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2019-09-10 07:22李敏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36期
关键词:情感文章过程

李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体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学生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取得的成功,情感因素是不可缺少的。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应充分挖掘语言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批文以入情”,使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成为情感体验的过程。那么,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呢?

一、通过音像视听,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生活阅历不同,所处年代不同,所处地域差异,往往会成为情感体验的障碍,跨越这一障碍的最好方法是凭借音像,如《梅雨潭》,作者以清新活潑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不胜收的图画。作者运用不少比喻句写景,虽然十分形象贴切,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对其中一些喻体感到陌生,理解起来自然困难,诸如“苍蝇展着翅膀”、“飞花碎玉”、“白梅”、“杨花”等。教学中如播放教学录像片,化抽象的文字符号为生动直观的画面,辅以悦耳动听的音乐,能让学生感受到梅雨潭幽深朦胧的意境美,从而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通过“读”的训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是爱或者恨,是悲或者喜

面对这种整体化的情感表现,我们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应有目的地通过“读”从整体上去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即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或者抒发了什么,譬如我在教学巴金的《鸟的天堂》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惊叹与赞美,设计了三次自读:

1、浏览。文中哪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感,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2、默读。用笔划出能说明大榕树的奇特美丽的词句,准备交流。

3、朗读。了解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读”的训练,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情绪受到强烈的感染,这是情感体验的第一步,即“动情”阶段。在学生了解作者的情感倾向以后,应启发学生“潜心学文”,从总体上去把握文章的情感流程:即情感是如何变化和逐步深化的。作者的情感倾向是怎样依靠文章的情感流程这么一条清晰的线来揭示和展示的。

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与揣摩,使学生在了解作者表情方式的同时深刻理解文章情感内涵

文章的语言与作者的情感关系至为密切,所谓“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就说明了特定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的感情。有的词语意在褒扬,有的词语意在贬斥,有的激昂,有的舒缓,有的细腻......特定的表情方式也和文章的情感倾向联系在一起,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托物寄情,有的直抒胸臆。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必须让学生学习描摩与品味语言的方法,强化语感训练,发掘语言的情感因素,并借助于对遣词、句式、修辞方法、结构特点的理解,去深刻领会情感产生的缘由以及情感所蕴涵的思想内涵,从而实现由“情”到“理”的过渡。

四、让学生走进情景,进入角色,真切地去体验人物的情感特点,从而实现“作者”到“读者”的情感迁移。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一堂好的阅读课,不仅要让学生动情、入情,而且要使学生入境,体验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与文中的人物、事物、景物进行情感交流。我们不仅要把蕴涵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发掘出来,而且要把这种情感“移情”给学生,渗透到他们的心里,以激起感情共鸣,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觉地接受高尚情感的熏陶。这是情感体验的第三步,即“移情”阶段。那么,如何让学生走进情景,进入角色,真切体验呢?

1、情感与形象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处于特定的情景定势之中,并通过表象的联想,想象的深化,促进读者和读物之间的情感交流。比如,我在教学《四时田园杂兴》的时候,运用幻灯和放朗读录音相结合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学生静静地听着充满激情的朗读录音,同时,幻灯机的投影映出了一幅田园诗意的画面,学生如临其境,想象着,情绪也达到了高潮。

2、“课堂剧表演”是学生情感体验的很好的方式,可以先让学生自行组成表演小组,然后商议角色分工,接着去研读课文,构思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会角色内在流溢的情感和思想,然后进行排练与表演。这种课堂表演是依靠课文的内容和学生自身感受,从而完善和充实学生的情感世界。比如《渔夫和金鱼》一文,以课本为剧本,以课堂为舞台,组织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老太婆的贪婪,渔夫的忍让,金鱼的善良都表演得淋漓尽致,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深刻的。

3、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话再现某一个情景,是实现“作者——读者”情感迁移的良好途径。学生在复述的时候,必然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但这种“体现”是通过“说”进行的,所以也必然带有读者强烈的感情色彩,而这种情感本质上与作者的情感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在复述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在向读者迁移,心灵产生共鸣,感情逐渐内化。如教学《密西西比河的风光》的时候,设计一次遐想漫游,让学生充当导游,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们介绍密西西比河西岸和东岸的景物。学生在介绍中自会流露出对大自然神奇之感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学生要注重情感体验。”阅读教学的情感体验是复杂的、多层的和多角度的,但其体验的过程和方式有规律可循。一般来说,情感体验由情趣感染——感情的激发和深化——道理共鸣三个阶段组成,而这三个阶段与阅读理解一篇文章的认识过程本质上是一致的。文与道、情与理、语言与思维这三者的和谐统一,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我们的教学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猜你喜欢
情感文章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情感
台上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