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啦啦操难度抛接团身后空翻动作训练策略的研究

2019-09-10 20:55傅振生
体育风尚 2019年3期
关键词:训练策略

傅振生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技巧啦啦操相关概念,然后分析了技巧啦啦操动作技术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技巧啦啦操难度抛接团身后空翻动作训练的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技巧啦啦操训练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技巧啦啦操;抛接团身后空翻;训练策略

啦啦队已经发展100多年,啦啦操也顺理成章的成为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美国成立了“啦啦队联合会”以及“啦啦队协会组织”、“中学生协会”、“美国啦啦队运动训练指导协会”等等。随后,啦啦操也被定义为独立的单向运动。21世纪以来,啦啦操在我国各地开始流行,啦啦操走进大学校园也成为了一股潮流,啦啦操被国家体育总局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在我国中小学推广。其中,技巧啦啦操是在遵循啦啦操规则的基础上,配合音乐、道具、服饰等,展现高水准、高质量的运动项目。

一、技巧啦啦操

技巧啦啦操是啦啦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啦啦操最原始的运动形式,技巧啦啦操以动作的多样性、多元化,高难度动作赏析深受观众喜爱。从总体上来看,技巧啦啦操包括抛接、翻腾、托举、口号、金字塔与操化等运动项目。技巧啦啦操对团队要求较高,在2010-2013年,《全国啦啦操竞技规则》文件中明确指出啦啦操应重点发展技巧难度大的动作。例如,高阶与金字塔组合,翻腾,托举,跳跃,以展示运动员高超的技能为目的。

目前,技巧啦啦操的抛接动作存在惊险性特点,这也决定了国内外啦啦操动作的创新十分困难。对啦啦操抛接动作的比较停留在完成质量、难度级别、抛接高度、参与组数四个方面,根据抛接的性质,常把啦啦操的抛接动作分成:

第一,姿态抛接。这是啦啦操抛接动作中的基础性动作,是完成其他抛接动作的前提。第二,旋转类抛接。这是纵轴上的转体,例如,身体在空中呈现多种动作,踢腿转体360度,难度介于姿态抛接和翻腾类抛接之间。

二、影响技巧啦啦操抛接动作的因素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影响技巧啦啦操后空翻动作技术的因素包括身体姿态、动作速率、动作时间、动作轨迹、动作的节奏、动作的力量、动作的速度七个方面,这七种要素对啦啦操抛接团身后空翻动作影响重要性各不相同,动作的轨迹影响最大,而动作的速率影响最小。由于文章篇幅有限,本文将介绍几种重要的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第一,动作的轨迹。在空中无保护的情况下,坚持起跳的方向,直接决定了原下落的位置。选择合理的角度,能够有效减少运动员的心理负担。底座需要控制在1米以内,尖子空中运动轨迹近乎一条直线。

第二,动作时间。从坚持起跳开始到结束的整个动作所需时间成为动作时间,一般包括缓冲、上抛、翻腾、下落四个阶段,合理动作时间控制6-10秒内,平均每个阶段的时间控制在1-2秒。

三、技巧啦啦操难度抛接团身后空翻动作训练策略

首先,进一步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与单人项目不同的是,抛接需要多人合作完成,而团队中每个人的身体素质状况直接决定了抛接动作的完成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身体素质是完成抛接动作的前提条件,为团队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因此,要高度重视身体素质的训练,合理安排力量素质训练和速度素质训练的时间,使力量素质训练和速度素质训练同时进行。

其次,平衡好身体素质与动作技术的关系。动作技术可以说是啦啦操抛接动作的主导,是影响技巧啦啦操抛接动作的重要影响要素之一。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动作技术的基础和前提,与此同时,要加大专项素质训练,促进身体素质与动作技术之间的协调。

再次,重视运动员团队凝聚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众所周知,啦啦操需要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发挥自身的价值。因此,每一位合格的啦啦操运动员都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凝聚力,教练员也要重视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并合理的利用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充分激发运动员的价值。只有在较高的团队凝聚力下,整个团队的氛围才是积极向上的,才会出现更高的生产力。

最后,全面发展“高、美、稳”动作技术。不断创新动作技术,不断突破难度,给人带来全新的美的享受。所谓的“高、美、稳”是空间高度、姿态美感、技术稳定的简称,是对团队综合能力考核的主要方向。因此,教练员在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训练时,要发展“高、美、稳”动作技术。采用重复训练方法,保证技巧啦啦操动作质量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在发展“高、美、稳”动作技术时,要尽量降低高难度动作的危险系数。

四、结语

综上所述,技巧啦啦操是啦啦操最原始的运动形式,影响技巧啦啦操后空翻动作技术的因素包括身体姿态、动作速率、动作时间、动作轨迹、动作的节奏、动作的力量、动作的速度七个方面,在今后,还需要相关专家学者从进一步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平衡好身体素质与动作技术的关系,重视运动员团队凝聚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全面发展“高、美、稳”动作技术等方面,对技巧啦啦操难度抛接团身后空翻动作训练手段展开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馬成斌,孙建军.双人和集体项目下面人膝抛动作训练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1990,10 (1):49-54.

[2]刘云培.2015年啦啦操世锦赛集体技巧啦啦操前八名翻腾类难度动作技术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6.

[3]陶富之,贺辉.直体后空翻转体900°接团身前空翻的技术分析及训练方法[J].中国体育科技,1992,20 (3):23-26.

猜你喜欢
训练策略
浅谈初中生现代文阅读水平考察及其训练策略
彝族幼儿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初中英语书面表达训练的策略思考
核心力量在短跑运动中的作用及其训练策略
浅议初中英语听力障碍及训练策略
身体素质对体育舞蹈表现力的影响及其训练策略
高职选修课《演讲与口才》训练策略与原则探析
探讨初中英语教学中障碍及训练策略的培养
高三体育特长生田径训练的策略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习作训练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