也能为观众留下相应的想象空间,进而为进一步的叙述做好铺垫,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凸显了镜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镜头剪辑实际上是使用画面剪辑的方式,进而对纪录片内容进行话语上的传达。而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镜头的逻辑性,有一些画面适合使用长镜头,有的画面适合使用短镜头,而有的画面适合使用快镜头或者是慢镜头,通过镜头的转变,可以使人的情绪发生变化。而各种镜头的使用,又能形成多样的风格,激发观众的观看欲望。

(二)声音和色彩形成的节奏

色彩会带给视觉上较为强烈的体验,而不同色彩也会使观众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在纪录片中,一般都有与其实际主题相符合的情绪基调,而通过对纪录片中色彩的把握,则会使大众在观看过程中形成一种内在情感,进而使用情绪基调的方式对主题进行渲染。在掌握色彩基调的基础之上,可以对纪录片中的色彩进行调整,进而使纪录片中形成不同的节奏。

(三)镜头剪辑中的节奏

镜头长度对观众对纪录片中传达的信息有直接影响,一部优秀的纪录片通常是由多种镜头构成,镜头的长度可以实现对氛围的调节,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效果。但是如果镜头过长,就会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拖拉的感觉;镜头如果太短,就会使观众产生画面不够清晰的感觉,因此在对纪录片进行记录的过程中,需要对镜头的长度进行很好的把握。

三、结语

总之,在对电视纪录片进行剪辑过程中,主要会实现对色彩、镜头、声音的综合利用,而剪辑者在对节奏进行把控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主线逻辑和镜头逻辑,并且注重对技巧的把握,做到对节奏把握的张弛有度,使纪录片中的内涵得到揭示,进而使纪录片在实际展示过程中,能够发挥其独特的魅力。

猜你喜欢
电视纪录片
浅谈电视纪录片剪辑的节奏把握
电视纪录片的摄影原则与相关问题
电视纪录片的摄像思维与创新
探析电视记录片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历程研究
论中国电视纪录片原型叙事中的奇石符号
电视纪录片解说者应具备的素养及风格的形成
全球化纪录片的中国之路
电视纪录为载体的中医文化传播新范式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