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三重奏” 从基础向优质跨越

2019-09-10 07:22庄荣华眭善文杨赟董以良
科教新报 2019年47期
关键词:班额大班额学位

庄荣华 眭善文 杨赟 董以良

自秦朝首设零陵县,零陵距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古城文化底蕴深厚,绵延至今,零陵区坐拥永州市4所高等教育学校,也是该市第一个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的区(县市)。

“按照市里规划,零陵区的定位是永州文化教育中心。”零陵区分管教育的副区长张国材说,这是一种传承,也是一份责任。

为长远打造“学在零陵”教育品牌,零陵区在2017年开启了化解大班额行动,“降班额、增学位”“控招生、促分流”“补师资,促均衡”……以挑战为契机,向着问题出发,零陵区唱响化解大班额“三重奏”,力促义务教育发展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

第一重奏:聚力攻坚,加大投入新建学位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零陵区人口逐年上升。2018年最新数据显示,全区户籍人口数达到64万,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不到37%上涨到现在的57.3%。

“给教育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在校学生数每年都在增长。”据零陵区教育局分管基础教育的副局长唐国柳介绍,2016年至今,全区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每年净增学生1000人左右。该区教育局局长唐天光表示,要促“优质均衡发展”,化解大班额不容忽视。

配合城区发展重心北移的整体规划,区委、区政府决定教育提前布局,在2015年5月启动了七里店小学的拆迁重建工作。这所学校自从被划到城区后人数不断增加,原来10亩空间的校园早已难满足周边居民子女的入学需求。

投资超过1个亿,校园面积调整到118.59亩。田径场、篮球场、学生食堂、大礼堂、教师周转房等均配建到位。2019年秋季,七里店小学学生数达到3487人,共70个教学班,起始年级班额控制在45人以内,全校平均班额49.8人。

以七里店小学为样板,零陵城区加大投入新建多所学校:幼师高专附小,计划投资9000万元,规划学位2025个;永州市七中,计划投资近3.5亿元,规划初、高中学位4800个;阳明小学,计划投资6835万元,规划学位1080个……2017年,零陵区启动2017~2019年城区学位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计划投入18亿元,用三年时间完成20所学校的学位建设项目,共增学位29515个(含预留学位),圆满完成城区学位建设这一全区“一号民生工程”。

短短两三年间,同时开展这么多建设项目,在零陵区的教育史上极为少见。“时间很短,任务很重”,为确保学位建设工作顺利进行,零陵区依靠区委、区政府统筹安排,联合了区教育局、区财政局等23个部门形成强大合力,成立了区委书记当顾问、区长当组长的零陵区学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周一调度一简报、一月一督查一通報”工作机制,重点督查学位建设项目进展和责任单位工作落实情况,强化履职问责。

同时为缓解经费压力,零陵区积极引进民间资本。“投入4.1个亿,建成君诚实验学校、永州潇湘源学校(一期),共新增学位7500个。2019年将投入3个亿,新建日升学校,可提供4230个学位。”唐天光告诉记者,零陵区的教育正在朝着“公办教育为主、多元办学并存”格局发展。

第二重奏:高位部署,把控源头精准分流

从源头上严控“增量”、精准分流“存量”,是零陵区打响化解大班额攻坚战的第二个“秘密武器”。

提前摸底城区学生信息,根据摸底信息、学校规模等制定招生计划,按照“就近、划片、免试入学”原则,统一按计划录取。负责学生分流的区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股长张子银介绍,“外来就读的‘插班学生’必须在开学前持‘两证一票’(户籍证、不动产证、近3个月水或电发票)到教育局登记才能办理入学,严禁学校私自招收。”为缓解农村学生转入城区带来的就学压力,零陵区整体提升农村学校质量,促进学生回流。

增量得以把控,存量如何解决?

