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特殊家庭孩子的德育策略

2019-09-10 21:26王永侠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策略学生

王永侠

摘  要:在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有这样一部分学生需要教师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他们主要来自于特殊家庭,在心理上或行为上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面对这样的特殊群体,如何开展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广大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要结合这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以弥补学生的情感缺失,促使他们能够快乐的成长,从而切实发挥的德育教育的巨大优势。

关键词:小学德育;特殊家庭;学生;策略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殊家庭在社会构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特殊家庭主要表现为父母离异、一方或双方去世、长期外出打工等,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具有性格孤僻和自暴自弃等特点。因此,为了帮助这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生活态度,广大教育者必须要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优势,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以满足特殊群体的发展需要。本文针对小学特殊家庭孩子的德育教育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有效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一、小学特殊家庭孩子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心理问题较为严重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导致在特殊家庭成长的孩子普遍都具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一方面,由于家庭的特殊,很容易使这类学生产生不如别人、低人一等的想法。为了掩盖自身的家庭缺陷,他们不愿意与他人进行正常交流,在加剧自卑心理的同时,也助长了他们的消极情绪,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另一方面,在特殊家庭成长的孩子由于缺少情感倾诉的对象,导致他们的情感问题和心理问题无处宣泄,一旦遇到问题或挫折,他们很容易表现出极端行为,再加上家庭成员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最终会使这类学生的报复心理和叛逆心理无法得到抑制。

2.行为习惯亟需改正

生长在特殊家庭的孩子除了具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以外,他们的行为习惯也较差,主要表现为自私自利、缺乏诚信、小偷小摸、抽烟喝酒等。他们在班级管理中不服从教师的管教,在学习活动中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在实际生活中缺乏正确的生活态度,不仅影响了个人价值的有效发挥,而且还给其他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小学特殊家庭孩子的德育策略

1.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引导学生敞开心扉

上述内容中提到,在特殊家庭成长的孩子由于缺少情感倾诉的对象,导致他们很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鉴于此,广大教师必须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主动满足特殊学生群体的情感需要和心理需要,引导他们敞开心扉,从而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霾。首先,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友谊关系,全面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以便找到共同話题,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和信赖。其次,教师应该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信息,掌握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够忽略家庭的特殊性。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有效互动了解学生的长处和优势,根据其特点布置相应的活动任务,比如绘画任务、歌唱任务等,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学校活动中,从而分散学生对家庭的注意力,进一步降低特殊家庭的不良影响。

2.主动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给予学生更多关爱

为了增强德育教育效果,教师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主动询问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并伸出援助之手,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同学的情谊,从而帮助他们战胜困难。一方面,教师需要根据这类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帮助他们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在学习中给予他们有效的针对性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在生活中给予学生关心和帮助,引导其他学生主动示好,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也能降低特殊学生群体的仇视心理和极端情绪,这对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极为有利的。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生日的时候组织其他学生为其举办生日派对,促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善意,在弥补学生情感缺失的同时,也能为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整体质量。

3.采用有效激励的策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要想从根本上增强特殊家庭孩子的德育效果。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与潜力,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伟大的理想。因此,在实际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激励策略引入其中,为学生构建多样性的自我展示平台,促使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长处与优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此同时,针对学生微小的进步,教师需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认可,以便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让学生在体会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能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促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比如,针对特殊学生群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教师可以根据其进步幅度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以此作为激励手段,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一步增强德育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特殊学生群体作为教育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受到教师的特别关注和高度重视。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家庭信息和性格特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德育方案,以便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生活态度。此外,为了增强教育效果,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以便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为实现特殊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树立良好的榜样。

参考文献:

[1]陈敏. 浅谈小学特殊家庭孩子的德育策略[J].都市家教,2017(03).

[2]张凤霞. 小学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

[3]赵彩玲. 小学特殊家庭学生的德育教育探析[J].新课程,2015(06).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策略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Passage Four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