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初探

2019-09-10 07:22余小燕
科教新报 2019年37期
关键词:读题数量解决问题

余小燕

总有家长告诉我:孩子平时计算还挺快,挺准确的,但碰到解决问题就乱了。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能使学生把数和计算中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数量关系运用于实际。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力不够,解决问题就成为低年级数学学习的难点。要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者的我们应该不断思索、总结,以下就结合我的一些教学实际谈一谈低年级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几点感悟:

一、“观”“读”并行,采用“①②③读题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呈现形式多样:有纯图片,有半文半图,有对话式、表格式、图形式、漫画式,信息中有对解决问题有用的或没用的情境呈现,因此,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策略。在呈现情境图后,要指导学生明确看图的顺序,学会从具体的图画或对话中收集相应的信息。经过不断摸索,我注意引导学生认真观图,认真读题后采用“①②③读题法”,“①②”是条件,“③”是问题。无论是图画的实际问题,还是图文结合的实际问题,或者纯文字的实际问题,在学生初步读题后,都先标出“①②③”,从观、读两方面入手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基本数量关系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低年级数学问题的基本结构。两个部分可以合并成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分为两部分,在整体中去掉一部分,就剩下另一部分。求整体(总数),就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算。求部分数,从整体中去掉另一部分,用减法算。用结构图呈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题意,更能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

(1)树上一共有10只鸟,飞走了4只,还剩几只?求部分数,总数去掉另一部分,用减法。

(2)树上一共有10只鸟,飞走了一些后还剩6只,飞走了几只?求部分数,总数去掉另一部分,用减法。

(3)树上飞走了4只小鸟后,还剩6只,树上原来有多少只小鸟?求总数,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

这种直观的结构图实际上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

三、通过操作(或演示)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低年级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对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语言交流的层面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操作或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量关系。比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摆出13个红花片,再摆出8个蓝花片。有的学生将红花片和蓝花片随意摆放,有的学生则有意识地一一对齐摆放,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操作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摆法能一眼看出“哪种花片多,多多少个?”直观的操作将问题的数量关系清晰地呈现了出来,有助于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运用比较的方法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低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不能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而只注意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并且把解题方法与个别词语联系起来,如见到“还剩”与“少”就用减法,看到“一共”与“多”就用加法。因而,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方法,能使学生在比较中领悟数量关系,掌握解题办法。如:

(1)商店有水果37筐,卖出14筐,还剩水果多少筐?

(2)商店卖出水果14筐,还剩23筐,原来有水果多少筐?

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基本结构,促进思维的完善,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通过整合反思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解决问题后,我会明确提出“回顾一下,刚才这个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引导学生既感受到用所学知识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又让学生感受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灵活的。

总之,低年级解决问题是小学解决问题的基础,它在低年级數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低年级数学老师的我们必须从基础抓起,多思,多想,多学,尽力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读题数量解决问题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的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两只想打架的熊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读题能力和读题习惯
角:开启位置与数量关系的探索
头发的数量
向量数量积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紧箍咒,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