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语地名“惹巴拉”考释

2019-09-10 07:22向华武陈廷亮
三峡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竹鼠土家巴拉

向华武 陈廷亮

摘  要:湖南省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村“惹巴拉”是湘西地区著名的土家山寨之一,2016年因被湖南卫视直播土家族传统节日“土家年”而被外界所知。“惹巴拉”是土家语地名,学界对于“惹巴拉”的汉语意思也颇有争议,一是把“惹巴拉”意译为“美丽的地方”;二是把“惹巴拉”汉译成“看孙子的路”。从土家语的同音多义及土家语语法特点来考察,“惹巴拉”的意译成汉语应该是“有竹鼠的地方”,生活在武陵山区的土家族人好打猎,“惹巴拉”应是土家先民的狩猎之地。

关键词:“惹巴拉”;土家语;地名

中图分类号:H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9)05-0033-04

“惹巴拉(\e21pa53la53)”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南部苗儿滩镇捞车村,距县城约75公里,寨中居民土家族约占95%,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聚居传统村寨。与之相邻的有捞车寨和梁家寨。该村地势为河流冲积堆叠而成,四面群山环绕。三个村寨从地形来看状如“人”字型,也就有了一桥通三寨的说法。“捞车”是土家语地名,“捞车”是土家语“弄车”的误记,土家语“车”汉译过来就是“水”,“弄车”是“浑水”的意思。该地是洗车河与靛房河的交汇处,每逢下雨涨水,捞车河就会变得异常浑浊,因此而得名。并非是《龙山县地名录》(1983年内部资料)释义:“相传吴王曾在该村前的河里打捞车子,故名。”所以科学的考证土家语地名应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第一,土家语地名必须同湘、鄂西的土家语相印证,其语源必须同土家语的北部方言或南部方言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第二,土家语地名应具有土家族文化的内在传承关系;第三,土家语地名所反映的土家族经济生活、农耕生活以及其他风土人情应同土家人的现实生活相吻合,并能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同。”根据上述三点原则,运用语言学、地名学、民俗学的方法考释出土家语地名的原意。

据《说文解字》载述:“地,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从土,也声;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想见,故以口自名。”每一个地名都有它的来历,地名并非是无缘无故产生,也不是人为捏造而来,它是由地理环境、民族活动、宗教祭祀、民俗风情等因素的影响下应运而生。同时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著名史学学者葛剑雄认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各种差异使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人们命名了各种不同的地名,其中一部分在读音、用字、意义、结构或命名方法上具有鲜明的地区、时代或民族特点。”而“惹巴拉”就是一个带有鲜明民族特征的土家语地名,本文试从土家语同音多义及语法特点来探讨“惹巴拉”的真正含义。

一、“惹巴拉”误释

地名的价值在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作为记录地理位置的符号,以此来区别与之相邻或相近的地方。土家语地名在土家族地区随处可见,相同的土家语地名也比較普遍,以“惹巴拉”作为地名在湖南龙山县境内就有几个,除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村之外,他砂乡冉家寨村也有此地名。据当地的老人说“惹巴拉”地名由来已久,但没有人能够清楚地说明它的来源。《龙山县地名录》(1983年内部资料)记载:“惹巴拉,土家语,意为看孙子的路,传说过去有一个做祖父的常在该村路边接孙子,故名。”《龙山县地名录》(1983年内部资料)编修者因不懂土家语,在调查土家语地名过程中,也没有加以甄别,加上很多土家村寨已经被汉化,故对以土家语命名的地名无法理解其含义。土家语“惹(\e53)”音是有“孙子”的意思,“巴(pa53)”有“看”之意,“拉(la53)”即“路”的意思,根据土家语语法中—定结构规律,“惹巴拉(\e53 pa53 la53)”汉译过来就是“看孙子的路”,这是目前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的一种观点。但在土家语中说“看孙子的路”就是“惹巴系拉(\e53 pa53 Ci21la53)”或“惹巴捏拉(\e53 pa53 Nie21la53)”;如果是“惹巴拉”发生的音变,其含义就完全不一样;另一种观点就是把“惹(\e53)”翻译成“好看或美丽”,“巴拉”则当作词缀无实义,因此得出“惹巴拉”意译成汉语就是“美丽的地方”,在土家语中并没有这样的词缀,这两种观点都是单方面的从土家语语音来考察,带有主观性,并没有考虑地理环境、民族活动及民俗风情等因素,故这种照搬直译或望文生义出来的地名不符合历史事实。

