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Chinese Dream与China Dream语义韵对比研究

2019-09-10 07:22刘鹏
三峡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中国梦

刘鹏

摘  要:基于语料库NOW所收录国外网络媒体2012年至2017年有关“中国梦”的新闻语料,对节点词Chinese Dream与China Dream的频次、搭配词和语义韵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国外英文网络媒体在报道“中国梦”时大体上持有正面、积极的态度,但在Chinese Dream与China Dream的具体使用上存在差异,即国外报道倾向于更多地使用前者,而且态度较为积极正面,而较少使用后者,且在情感态度上所体现的消极性较为明显。

关键词: Chinese/China Dream;语义韵;新闻报道;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9)05-0054-06

“中国梦”是习近平主席于2012年11月29日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该构想提出后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巨大反响,也受到国外媒体的普遍关注。国内学者随之对国外相关报道开展研究,譬如邵斌、回志明基于“LexisNexis新闻数据库”所载西方媒体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中国梦”的英文报道,考察了“中国梦”的主题词及其相互关系,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还有多位学者(如金其斌、杨全红 、张顺生等 、陈国华等)从语义及其源流、语用等不同角度考察分析了“中国梦”的英译。鉴于“中国梦”这一术语存在“Chinese Dream”和“China Dream”这两种主要译法并存的现象,本文尝试以大型数据库NOW(News on the Web)所载2012年6月至2017年4月接近五年时间内国外英文网络媒体对“中国梦”的报道为语料,对二术语进行语义韵研究,以揭示二者在具体使用上的异同。

一、语义韵及其相关研究

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作为传情达意的重要语言手段,其概念由Louw最早提出,近年来已发展成为语料库语言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学者们先后从不同角度对其本质特征作出了进一步的阐明和界定,如Sinclair、Stubbs、卫乃兴和Xiao & Mc Enery等。按照Stubbs对词语搭配形成的语义韵的分类,语义韵主要分为消极、中性和积极语义韵三类。在新闻话语分析中,语义韵反映人的意识形态,即态度或评价。不过,也有部分学者从不同侧面对语义韵研究提出质疑,如 Whitsitt、McEnery & Hardie、Steward等。学者们不同观点间的碰撞,自然将语义韵研究不断推向深入,学界对语义韵特征的认识也随之变得更加明晰起来。纵观相关研究成果,语义韵之本质特征大体可归结如下:

(1)评价功能。多数学者认为,语义韵主要表达说话人的态度或评价。

(2)语境依附性。语义韵与词汇惯用环境存在依存关系。语义韵表明的是特定语用情境中说话人的态度,是由节点词与共现词所建构的语境呈现出的隐含意义。Steward还进一步认为,语义韵取决于上下文语境,只有通过计算方法才能最好地揭示出来。

(3)语义与语用的接口。语义韵处于语义-语用连续统靠近语用的一侧,所表达内容贴近词项的功能,而这一语用功能往往是说话人言说的缘由。Tognini-Bonelli进一步将语用维度置于语义韵的中心地位。正因为节点词汇与搭配词之间不同的组合与共选行为产生语义趋向,语义韵在更大语境内将形式、意义和功能紧密联为一体,揭示说话者的态度意义和交际意图。 因此,语义韵可视为语义与语用的接口。

(4)间接性。语义韵必须依靠共现词或所在语境来断定,因而多数学者都认为语义韵具有隐匿性。(如Hunston、Steward) Steward还认为,因为语义韵有时不易觉察,研究者需要考察更大的语篇單位,而不是局限于词项的邻近搭配词或类联接。

也就是说,节点词的语义韵反映说话人的态度与意旨,且主要取决于其语境。由于语义韵常具有隐匿性或间接性,切实可靠的方法就是通过大数据进行统计判定,即语料库方法,通过观察节点词与搭配词之间的组合频率,来探明说话人的态度与表达目的。

尽管利用语料库对语义韵现象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国内通过语料库对媒体话语语义韵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有胡江基于语料库通过节点词China的语义韵对西方媒体涉华军事报道意识形态进行了研究,徐琳瑶等探究了《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China Daily)新闻报道中关于钓鱼岛相关表述的语义韵并阐释了新闻语篇凭借语义韵实现态度意义的机制。相比“中国梦”一词的英译研究,对其英文对应词Chinese Dream和 China Dream进行的语义韵研究可谓凤毛麟角,尽管邵斌、回志明做了有意义的尝试,但只能说近似于语义韵研究。凭借大数据,把语义韵理论运用到媒体新闻话语分析中去,将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外英文网络媒体对Chinese Dream和 China Dream的使用情况。本研究将在这方面做出尝试。

