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幼儿礼仪教育的实施

2019-09-10 07:22何志颖崔菲菲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礼仪教育礼仪

何志颖 崔菲菲

摘要:礼仪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幼儿期让幼儿接受礼仪教育,能使其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拥有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而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礼仪行为往往易受环境、教师情感态度以及他人行为的影响,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社会及家长的义务。只有三者协同对幼儿进行生活礼仪教育、学习礼仪教育、公共场所礼仪教育,幼儿才能获得对其终身受益的礼仪行为。

关键词:礼仪;礼仪教育;幼儿礼仪教育

礼仪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既是人们交往活动的重要内容,又是人类道德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而且还能使其更好的适应社会,被社会所悦纳。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也曾写到,“开一个好头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是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尚处于年青和稚嫩阶段的事物,因为这时正是个性形成的时候,此时留下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

一、幼儿礼仪教育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的未来在于孩子,一个孩子的未来在于教育。而礼仪教育无疑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在构建和谐社会、提倡素質教育的大环境下,礼仪教育已被人们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很少有幼儿园开设了专门针对幼儿的礼仪教育课程,而这种现象无疑是全社会对幼儿品格、礼仪教育的轻视,这将会从根本上制约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与国民素质的提升。由此看来,加强对幼儿的礼仪教育刻不容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一出生就会接受到教育,他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父母的语言,行为,观念等,在孩子未进入幼儿园之前,几乎所有的教育均来自于父母。即使等到孩子进入幼儿园后,有了正规的集体教育体验,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其而言仍是根深蒂固、不可替代的。家庭教育相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处于基础的、关键的地位,适时把握幼儿家庭礼仪教育,对孩子礼仪行为的养成起着促进作用,对其社会交往起着奠基作用。同样,幼儿礼仪行为的养成有利于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促进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关系。

(三)个体层面

耿向阳(2003)指出,礼仪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尤其是对其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直接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在国内外也有诸多研究表明,个体发展中,某些行为的习得有一个关键期。在此关键期内,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外界及时给予幼儿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蒙台梭利也曾指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期是2.5~6岁,正是学前教育时期,处在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是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也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一旦错过这个机会,我们将无法再弥补

二、幼儿礼仪教育影响因素

虽然幼儿礼仪教育对培养幼儿良好礼仪习惯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其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阻碍,比如受到社会条件的限制,幼儿园中礼仪教育内容的不规范,幼儿教师自身态度、观念等的影响。由此可见,幼儿礼仪教育还需走更长更远的路程,才能得到完善。

(一)环境对幼儿礼仪行为养成具有不可忽视之作用

环境对人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引导性,人在不同的场合会出现不同的行为。对于学前期的幼儿来说,外界环境的干预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就更为强烈。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的压力也逐渐增多,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也越发严重,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许多兴趣班,想让孩子多学习知识,以后能有一个好的生活。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虽然家长们明白礼仪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为了孩子以后能成才,他们往往“舍车保帅”,更加关注孩子内在知识的积累,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汉字,学到了多少知识等。幼儿园为了适应社会,迎合家长的需求,便把素质培养放在了知识培养之后,甚至会出现“小学化倾向”。在学前时期,孩子的是非观与价值观并未完全形成,他们难以分辨好坏,照单全收,在无形中学习了不良行为,弱化了自身已有的礼仪行为,消解了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效果。因此,环境是影响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幼儿园礼仪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脱轨

学者邢宇在《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提到,幼儿园管理层人员认为礼仪教育很重要,也能认识到礼仪教育的大部分价值,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要求教师将其落实到工作中。但是却很少让教师们参加幼儿礼仪教育的专门培训,为教师在礼仪教育方面提供的帮助和指导程度远远不够,以至于教师在开展礼仪教育时,往往只能根据自身经验进行,因为其没有统一的、系统的规划。这便造成了幼儿园管理层的教育观念与教育现实出现偏差,产生教育观念与教育实践脱轨的问题。

(三)幼儿教师缺乏对工作的热爱

罗素曾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幼儿教师最基本的素质就是热爱幼儿与幼教工作,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全体幼儿,热情的响应每一个幼儿,并用耐心与细心观察幼儿,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然而,有许多幼教工作者因为缺乏对幼教事业的热爱而选择转行,或者将自己不好的心情发泄到孩子身上,或者因为幼儿园事情繁琐而产生倦怠,忽视了幼儿的发展。这些现象不利于幼教事业的发展,更不利于礼仪教育的开展。对于幼教工作者来说,只要她始终保持一颗真诚的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以孩子的发展为重,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尊严,理解与接纳孩子的个体差异,以平等,沟通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她就可以走入孩子的心里。同时她对孩子的观察才会更细致,思维才会更清晰,因此,教师对幼儿和幼教工作的热爱影响着幼儿礼仪教育工作的进行。

