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2019-09-10 19:43石巍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建设发展新闻传播全媒体

石巍

摘要:全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传播的信息内容亦越来越多。当前的全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途径有着极强的时效性、互动性以及风险性的特点,这些特点要求我们建立新闻传播实验室。本文探究全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全媒体;新闻传播;实验室;建设发展

一、全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时效性强

全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的特点是: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新闻时效性是指新闻传播的速度,大约每分钟会有多达万条信息传播于多媒体网络中,新闻受众可在极短时间内掌握到不同领域的新闻信息,也可浏览到世界各地随时报道的媒体新闻等。

(二)互动性强

全媒体视域下的新闻传播的互动性特点是:人们针对某一特定事件与网友进行互动,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根据某则新闻,可在网络上进行评论,表达对新闻事件的看法。人们在互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不同人群的想法与观点,相关管理部门可根据大众的意见,针对性地去解决那些新闻事件中反映的问题,达到以民生为先的执政理念。

(三)风险性强

全媒体视域下的新闻传播风险性特点是:在新聞传播的过程中,某些网友的言论或一些传媒不实的报道所形成的舆论风险。分析全媒体视域下的新闻传播风险性较强的原因,这是因为人们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在网络上进行诸如聊天、视频及群体性讨论等活动,加之缺乏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管,对那些网络违规操作或虚假信息的传播,缺乏一定的管理控制,这些都为全媒体视域下的新闻传播带来了极强的风险。

二、全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的途径

目前,微博深受欢迎,人们在微博平台上发表信息,报道新闻事件等。微博大V账号是那些专门在微博平台上发表新闻的账号。目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的人们几乎每人拥有一部手机,手机已成为人们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通讯设备及网络交流设备。利用手机上的应用客户端,进行事件视频录制或事件图片的拍摄等,并在手机客户端进行发布。手机客户端一般有:QQ聊天软件、手机百度贴吧、微信朋友圈等。

三、全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研究

新闻传播模式需要创新,新闻传播实验室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实验室运用信息革命的积极成果,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媒体舆论,巩固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与舆论支持。

(一)强化主体责任,让新闻传播实验室占据传播的制高点

创新是全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的关键,应建设新闻传播实验室并使其占据新闻传播的制高点。实验室应坚持党对新闻传播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的大旗,保证新闻传播工作不偏离正确的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做好新时期党的宣传工作。应及时准确发布新闻信息,对热点事件、争议事件及政务事件要积极发出党的声音,压缩谣言的形成传播空间,起到弘扬正义的作用。

(二)研究受众的新闻阅读习惯,提高实验室的传播效率

全媒体视域下多样的信息不断推送给受众,新闻传播变得更便捷,传播效率更高。对于新闻媒体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而言,深入研究受众的阅读习惯显得更为重要,探究如何吸引壮大新闻受众的群体,提高受众新闻阅读兴趣及保持受众对新闻媒体的关注。在具体实践中,新闻传播实验室应定位受众并以受众为中心,积极寻找他们的新闻需求、研究阅读习惯,制作适合的新闻传播版本。

(三)深度挖掘新闻引领提高新闻传播实验室的价值

随着大量同质化新闻的扩大,各种无价值、无厘头的新闻充斥于各新闻媒体,这样也就无形中降低了新闻的价值。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闻媒体实验室应深挖新闻价值,同时,对于新闻的背景、起因进行分析并阐述。新闻传播实验室要从新闻的深度与广度上做好文章,为新闻传播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探究。

(四)倡导众传媒深度融合,实现新闻传播实验室的优化与深化

全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实验室应成为媒体融合的龙头,诸如5G通信、AI(人工智能)与vR(虚拟现实)等“黑科技”已成为现阶段新闻传播的重要手段。新闻传播实验室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成果,倡导众传媒深度融合,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方面实现较大提升。

四、结语

总之,在全媒体视域下,新闻传播面临挑战但也迎来了变革的机遇,新闻传播实验室应结合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与互联网技术深度结合,倡导传媒深度融合,强化主体意识,研究受众,深度挖掘新闻,建设与发展新闻传播实验室。

(作者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建设发展新闻传播全媒体
浅谈电教与环境文化在高校发展建设中的作用
试论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北京地区林下经济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