二、研究設计

本研究以大型语料库NOW所载“中国梦”报道为研究对象。该库库容目前为43亿个词,收录了20个国家(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新加坡、菲律宾、孟加拉、斯里南卡、泰国、美国、加拿大、牙买加、坦桑尼亚、南非、肯尼亚、加纳、尼日利亚、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从2010年至今基于网络的英文报纸和杂志(有时甚至是电台)数据,而且每天从大约10000篇新发表的文章中采集数据,以400万单词的速度扩容,即每月增加大约1.2亿单词的库容。我们通过统计得知,从2012年6月至今这二十个国家总共有至少127家媒体对“中国梦”进行过不同形式的报道。

至于语料库数据分析过程中如何辨识具有统计意义的搭配词,业界先后提出了不同的算法,如MI、t-test、z-score test和log-likelihood test等。我们所查阅的语料库NOW是基于MI算法,即相互信息值。通常地,MI值大于或等于3时,就证明两个词项是有意义的搭配词。(如Hunston、Richard) 我们主要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首先,索引行提取。本研究将语料搜集时间范围限定在2012年6月至2017年4月5日,利用NOW语料库分别以Chinese Dream和China Dream为节点词(node),取其左、右向各跨5个单词,提取相应的索引行,然后,对索引行逐一甄别,剔除重复行和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如国内对外宣传的英文报道就不在本研究之列)。

其次,搭配词提取。仅提取MI值大于3的搭配词,进行语义韵分析并开展讨论。

最后,抽样验证。随机从Chinese Dream和China Dream的索引行中各抽取100条,再采用语义韵的扩展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语境把节点词的语义韵特征标注为消极、中性和积极三类,然后将所得结果与搭配词所体现的语义韵进行对比分析。

三、检索结果与分析

(一)搭配词的总体特点

我们以Chinese Dream和China Dream为节点词从NOW语料库分别检索到索引行各418条和211条。按搭配词进行检索的结果显示,与Chinese Dream共现3次以上(包括3次)的搭配词共35个,同样条件下China Dream的搭配词则为15个。笔者邀请了两位来自美国的本族语英语教师一起对这些搭配词的语义韵按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种进行分类,然后计算出含不同语义韵的搭配词在总搭配词中所占百分比(见表一)。

表一显示,国外英文网络媒体在报道“中国梦”时,无论是采用Chinese Dream还是China Dream这两种不同的说法,均主要采用具有中性(分别为45%和60%)和积极涵义(分别为49%和33%)的搭配词项,很少用到具有消极涵义的词项,分别只占6%与7%。

(二)高频搭配词的比较

为了对Chinese Dream和China Dream的搭配词进行比较,我们将出现频率在前10位且MI值≥3的搭配词逐个列出(见表2)。表2显示,在10个高频搭配词中,有5个搭配项基本一致;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中国梦”伟大构想的首倡者出现在两组高频搭配词中,这不难理解,其他依次是引号的使用和dream,rejuvenation以及realizing(或realize、realization),下面将逐一分析。

首先,引号的出现频率在两组搭配词中均排序第二,这有点非同寻常。Chinese Dream与双引号搭配的频次为260次,占其总索引行数(418)的62%;与China Dream搭配共现的单、双引号也分别达到66次与177次,是China Dream总索引行数(211)的31%和84%。由此看来,国外网络媒体在报道“中国梦”时,无论是使用Chinese Dream还是China Dream这两个不同的术语来指称时,常常都带有引号;尤其是使用China Dream时,绝大多数时候带有引号,均表示这两个术语是引用他人说法。不过,有学者认为,外国主流媒体遇到表述中国人说的自己的“中国梦”时,英文如果是China Dream,一般带有引号,表示该说法引自他处,作者自己不用这种说法。为探究竟,我们先从NOW语料库中随机抽取了Chinese Dream与引号搭配的10个索引行:

Schwab also mentioned the "Chinese

Dream," a key term that Xi has raised to encourage and

popularised the use of the "Chinese

Dream" to embody the political ideology of the "great

at the start of the year that the "Chinese dream" talked about by Xi Jinping should be a "dream

to fulfill what he has called "the Chinese Dream." Mr. Xi has only described the Chinese Dream in

the government's promotion of a "Chinese dream"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s being felt

emblazoned with the characters for "Chinese Dream" on the front and "socialist core values" on the back.

