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019-09-10 07:22张萍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张萍

摘  要: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要素。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中一对无法忽略的关系,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师生关系的情况对教育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教育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中之重,也对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建立;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当今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应从教师做起,教师不仅要能客观地评价学生,还要有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师生关系是教育中一对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教育结构的运行归根结底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的”。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学的良性变革。

一、和谐师生关系意义和重要性

首先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对学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可以说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学校的面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充分挖掘并发展每个孩子独特的禀赋与潜能,唤起他们内在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激情,产生出强烈的自信和自尊;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封闭的心扉,师生之间形成心理相容的氛围,对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大的作用。因此,优化师生情感关系,建立和谐、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构建和谐教育氛围,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更是其内容和任务。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必须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由于年龄较长、学识较丰富及自身的职责所在,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責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面,而“为人师表”则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育工作者,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德、师凤建设的重点,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教师。首先,作为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如果教师和蔼可亲,师生关系则比较融洽。师爱最受公众期待。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建立

"心理健康"一词,在国外心理学界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释。近几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需要师生在教学中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愉快的心境,敏锐的智力和具有适应周围生活环境,与他人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的心理状态。师生关系与学生的心理健康,表面上看好象牛马不相及,实际上,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的教学是一种艰苦复杂的劳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假如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状况不佳,不仅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而且影响着师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即时的,又是长远的,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作用。所以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利于师生增进感情,达到共识,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所以,在心理健康课堂上我们可以:

(一)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如今的学生学习条件比我们以前的学习条件好多了,可仍然有很多学生厌恶学习,不思学习,回避学习,这与我们正在倡导的"终身学习形成强烈的反差。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我个人认为,问题出现并非是物质环境,而是心理环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的因素所形成的环境。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课堂上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发展到厌学,造成注意力障碍,学习过度焦虑,学习适应不良等种种学习问题。长此以往,教师会变得忧郁、焦虑,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学生会感到失望,变得烦躁、消沉,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相反,如果学生就会觉得心理愉悦,心情舒畅,学生信赖就会觉得心理愉悦,心情舒畅,学生信赖并喜欢老师,就会"爱屋及乌"喜欢老师所上的课,变得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并且学生对老师有了好感,慢慢就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成功的钥匙,只有自信,才有竞争,才能积极进取。由于青少年正值成长发育的时期,所以很容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自信心不足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学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阶段,他们具有思维活跃、积极向上的特点,但是他们也容易受到各种感情因素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保持着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就会自尊自信,心情轻松愉快,心理也能得到健康发展,相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老受到老师的批评,训斥和冷遇,师生人际关系极度紧张,学生就会反感这门课程,进而不愿意面对教师,从而师生关系就会破裂。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心理机制。师生关系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心理关系,其核心是心灵的碰撞。师生的交流沟通需要一定的机制来实现。在教育实践中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除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成立了阳光小屋,学生心理问题矫正中心,全天候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咨询室内可设专兼职教师,教师都经过了省级的培训,持合格证上岗,全面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结语:

师生关系是学校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不仅直接影响教学关系中的“教”和“学”,而且影响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宋悦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7(16).

[2]  郑欣宜.新时期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7.(06).

[3]  刘峰.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状况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9).

[4]  姜巧玲.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D].长沙:中南大学,2012.

[5]  雷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构建:内涵、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研究
浅析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探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