二、“惹巴拉”读音

“惹巴拉”是土家语地名,这一点毋庸置疑,据清乾隆《永顺县志》记载:“土人言语,呢喃难辨”,从音和调方面来看,“惹巴拉”与汉语地名不一样。从语音的角度来分析,土家族语言的基本特征是有声调;无复辅音,复合元音较多,辅音韵尾较少;词汇以复音词为主;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谓”结构或“主-宾-谓”结构;名词和领格代词定语在被修饰语之前;形容词、数量词在被修饰语之后;指示代词位于修饰的名词之前。土家语地名大多是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由于土家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土家语地名在流传的过程中只能借用汉字记音或以口耳相授的方式保留下来。 而这种传承方式就难免不会出现记音不准或不全,使许多土家语地名失去了原来的音和义,如“惹巴拉”“热巴湖”“热巴车木塌”“热巴比挑”等等,汉语“竹鼠”或“大老鼠”,土家语就会说成“惹巴(\e21pa55)或惹帖巴(\e21thie35pa55)”,根据土家语中-定结构语序,名词放在形容词的前面,“热(\e21)”是汉语中的名词“老鼠”,“巴(pa55)”是汉语中的形容词“大的”,“惹巴(\e21pa55)”的汉语意思就是“大老鼠(山里的竹鼠)”。但是很多人把“惹巴拉(\e21pa55 la53)”误释为“看孙子的路”,这种解释就是把湘西龙山方言的音调与土家语音调相混,没有区分开两者的差异,误以为当地方言“惹(\e53)”53调与土家语“惹(\e21)”21调相同,故把土家语“惹(\e21)”翻译为“孙子”;“巴”也是如此,把“巴(pa55)”55调汉译成了“看”的意思;而土家语“看”应该是“pa53”(53调)。再者就是把“惹巴拉”意译成“美丽的地方”,土家语 “美丽或好看”应该是“\e53” (53调),但是对后面的“巴拉”没有作解释,用一个土家语“惹”来替代“惹巴拉”,故有以偏概全之说。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语支,同汉语一样同音多义的词比较多,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不同的声调有不同的意思。如“惹巴拉”就是个多义词组,那么“惹巴拉”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通过以下实例来加以说明。

1.土家语“惹(\e)”翻译成汉语它有两个义项:

(1)汉语名词 “孙子”的意思。例句:

Ga nie \e khe po Zau

我    的     孙子 去   哪儿   了

汉语:我的孙子去哪儿了?

(2)汉语形容词“美丽”的意思。例句:

土家语:

kai piu laxu sipoCi Ci thai

这 姑娘    一个     长得    美丽   很

汉语:这个姑娘长得很漂亮。

2.土家语“惹(\e)”翻译成汉语它有两个义项:

(1)汉语名词“酒”的意思。例句:

土家语:lanQhiZhai an ta  \e xu

晚   上   我们  一起    酒    喝

汉语:晚上我们一起去喝酒。

(2)汉语动词“吞”的意思。例句:

土家语:kai jau \e liau

這个   药       吞   了

汉语:把这个药吞了。

3.土家语“巴(pa)”有三个义项:

(1)汉语形容词“大的”意思。例句:

土家语:

kai Zhe thu o thie pa la Zi Cie

这   水   里    蛇    很   大    一  条    有

汉语:这水里有条很大的蛇。

(2)汉语动词“看”的意思。例句:

土家语:

Ga tiepo Zho suGkhuai annie pa to

我     想       家       回         妈      妈  看  (要)

汉语:我想回家看妈妈。

(3)汉语名词“雄性”的意思。例句:

土家语:kai u lao a

这   牛   一头    公 的

汉语:这是一头大公牛。

4.土家语“拉(la)”有三个义项:

(1)汉语名词“路”的意思。例句:

土家语:kai la la Zi an Zho je

    这   路   一  条    我    家  通往

汉语:这条路通往我家。

(2)汉语动词“压住”的意思。例句:

土家语:tu Za xo nie kai la po

盖  子   请   用    这个   压   住

汉语:请用盖子把这个压住。

(3)汉语动词“砍”的意思。例句:

土家语:

ko35 lai55 xuG21 lan53 ka21 muG21 lu21

他     今      天      树       砍  去了

汉语:他今天砍树去了。

从以上例子可知,单一的对“惹巴拉”义项分析很难确定其含义,“惹巴拉”翻译成汉语应取哪一种义项是符合土家语地名命名的呢?地名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这里我们应结合土家族地区的地貌特征、历史沿革、风俗民情等因素,对土家语地名“惹巴拉”进行科学的考释。

