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融媒时代媒体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如何探索创新

2019-09-10 19:43闫朋辉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融媒时代媒介融合

闫朋辉

摘要:随着融媒时代的加速发展,媒体在进行重大主题新闻报道时开始探索如何更好地使用媒介融合的方式进行新闻信息传播。对于很多媒体来说,这是媒体转型的重要阶段。而在“内容为王,形式是金”的口号下,专业媒体想要从融媒时代凸显出自己的特性和实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探索和不断的学习。

关键词:融媒时代;媒介融合;重大主题报道

一、从“宜宾地震”、全国两会看媒体报道创新

在当前的融媒时代,媒体在针对重大主题新闻进行报道时,往往更多地选择融媒体方式多方面多角度地策划报道新闻事件。以最近发生的“宜宾地震”这一灾难主题为例。2019年6月17日22点55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附近发生了6级地震。在事件发生的1分钟内,各大主流媒体第一时间报道有关地震消息。随后,各家媒体更是采用了多种媒介直击一线,对这场地震灾难展开了详尽的报道。截至18日,媒体报道数量达到3.3万条以上,在第一时间向公众传达了权威的新闻事实。

与以往的灾难新闻报道相比,这次各家媒体不仅在报道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在内容上也有所变化。有的媒体在宜宾地震的灾难报道中使用了无人机技术,更直观、真实地向公众展示震后第一现场的情况。媒体也不再试图通过个例的文字和情绪的渲染来诱导大众对事件、人物进行定性,而是经过沉浸式的展现,VR、AR技术的使用,让大众进入“现场”、进入“灾难”,感受故事本身的情感和力量。在融媒体报道创新中,《新京报》新闻栏目组第一时间推出了动画视频解读本次地震现状;并利用视频、连线等方式邀请专家答疑解读地震原因。新浪网以极快的形式推出了深度报道,对灾难救援过程、灾难事发经过进行了完整的梳理。《澎湃新闻》则以追踪报道、图集梳理的形式還原地震经过。同时新闻报道在各大平台发布,包括报纸、广播、电视、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真正实现了融媒联发、用户互动。

二、融媒时代“内容为王,形式是金”

虽然说传统媒体时代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可能受观念和技术的限制,传播的形式单一,但在内容的质量上具有权威性和可读性,这也是传统媒体在进行媒介融合时能够发挥出来的优势。而在融媒时代,媒体想要在传媒业及用户心中有存在感,内容、形式需要两手抓。

(一)融合性新闻与“中央厨房”

媒体在报道重大主题事件的时候用到最多的形式就是一个报道内容的多媒体手段融合,或者把不同形式的报道放在多个平台上用不同方式发布出去,一次信息收集,多平台进行发布,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这就是各家媒体正在投入建设的“中央厨房”模式,通过集中在一个平台来进行多种媒体资源汇总,在同一工作流程下进行信息的采集、生产与分发。在融合性新闻发展的同时,各家媒体进行创新探索,通过多种报道方式交互融合的形式,来推动各媒体自身的业务改革。目前,在这方面做得较为成功的是《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通过融合性新闻报道的方式,不仅能够满足用户的多方需求,更能够便利新闻报道,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投放和使用,加速新闻发布时间,抢占各大平台新闻报道第一线。

(二)沉浸式传播与用户参与

随着科技的进步,虚拟技术和全景模式的使用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普遍现象。通过对新闻事件报道内容形式进行策划后,借助技术支撑,制作VR、AR视频新闻。通过沉浸式的报道,能够使用户在了解新闻的同时参与其中,切身感受新闻事件中的情感和力量,增加用户体验。

一些媒体还会制作新闻游戏,让用户在娱乐的同时感受新闻背后的魅力。因为每天在庞大的媒介信息环境中,用户更喜欢通过互动体验获取信息,追求更为新颖有趣的方式。将新闻融入用户的生活中,使其无处不在。

当前,媒体要想在新闻报道中取胜,积极与用户进行互动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所有的新闻报道出来都是给读者看的,读者不爱看、不感兴趣的新闻就不是好新闻,只有取得用户的关注,报道的新闻才有意义。所以,现在的媒体十分重视拉近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试图通过多种方式去与用户建立信任关系,增加媒体的影响力和新闻报道效果。

(三)社会化媒体助力媒介融合

社会化媒体作为用户间来往和信息分享的平台,在媒介融合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社会化媒体上的用户因为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素养,在传播信息过程中可能存在偏差,导致信息误导和群体极化。公众面对敏感的社会事件,易受情绪鼓动,形成舆论漩涡。社会化媒体为公民提供了一个发声的平台,这就使得媒体在报道中不仅要与同行业竞争,还要与用户进行争分夺秒的争夺,在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不失语,及时发布相关信息,避免谣言滋生。其次,社会化媒体“关系为王”的特点冲击着“内容为王”的观念,这就使得媒体在思考如何创新报道形式的同时,还要重视维护网络中的各种关系,重视关系平台的建设。

(四)数据、内容齐发力

数据新闻是时下流行的新闻报道方式。在重大主题新闻报道时,通过加入大量数据进行内容生产,以图文形式进行报道丰富了新闻报道的方式,也更能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用客观、直观的数据传达信息,简洁明了,掷地有声。例如新华网在两会的专题网页中,专门设置了“看数据”和“数据看两会”栏目,点击栏目中浮动的关键词,就能够更为直接地了解到两会的一些信息。

其次,大数据能够预测很多方面的事情。比如说流行疾病的发生概率、交通的拥堵情况或者经济变动等。通过大量收集数据,制作出可视化、交互式的图表,还能够进行个性定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三、融媒体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

很多媒体目前存在的通病是不根据媒体自身的发展情况和规模大小进行融媒体建设,而是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盲目跟风,进行全媒体化、做“中央厨房”的。不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最后不一定会带来实际效益。而只求外部的融合,不从深层面出发,完成思维转变,也无法实现真正媒体转型。

而且,很多地方媒体不能结合自身的经济和需求情况,在进行大量的融媒体工作投入建设后,可能会给媒体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管理上的压力。这样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可能会拖累自己原本的优势产品,很难达到自己的期许。

融媒体系的建设需要各大媒体长期进行探索研究,寻找最合适,也是最实用的方式。在进行多种报道方式的投放生产时,不能只关注形式,内容同样重要。要注重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媒介素养的培训,提升媒体整体的报道水平。在进行重大主题新闻报道时,不仅要体现技术的进步,还要具有人文关怀,通过报道策划,进行积极引导,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传达正确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建立更为完善的报道体系。

猜你喜欢
融媒时代媒介融合
浅析融媒时代新闻编辑的发展
融媒时代传统媒体的几个关键动作
基于校园媒体整合的“双创”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融媒时代军事评论创新思考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融媒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