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国际新闻驯化策略研究

2019-09-10 19:43蒋林志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内容分析

蒋林志

摘要:基于国际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本文以“国际新闻驯化”理论为框架视角,立足于我国主流媒体在新媒体平台的国际新闻报道,对《参考消息》微信公众号在2016年2019年三年间关于“英国脱欧”事件的报道从驯化方式、传播效果、报道偏向等方面进行内容分析,以期为我国主流媒体进行国际新闻报道的策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国际新驯化;英国脱欧;内容分析

在全球化过程中,国际新闻作为各国家交流信息、经验的纽带,对一国政治、经济、文化动向把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为此,有学者率先提出了国际新闻传播的调整策略,即普遍化(国际化)和特殊化(国内化)相结合。一方面,加强全球范围内的普遍化,通过国际新闻机构进行新闻发布,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信息,同时加强一些共识观念的相互渗透,并遵循国际报道惯例选择能被多数人所接受的传播形式;另一方面,调整本国环境下的特殊化,根据能被受众普遍接受的惯常解释框架来构建事件话语,并在编辑制作的环节将这种策略进一步体现出来。同时,更具体化的,又有国外学者提出了新闻驯化(News Domestication)的概念,指媒介组织从大量事实信息中挑选出与本土受众最息息相关的那部分,并以某些叙述方式使国际新闻看上去为受众熟知,其目的明确指向建立别国新闻与本国受众之间的联系,从而吸引受众的兴趣和注意力。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选取《参考消息》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微信公众号近三年的106篇关于“英国脱欧”的报道作为数据样本,进行新闻基本信息、报道偏向、驯化方式、驯化效果四个大类目及其子类目的编码,并以豪斯提信度指数为参照对该研究可信度进行了检测。

二、研究发现

基于内容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主流媒体对国际新闻的驯化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驯化程度较高。基于“馴化程度=经过驯化报道数/该议题总报道数”的计算方法,可得出《参考消息》的新闻驯化程度为63.2%。由于经过驯化的新闻能够更好地提升对本国受众的传播效果,我国主流媒体(尤其新媒体)在处理国际新闻的信息传播时比较倾向于使用新闻驯化方式。

其次是对同一议题报道的驯化方式多元,且不易影响报道客观性。《参考消息》对“英国脱欧”的报道从新闻内容和编辑形式上运用了多种驯化方式,重点在于通过强调国际议题与本国社会现实的关系而提升受众的关注度。但同时,在援引和转述本国或别国专家及民众的观点话语时能很好地保持客观立场,保障了新闻客观性。

最后是多用解释性文体对国际新闻进行驯化。由于国际局势的复杂和其他国家的地缘关系,要使国内受众对国际新闻产生“贴近性”并非易事。因此,在驯化国际新闻(尤其是政治新闻)时,我国主流媒体会事先搜集大量的背景资料,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多角度解读,基于此进行新闻全面、客观的报道,运用符合我国报道语境的话语框架,对复杂的国际事件进行解释性说明,能从新闻内容上增强国内受众对国际新闻的接受度。

三、针对主流媒体的国际新闻驯化建议

在对《参考消息》国际报道的内容分析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诸如煽情化表述过多、叙事主题同质化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也尝试为驯化实践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主流媒体要坚守“新闻逻辑”。在新闻报道日益“线上化”“电子化”的传播环境中,传统媒体要更加警惕桎梏于“用户至上”的单一原则。在对国际新闻事件进行驯化的过程中,更应该要坚守主流媒体的“新闻逻辑”而非市场逻辑,将该新闻事件放置在本国环境中考虑其对于本国社会、文化的价值意义,而非只关注经济利益。

其次,主流媒体要增强国际信息获取能力。前文提到,新闻驯化其实是本土化在新闻领域内的运用,而国际新闻的本土化是建立在新闻信息传播者本身对新闻事件本身有全面、客观理解的基础上。因此,主流媒体更需要加强与驻外媒体部门、国际媒体机构以及事件发生地的本地媒体等多方合作,在保证信息时效性、事件客观完整性的基础上,提升外部获取、对内传播的跨文化传播能力。

最后,主流媒体要不断提升对外传播的能力。对于国际新闻事件的驯化传播不应只着眼于对内的“本土化”,也应该要通过融合不同文化、社会的背景知识将驯化对象从本国受众扩展到全球社会,调整不同的驯化策略进行新闻生产,发挥我国主流媒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通过传播信息来建构国家形象、传递本国价值观。

猜你喜欢
内容分析
国内电子商务学术研究进展分析
美国科学教育标准实施的新动向
三重表征视野下“金属晶体”内容分析与教学过程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幼师学前心理学教材发展演变历程
“老人摔倒”新闻正面报道的负效应研究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基于引文分析与内容分析的专利计量与评价的理论探索
历史人物人格主要研究方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