三、“惹巴拉”释义

自清雍正四年(1725)改土归流以后,废除了“蛮不出峒,汉不入境。”的禁令,在土家族地区大兴汉学,长期以往,土家与汉的交流日益频繁。语言接触的现象很严重,土家语地名也受到汉语及当地方言的影响,以土家语命名的地名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先要弄清楚借用汉字记录的“惹巴拉”与土家语的音和调是否一致,汉语“惹(zě)”是上声,在湘西龙山方言中读“惹(zè)”为去声,通常读时而快,如“你莫惹我”这一音调与土家语“惹”一致,是“孙子”的意思,如土家语“kaiGanie\e(这是我的孙子)”。但是湘西龙山方言与土家语不是同一语源,在语音和声调上无实质性关系,不能用龙山方言的声调来考释土家语地名,这与土家语地名的命名不相符。“因为一种语言除了它的语法习惯外,还有语言自身的规律。语法习惯和语言规律是千百年来在族群内形成的共识,是不能随意改动的。”单个土家语语音很难确定它的意思,而是要把它放在一句话中或词组里,所以从整体的角度去探讨。据笔者实地考察可知,位于龙山县洛塔乡的“惹巴湖”村,他砂乡冉家寨村的“惹巴拉”寨、“惹巴车木塌”,苗儿滩镇捞车村的“惹巴拉”,这些地方都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灌木杂生地,且土壤相对松软。这种地理环境特别适合竹鼠生活,竹鼠以竹子、芒草、植物茎秆等为食,因吃竹而得名。竹鼠比家鼠的体型大很多,且肉质肥嫩,可食用,土家族人爱好打猎,捕获的猎物要祭山神和祖先,感谢他们庇佑,这一习俗至今在一些传统的土家村寨还可以见到。故“惹巴(\epa)” 就是“竹鼠”的意思。现在我们可以知道的是“惹巴”是一个词组,“拉”是一个词,“惹巴拉”是一个句子短语。“拉”在土家语中也有多种意思,“拉(la53)”是入声的时候,有“路”“压着”的意思;“拉(la)”是上声的时候,有“舔”“种”“放”的意思。根据“惹巴”的意思和土家语语境,“拉(la53)”应取“路”之意。

通过分析,“惹巴拉(\e21pa53la53)”中的“惹(\e21)”应取“老鼠”之意,“巴(pa53)”是形容词,用来修饰“惹(\e21)”,是“大的”的意思,“拉(la53)”是名词,取“路”的意思,故“惹巴拉(\e21pa53la53)”的汉译过来就是“有大老鼠(竹鼠)的地方”。土家族人世代居住在武陵山区,以农耕为主,长期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并且爱好狩猎,这一传统风俗习惯至今在很多土家山寨里还有保留,因而很多山野地名都与土家族人狩猎活动有关,比如龙山县靛房镇的石堤村,“石堤(si21thi21)”是土家语地名,土家语称“猎物”为“石(si21)”,“堤(thi21)”是“捕获、得到”的意思,“石堤(si21thi21)”汉译就是“捕获(得到)猎物的地方”。冉家寨村的“半塔湖”,土家语称老鹰为“半(pan35)”,“塔(tha21)”是指鸟兽家禽在高处物体上的一种状态,“湖”应是“湖爬(xu21pha21)”的语音脱落,“湖爬(xu21pha21)”即“山沟”,“半塔湖”翻译过来就是“有老鹰的山沟”;还有龙山县他砂乡的李比村,土家语称“老虎”为“李(li35)”,“比(pi35)”是“小”的意思,“李比(li35 pi35)”就是汉译过来“有小老虎的地方”。因此把“惹巴拉(\e21pa53la53)”汉译为“有竹鼠的地方”,既符合土家语的语义,又符合土家语地名命名的规律。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土家语地名并没有留下系统的文字记载,现存的历史地名大多是用当时的汉语读音记录或翻译的。因此我们在研究土家语地名时一定要注意区别地方不同的民族语和方言,不能认为是同一个汉字的地名就出于同一语源,更不能望文生义,如果只用汉语的意义对土家语地名照搬直译,那么这与原地名的意义大相径庭。因此,如何在更广泛的地名系统范围内进行研究,揭示土家语地名下面真实的语言底层,复原土家语地名的命名依据,弄清土家语地名命名的一般规律,必须要做更广泛、更深入、更系统的实地调查与考证。因为地名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也是一种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是一个民族历史进程的真实写照,值得我们去挖掘和研究。

注 释:

[1] 叶德书、向熙勤:《中国土家语地名考订》,民族出版社,2001年。

[2] 龍山县地名办编:《龙山县地名录》(内部资料),1983年。

[3] 何天贞:《松滋市卸甲坪乡土家语地名考略》,《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

[4] (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年。

[5] 葛剑雄:《中国移民史》(第一卷),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6] 陈廷亮、杜华:《土家族语言文化概论》,《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7] 张伟权:《“里耶”之辩证》,《三峡论坛》,2012年第1期。

[8] 黄权生:《苗疆“咱住”名实考——以“神州”移民聚居地为例》,《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年第2期。

责任编辑:王作新

文字校对:赵  颖

猜你喜欢
竹鼠土家巴拉
传播与传承:全媒体视域下的土家“啰儿调”
阿妹回踩了我的脚
“网红”直播卖竹鼠
打动总统的梦想
巴拉莱卡琴:从指尖流出的动听旋律
小学课间操跳“土家花灯戏”
深山尝竹鼠
两棵桃树
聪明蛙与巴拉龟
风情风光都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