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应用题教学“四步曲”

2019-09-10 07:22唐庆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46期
关键词:三科运动服线段

唐庆玉

小学数学中,最难的要算应用题。应用题之所以难是因为不少应用题文字叙述比较抽象、数量关系复杂,而要解答应用题不仅要综合运用数学中的概念、性质、定义、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判断、推理、综合等思维能力,而小学生的思维又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应用题对他们来说就像天上的星星,难于下手。但在数学考试中应用题所占比例非常大,学生又是最容易失分的。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必须先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经过几年的教学,笔者总结出以下四点。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应用题是学生最头疼的事,想要让学生有信心学,必须要让他们有兴趣学,知道应用题跟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联的。比如,药农在杀虫除草前要估算药水的浓度;建筑工人施工前要估算水泥、钢筋等材料的用量;专业养殖要计算支出、收入、盈亏的情况……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应用题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要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得先学会解答应用题。教学中从生活实例入手,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收,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课本的应用题与生活中的事情风牛马不相及时,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从生活实例入手,找准应用题与生活的切入点,要恰到好处。例如,笔者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一上课就用投影出示超市的价目表:旺仔饼干1.2元/包,果冻6.00元/斤,面包3.5元/条,可口可乐1.9元/罐。给你10元钱你可以买几样东西?还剩多少钱?这道题是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学生们兴趣浓厚,都积极举手发言,而且答案多种多样,连成绩最差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解答方法。可见应用题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而且还让他们知道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读透题,扣住关键字、词

读,指读题目,是很多老师都忽略的环节,但却是应用题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感知信息数据的过程。读,看起来很简单,但要把应用题读懂读透却是比较困难的。学生读不懂题,读不透题是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用在应用题上再合适不过。但这里的读并不是要学生走马观花地读一下或和尚念经地唱一遍。读,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可以朗读,可以默读,可以个人读,也可以全班齐读,形式不拘一格,但一定要注意读的语速,要“咬文嚼字”,扣准题目中的关键字、词。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捕捉有效信息并从中提取正确的信息数据,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大号运动服每套32元,小号运动服每套30元,两种运动服各买15套,两种运动服各用多少钱?教学这道应用题时笔者首先让学生默读题目,找出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再齐读一遍,扣出题目中的关键字。通过反复地读,学生都知道了应用题的题意,并能扣准题目中的关键字“各”。这时只需趁热打铁地问一句:“各”是什么意思?学生立即明白了大号运动服和小号运动服都买了15套,而且在最后计算的时候不能混淆在一起,要分别算。即:大号运动服32×15=480(元) 小号运动服30×15=450(元),长久地坚持这样做,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还可以养成认真读题、审题的好习惯。

三、借助线段图或动手演示,降低应用题的难度

应用题其实就是一个小的作文。如果老师一味地从字面去分析题意,用语言来表述数量关系,枯燥无味,学生难以理解而且容易厌烦。如果利用线段图或通过动手演示,它不仅助于摆脱纯文字的枯燥说教,还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会关系复杂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线段的画法其实也可以多种多样,不一定非要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可以用圆或别的图形来表示,不断地给学生新鲜感。如,商店运来486千克水果,卖出14箱,每箱25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水果?通过读题知道这批水果分两部分(卖出的和剩下的)笔者就用一个圆来表示一堆水果,中间画一竖线分成两部分(剩下的少)经过这样处理,学生一下就明白了要想求剩下的水果,只要把卖掉的减去就行啦。如此直观、形象、具体,学生们都乐于接受,也就不会感觉应用题有难度啦。

线段图也有难表述明白的时候,笔者就借助于动手演示。如,在教学“相向”“相背”应用题时,笔者就让学生直接在讲台上演示如何是“相向”“相背”。通过演示,学生一下就明白了应用题的关键所在,解答起来也就觉得十分简单。

四、加强学生解题策略的指导,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学生解题困难多数是因为解题方法不对头,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引导,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地看待同一问题并鼓励他们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那么应当如何打破这种思维定势呢?例1:小明期末考试语文、英语的平均成绩是86分,数学公布后,平均成绩却比原来下降了2分,小明的数学成绩是多少?本题的常规解法为:用语文、英语、数学三科的总分减去语文、英语两科的总分。三科的平均分为86-2=84(分),三科的总成绩为84×3=252(分),语文、英语两科总分为86×2=172(分),所以小明的数学成绩为252—172=80(分)。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假如小明数学也考了86分,这样三科的平均分依然是86分。可实际上三科的平均分比其中两科的平均分要低,说明数学的分数低于86分,低出的分数平分给每一科,使每一科都减少了2分,就减少3×2=6分,那数学成绩就是86-6=80(分),这种方法比常规解法简明。例2:被除数减去除数与商的积,差是多少呢?读了题目以后,学生都忙着去减,可怎样减?这里就要从整体角度去把握,不要只去看其中的积或差,而是应该从数量关系入手:被除数=商×除数,这样问题就简单化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正确结果,而是要指导学生解题思维丰富灵活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应用题,做到活学活用,使其在数学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应用题虽然难,但是只要教师能认真研究,努力创新教學,就一定能点燃学生的创新之火。 解应用题的四个步骤,既改变了一种静态的教学模式,又给予了数学课堂一种蓬勃的生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解应用题的过程中,多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空间,让他们从中体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往往能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猜你喜欢
三科运动服线段
一次函数助解线段差最大绝对值
立德树人,培育时代之花
街头新生
三科微生物复合菌剂707新疆棉花施用效果试验
线段图真好用
晨跑
如何确定线段的条数
观察
以科技为帆 创行业品牌
穿纯棉运动服易引发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