His articul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has a stirring, emotional, nationalistic appeal to all.

march's spirit in pursuit of his "Chinese

Dream" - a vaguely defined promise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predecessor and go with 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a notion he put forward

power, it has a mission -- the "Chinese

Dream" of achiev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上列索引行表明,国外英文网络媒体在报道中国人说自己的“中国梦”时,即便是采用Chinese Dream这一说法,同样也用了引号。

再请看以China Dream为节点词从NOW语料库随机抽取的10个索引行:

These range from the China Dream, to the Belt Road Initiative, to the huge story of the

20 and realise President Xi Jinping's 'China dream' beyond.

Xi after 2012, and his platform of a China Dream restoring the country to the pantheon of global powers,

working on developing the true "China

Dream" -- the next generation of high-speed trains that

SCS/WP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China dream not only for their resources but a secure nuclear

sold over five million copies; and his China Dream political slogan is being popularised in a rap video.

Regarding the "China Dream," Xi may view soccer as a tool to advance Chinese pros

XI JINPING'S "China Dream" -- his catchword for a future where the Chinese people

Beijing, whose "China Dream" has included an eventual reunification with the self-

both cadres and citizens --  the "China

Dream" --  Xi was out to defy the established orthodoxy in     

从上列索引行可知,国外英文媒体采用China

Dream这一说法报道中国人谈论自己的“中国梦”时,有时用引号,如第2、4、7、8、9、10行;有时却并不用引号,如第1、3、5、6行。此外,我们还从NOW語料库中发现如下语料:

——which commends the Facebook creator, saying, "Zuckerberg also has a' China

Dream'."

——Zuckerberg's China dream——Some share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Mr Zuckerberg as someone" well-versed in Chinese culture---

此二例表明,国外英文媒体即便在报道外国人(如Zuckerberg)的“中国梦”时,也不总是使用引号。

综上所述,国外英文网络媒体新闻在报道中国人说自己的“中国梦”时,如表2所示,若使用Chinese Dream,有时带有引号;如果是使用China Dream,也不总是用引号。我们认为,是否用引号,这主要是“中国梦”的国外知名度和认可度问题。对外国人士而言,“中国梦”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构想,从闻知到熟知或接纳还要经历一个时间过程,等到他们完全接纳该构想时,也许就会像谈论American Dream一样,不再使用引号。不过,从引号使用的多寡来看,Chinese Dream的认可度略微高于China Dream。

其次,dream和rejuvenation二词对Chinese Dream和China Dream来说都是高频搭配词。其中,dream一词的出现说明,在外国人士看来,“中国梦”还只是一种理念或主张,有待实施。搭配词rejuvenation则体现国外报道对“中国梦”目标的关注。可以说,与Chinese Dream和China Dream均高频共现的搭配词如rejuvenation、realization和realizing 等,以名物化形式出现,是对“中国梦”宏伟目标的物性表达,体现出乐见其成的积极心态,而高频共现的搭配动词realise的原形使用则属于及物性表达,着眼于实现“中国梦”的行为过程,用以说明只有付出相应的努力,中国人民才能實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国外英文网络新闻话语通过这些搭配词的使用将及物性经验表征形式与动词名物化相结合,彼此策应,体现出国外人士对“中国梦”这一概念的多维认识。

不同的是,表2也显示,Chinese Dream的高频搭配词还有Chinese,national和great;而China Dream的其他高频搭配词则是China,slogan和posters。