三、幼儿礼仪教育主要内容与要求

幼儿礼仪教育并不是由教师随意进行,而是有其规范性的一门课程。它是以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国家相关文件为根据,传授给幼儿适宜的、规范的礼仪内容。学者王敏在《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原则和途径》中指出,“幼儿礼仪分为生活礼仪、学习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

生活礼仪又包括用餐礼仪、仪容仪表礼仪、交往礼仪三个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学会正确使用餐具与掌握正确用餐姿势;注意保持桌面、地面及碗內的干净与整洁,爱惜粮食;初步学会与他人共餐时的礼节,不争抢食物,不发出大的声响等。仪容仪表要求幼儿保持身体与服装的整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学会并保持正确坐、站、走姿势等。交往礼仪要求幼儿在与人交往中,养成运用日常礼貌用语的习惯,初步学会与人交谈和做客的礼节;能尊重父母、长辈,并会根据具体情况对他人打招呼等。

学习礼仪要求幼儿在教学活动中,遵循活动纪律,积极举手发言,学会倾听;在活动室内,说话、走路、搬桌椅要轻;学会与他人商量,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遵守秩序、保持安静,演出结束后,能鼓掌表示感谢等。

公共礼仪要求幼儿在公共场所遵守公共秩序与交通规则;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不乱扔垃圾;爱护公物;在公共场所活动时,学会谦让,懂得尊重与宽容他人等。

四、幼儿礼仪教育具体实施

(一)重视环境营造,拓宽教育途径

首先,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媒体宣传与普及礼仪文化知识,使大众充分了解礼仪行为重要性,进而提升公民素质。对幼儿而言,则可以在动画片等媒介中加入相关的礼仪知识,从侧面驱动幼儿学习礼仪行为。

其次,幼儿园应当为家长提供适当的家庭礼仪教育指导,共建家园合作制度。通过举办礼仪教育家长讲座等活动,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和礼仪教育知识,提升家长的礼仪教育意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园环境布置,将礼仪教育意图隐藏于无形中,并引导幼儿、家长及其他人员自主去学习礼仪知识,例如,在大厅、走廊粘贴礼仪故事图片;在楼道处悬挂“不要乱仍垃圾”等提示语和宣传画等。这样的环境布置不仅无时无刻影响着幼儿的礼仪行为,而且也会让幼儿园教职工和家长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无意中提升了自己的素质,同时也学到了礼仪教育知识。

(二)提升教师素养,规范教育内容

幼儿教师具备什么样的礼仪教育素养,幼儿就会接受到什么样的礼仪教育知识。由此可知,要想礼仪教育在幼儿园中顺利开展,就必须加强幼儿教师自身的礼仪教育素养。让幼儿教师明确礼仪教育内容,掌握多种礼仪教育方法是实施礼仪教育的必要途径。幼儿园和相关教育部门要尽可能的为幼儿教师提供学习相关礼仪教育知识的机会。可以通过集体培训、礼仪教研活动以及引导教师自主学习等方式,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规范幼儿礼仪教育内容。

(三)激发并保持“积极”的教师情感

幼儿教师是礼仪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如果幼儿教师缺乏饱满的情绪,或对工作没有了感情与爱,就像池塘里没有水一样。缺失了水,池塘就不能被叫做池塘;同样缺失了感情与爱的教育也不能被叫做教育。因此,积极的教师情感是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前提。首先,教师要从生活中发现孩子独有的特点,从而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幼儿期,孩子的生理、心理尚未发展成熟,自理能力、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且天生对外界充满好奇,活泼好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礼仪教育时,给予孩子充足的耐心与爱心,等待他们,肯定他们,用宽容的心,包容孩子的所有,让其感受教师对他们的爱,从而使他们信任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并将教师的话记在心里。其次,幼儿园还需时刻关注教师的情绪,适当让教师放松心情,或对教师运用教育、熏陶等方法,帮助幼儿教师始终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投入学前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耿向阳.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探索[J] .上海教育科研,2003(01):72-74.

[2]邢宇.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3]王敏.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原则和途径[J].山东教育,2007(3),60-62

[4]何世红,辜廷玉,万中,林波.幼儿礼仪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04):4-5.

[5]张洪燕.试述幼儿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S1):114-115.

[6]张慧英.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61-63.

[7]王惠真.礼仪启蒙教育在幼儿学习成长中的应用分析[J].成功(教育),2011(12):68.

[8]李聪.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2.

[9]周申爽.3-6岁幼儿礼仪行为表现的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10]孙晓琳.3-5岁幼儿礼仪行为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11]蒙素石.幼儿园礼仪养成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礼仪教育礼仪
筷子礼仪
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如何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浅谈英语课中的礼仪教育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多种途径实施礼仪教育的研究
礼仪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