占地面积4.3万平方米的徐家井小学曾是零陵区最大的小学,2012年学生人数达8000多人,平均班额84人,被当地居民戏称为“万人学校”。“做课间操都只能轮着来。”该校副校长周慧芳说,学校位于老城区,扩建学校有心无力,同时作为老牌优质学校,生源一直源源不断。

如何成功实现这所学校的“瘦身”,零陵区另辟蹊径,从邻近的南津渡小学着手。“这所学校学生仅有500余人,富余学位较多。”唐天光说道。2013年零陵区教育局正式将南津渡小学托管给徐家井小学,促进生源合理流动。

“我区的校际分流采取的是整年级或整班成建制搬迁、划片就近入学、学生自愿申请分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则随班‘分流’。”唐国柳解释,通过分址不分校、“教师跟着学生走,编制跟着教师走”的原则,徐家井小学先后将学生整体搬迁分流至南津渡小学、幼师高专附小。这场持续近7年、跨越几个校园的分流,终于让徐家井小学本部校区的学生降到4027人,平均班额降至50人以下。

这次化解过程中,酝酿出零陵区第一个教育集团——徐家井教育集团。以此为先河,2018年零陵区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步伐,在区内开始推广教育集团化办学,通过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和校际差距,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在教育领域,就是优质化、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唐天光说,这种需求便是零陵区探索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初衷。借助集团化发展,零陵区有效推动了优质校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向薄弱校辐射。这种辐射,慢慢带动了生源流向日趋均衡,老百姓不再“盯着”几所学校,“降下来”的班额,才不容易出现反弹。

第三重奏: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均衡师资

学位有了,班额少了,师资从何来?

分管人事的零陵区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尹艳为我们详细描述零陵区橄榄型教师分布图——乡村、城区学校教师不足,城郊学校教师有富余。因为离城近,城郊学校生源不断下降,但按原招生规模配置的教师却没有相应地流动……种种原因,长期以往形成这种“橄榄型”布局。

既要确保乡村教师数量,又要补足城区化解大班额后的教师空缺。为有效促进全区教师的合理配置,2019年,趁着零陵区被省里列入第三轮“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试点县(市区)”的机会,教育局全面落实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制定下发《零陵区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方案》,方案规定,在同一农村学校工作9年以上、且任教科目有教师富余的学校教师必须交流进城,达不到9年进城条件的,在乡镇之间交流或借调到城区缺编学校任教。

徐家井小学今年秋季从31个班扩到52个班,补充的99名教师中有74名是从编制富余学校调剂过来的。“这些交流过来的教师,到了城区学校后,焕发出强大的活力。”提到城区新进教师,尹艳面露笑容。56岁的何才善曾因年纪大不愿进城,从未教过科学的他到徐家井小学后接下了4个班的科学课,便主动报名参加转岗培训以提升专业能力。他说,进城后自己体验到教师的另一种幸福感和成就感。

体验到另一种幸福与成就的,还有以蒋卫华为代表的一群原乡镇教育组成员。

乡镇教育组原是主要負责全乡镇中小学的管理工作,大部分地区在机构改革时已将其撤销。零陵区的乡镇教育组还存有12个组共72人。一方面是机构功能弱化人员富余,一方面是化解大班额缺少教师,零陵区教育局走出关键一步:撤销乡镇教育组。在提前与72名组员做好思想交流的基础上,2019年,全区12个乡镇教育组全部被撤销,组员按个人意愿去往城乡各学校任教。

35岁的蒋卫华,便是通过这次契机,从石岩头镇教育组组长岗位调配到荷叶塘学校担任校长。来到学校,为更快熟悉各项工作,蒋卫华每天早上6点半到学校,晚上11点多才离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借助交流轮岗、撤销乡镇教育组等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零陵区在2018年、2019年两年间,共计盘活教师280名,有力保障了城区化解大班额的教师需求。更重要的是,这些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区内教师分布情况,让全区师资配置更趋合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种种举措,零陵区化解大班额工作成效显著。2018年消除超大班额385个、大班额169个;2019年消除大班额414个,提前完成全面消除超大班额、大班额的任务。新增学位、合理分流、均衡师资……唱响“三重奏”,打好“组合拳”,零陵区向着问题出发,直面难题,攻坚克难,推动教育由基础均衡向优质均衡跨越,千年古城焕发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班额大班额学位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北海:消除“大班额”成效显著
基于慕课的学位和传统在线学位的五点不同
唐山: 2020年消除“大班额”
今年起将基本消除超大班额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我省出台教育规划2018年全省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
教育部: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
趣谈“学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