(三) Chinese Dream和China Dream相异高频搭配词分析

首先,Chinese和China分别以427次和221次居两组搭配词首位。就二词词义与用法上的异同,陈国华等认为,China和Chinese在当代英语中都是中性词;作为名词修饰语,China主要表示“中国的;来自中国的;中国本土的”或“与中国有关的”;Chinese除了可表示“中国的;与中国有关的;有中国特点的”外,还表示“中国人的;与中国人有关的;有中国人特点的”或“中文的;与中文有关的;有中文特点的”。显然,Chinese与China都用来修饰dream时,前者的语义范围更广,意蕴更为丰富。Chinese的出现频次是China的近两倍,加之Chinese Dream的总索引行在数量上也是China Dream的近两倍,这说明国外媒体更多地使用Chinese Dream来指称“中国梦”,同时也兼顾到“中国梦”的民族特色。这一点从Chinese Dream与national高频共现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表二显示,Chinese Dream与national搭配有25例。其中,有21例是以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这一类联接形式出现,其余取代rejuvenation位置的有3例是renewal,有1例是revival,都是用来表述“中国梦”的目标。比较而言,名词rejuvenation比renewal和revival更贴近汉语“复兴”一词的内涵,所以用得最多。根据牛津词典,national意为“国家的、民族的、全国的”,那么在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这个类联接形式中,national的涵义应为“民族的”。也就是说,国外网络媒体在建构有关“中国梦”的新闻话语时,在Chinese Dream的使用上表现出不同于China Dream的语用倾向,即通过形容词national与Chinese Dream共现搭配来突出“中国梦”的“民族性”、“国民性”。

其次,Chinese Dream与褒义形容词great的搭配时,主要以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或the Chinese dream of achiev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这种类联接形式出现,高达10次。此外,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newal of the Chinese nation与the Chinese dream of great national renewal这两种形式则各出现1次。形容词great与具有积极涵义的名词rejuvenation和renewal组配,共同阐释了“中国梦”的目标与内涵,体现出国外人士对“中国梦”的高度肯定。

再次,China Dream与slogan和posters高频搭配,这说明在国外人士看来,“中国梦”还是处于构想阶段,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口号,一种政治主张。本来,国内对其进行宣传时常常借助海报(poster)或标语以及其他形式,这样,slogan和posters出现于共现词之中是合符情理的。不过,China Dream与slogan和posters高频搭配,说明国外英文媒体此类报道的目的是突出“中国梦”所涉及的政治动机。

综上所述,节点词Chinese Dream与China Dream所共享的那一部分高频搭配词,即具有积极涵义的搭配词如rejuvenation、realization、realizing和realize等以及属于中性偏积极的词汇dream一致表明,国外英文网络媒体侧重报道“中国梦”的终极目标,并且持有偏向正面、积极的态度(如表1所示)。另一方面,国外英文网络媒体差异化地使用二术语,Chinese Dream一词明显侧重“中国梦”的“伟大”属性和“民族”属性,而China Dream一词强调其政体与政治属性;在认可度上,前者略高于后者。

四、抽样验证

由于语义韵的间接性和语境依赖性,有时仅靠节点词左右跨距5个单词所检索到的搭配词及其有限语境不足以弄清特定语篇中说话人的态度和评价,不能准确地判定节点词的语义韵。因此,为准确计,有必要采用语义韵的扩展语境分析法,即在考察搭配词的同时,扩展其语境,考察节点词所处的语段甚或语篇。请看一篇选自NOW语料库的有关“中国梦”的报道:

Dream on? China's national slogan of rejuvenation seeds individual goals

China has lifted 500 million people out of poverty in 40 years and its leaders are promoting a '' of glory. But for many ordinary Chinese that dream is personal.   ……

‘Even films like Tiny Times, which is all about ... leading the good life, buying fancy clothes, it's really all about materialism. That individualism, that striving for success for the individual rather than the nation, that's the American Dream. The of Xi Jinping is supposed to be national rejuvenation, even more than individual material success.’

Rosen says in reality many filmmakers pay lip service to the wishes of the state while continuing to make films they know will find a receptive Chinese audience. (下划线为笔者所加)

孤立地看节点词Chinese dream所在的两个句子,根据其搭配词 promoting、glory和national rejuvenation等,可以断定其语义韵是积极的。不过,整个新闻语篇是在谈论“中国梦”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以消极语义韵为主调。这就表明,有时仅靠搭配词所得出的语义韵,可能比较片面,甚至与语言事实不符;因此,如有必要,应将节点词放到语段或语篇中去找语义韵,或者通过大数据所反映的高概率来避免误判。

鉴此,为了验证前面通过搭配词分析所得有关语义韵结论,我们分别从Chinese Dream和China Dream的索引行中随机抽取100条,并逐条结合其所在整个新闻语篇进行了语义韵分析,其结果,两个节点词的积极、消极与中性语义韵分布百分比如下表。

