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探索

2019-09-10 07:22张媛媛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9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民办高校教学管理

张媛媛

教育体制改革,推动着我国民办高校数量不断增长,民办高校为实现其更快更好的发展持续扩招,对其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民办高校要在生存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求质量,就必须在教学管理上下功夫,力求保持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

一、建立基于目标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

在民办高校中,基于目标管理建立教学管理模式,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将目标管理应用于教学管理模式之中,其教学安排、教学效果均可以通过目标实现的程度来进行评价。为规避目标管理存在的缺陷,提高目标管理效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确保设定目标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依据民办高校总体发展规划及发展实际,合理编制出学校年度工作目标,将其分解为各个职能部门与院系年度工作目标。具体而言,职能部门年度工作目标可以分为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目标等,进一步划分,可以归类为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等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内容。院系年度工作目标,可以细化为教师个人工作任务,具体如教学、继续教育、科研等。将年度目标层层分解,最终获得完整教学工作目标安排。第二,目标实施。目标的实施与落实需要民办高校管理层及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对目标实现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控制。在目标落实过程中,应掌握分层目标与总目标进度,分析存在问题与问题产生原因,及时调整安排,不断改进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第三,目标考核。为确保目标完成,需要及时开展目标考核,构建出切实可行有效的考核机制,从目标完成程度、质量及完成时间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估。通过综合考核,获知现状,并提出改进管理措施,推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教育体制改革,推动着我国民办高校數量不断增长,民办高校为实现其更快更好的发展持续扩招,对其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民办高校自身职能与其经费来源的单一性,决定了现阶段其管理模式改革只能以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为核心主体。而具备民办特色的“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与基于目标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相结合的新型模式,是提高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实现民办高校良好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建立高效的两级教学管理机制

民办高校其机制运行多表现出精简性与高效性,工作人员数量相对于公办高校较少,这就要求民办高校所配置的人员应充分发挥能动性、完成多种任务,凸显出民办高校的优势,为民办高校执行二级教学管理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可行性条件。有效的教学管理来源于高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因而就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人少事多的现状而言,建立高效的两级教学管理机制是一个有效途径,即实行学校以目标管理、宏观管理为主的服务型管理、二级教学单位以过程管理、微观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校级教学管理部门尤其是教务处要认清自己的角色,教学管理者不是 “保姆”,不能事无巨细都大包大揽,更不能整天忙忙碌碌干着跟在教学单位或教师后面追要各类材料的事情,要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着力于研究全校性的教学改革和发展问题,更好地发挥指导、协调、监督、服务职能,确保学院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全面提高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二级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强过程管理,用好学校赋予的管理权力,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好本部门教学管理工作。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以学校统筹、院系管理为主的两级教学管理体制。

三、打造稳定的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

建立稳定的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树立“专家治校,教授治学”的干部用人思路。让有经验、懂教学的专家教授担任教学管理者职务,是打造高素质教学管理队伍的关键举措。二是提高教学管理人员薪资待遇。薪资待遇是调动教学管理人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的关键因素。根据价值规律,教学管理工作属于复杂劳动,且教学管理岗基本上都需要坐班,劳动时间长,因而其劳动报酬应不低于甚至应高于非强制坐班的任课教师,从而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三是把好选聘用人关。根据学院发展和教学管理岗位需要,把一些有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且有志于从事教学管理的中青年人员引进来,加强教学管理梯队建设。四是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岗位培训、学历提升等继续教育方式,加大对现有教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提升整个教学管理队伍素质。五是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既让那些勤勤恳恳的教学管理人员有职称提升、岗位晋升、项目申报的机会,也让那些做事敷衍且能力不合适以及有心学术无心从事教学管理的人员适时进行岗位调整,发挥民办高校用人机制灵活的优势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特别是在每年的评优评先活动中应该设计 “教学管理奖”,在职称评审、项目申报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教学管理人员,从而激励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愿意从事并扎根教学管理工作,推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 教学管理注重在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学生为本,一是以教师为本。教学管理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学生,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要始终以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而以教师为本,就是要为教师提供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工作环境,通过各种方法帮助教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素质,让教师热爱工作,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笔者认为,“以生为本”就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大学生自主权。全面实施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改革,打破学年制的时间限制,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学习年限及学习进程,或提前或延后毕业等;大力建设和改进选修课,让选修课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更多选择课程的空间;扩大学生在选择教师方面的自主权;就应该打破院校间的壁垒,结成校际联盟,互认学分,互相听课等等。“以师为本”就是尊重民办高校工作的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知识分子的尊严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因而学校尊重教师,给教师充分的人权,教师也会在教学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且会认真、积极主动地完成教书育人的本职使命,从而体现自我价值。在民办高校工作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第一身份都是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也不例外,他们同样需要尊重。尊重也是一种潜在的、有效的激励。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民办高校教学管理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问题探讨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