对比表一与表三,不难看出其中的明显差异。Chinese Dream的积极语义韵由搭配词中的所占比49%降至24%,中性语义韵由45%升至62%,而消极语义韵则由6%升至14%;China Dream的积极语义韵由搭配词所体现的33%降至11%,中性语义韵由60%降至40%,消极语义韵则由7%升至49%。也就是说,结合更大的语境来看,Chinese Dream和China Dream的积極语义韵均大幅下降,消极语义韵明显上升,尤以China Dream为甚,其消极语义韵高达49%。这一抽样验证的结果表明,尽管二术语的语义韵总体态势依然与前面搭配词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即China Dream的媒体认可度低于Chinese Dream,二者的积极与中性语义韵仍占主体;不过,在更大的语境中,Chinese Dream与China Dream二术语之间的差异被进一步放大,后者的负面形象大幅加重。

总之,尽管国外英文网络媒体对“中国梦”进行的新闻报道大体上是持中性偏积极的态度,不过就Chinese Dream和China Dream二者相比较而言,不管是依照新闻报道频次,还是看各自搭配词及其更大语境所体现的语义韵,均可以认定国外人士更倾向于更多地使用Chinese Dream这种指称形式,而且态度较为积极正面,而较少使用China Dream这一说法,而且后者在情感态度上所体现的消极性较为明显。

结语

本文基于NOW语料库数据详细分析,从语义韵角度勾勒出了“中国梦”的Chinese Dream和China Dream这两种不同英文说法语用上的异同。首先是通过搭配词的分类来分析二者在消极、积极和中性三个区段所占比例,然后逐一审视二者相同和相异的高频搭配词,最后结合二者所在语段或语篇来验证通过搭配词分析所得有关语义韵结论。总体上说,国外英文网络媒体在报道“中国梦”时,尽管存在一些负面信息,但大体上对“中国梦”持有正面、积极的态度;在使用Chinese Dream和China Dream二术语时表现出不同的语义韵特征,即较多地使用Chinese Dream这一说法,而且明显侧重“中国梦”的“伟大”属性和“民族”属性,态度较为积极正面;相对地, China Dream一词使用较少,且主要突出“中国梦”的政体与政治属性,且态度明显消极。

注 释:

[1] 邵斌、回志明:《西方媒体视野里的“中国梦”——一项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外语研究》, 2014年第6期。

[2] 金其斌:《中国梦: China dream 还是Chinese dream?——基于中西文化交流史的考察》,《英语世界》,2013年第3期。

[3] 杨全红:《“中国梦”英译辨析》,《中国翻译》,2013年第5期。

[4] 张顺生、葛陈蓉:《“中国梦”的诠释与英译——从“China Dream”到“Chinese Dream”》,《中国科技翻译》,2015年第2期。

[5] 陈国华、程丽霞:《“中国梦”是China dream 还是Chinese dream?——对China和Chinese做名词修饰语的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6期。

[6] Louw,B.:,载M. Baker, G. Francis & E. Tognini-Bonelli编Text and Technology: In Honour of John Sinclair,John Benjamins,1993.

[7] Sinclair,J.:g”,,No.9,1996.

[8] Stubbs,M.:,Blackwell Publishers,2001.

[9] 卫乃兴:《语义韵研究的一般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

[10] Xiao,R. & A. McEnery:,Applied Linguistics,No.27,2006.

[11] Stubbs,M.:Text and Corpus Analysis: Computer-assisted Studie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Blackwell,1996.

[12] Whitsit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No.10,2005.

[13] McEnery,T. & A. Hardie.:CUP,2012.

[14] Stewart,D.:Semantic prosodyRoutledge,2010.

[15] Louw,B.:”,載C. Heffer, H. Sauntson & G. Fox编Words in context:University of Birmingham,2000.

[16] Tognini-Bonelli,E.:John Benjamins,2001.

[17] 李晓红、卫乃兴:《汉英对应词语单位的语义趋向及语义韵对比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1期。

[18] Hunston, 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19] 胡江:《意义单位与批评话语分析——基于语料库的西方媒体涉华军事报道意识形态分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20] 徐琳瑶、向明友:《语义韵对新闻态度的操控研究》,《山东外语教学》,2017年第1期。

[21] Richard Xiao:,载Douglas Biber & Randi Reppe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5.

[22] 翟萌、卫乃兴:《学术文本语义韵研究:属性、特征与方法》,《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责任编辑:杨军会

文字校对:曹英英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中国梦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