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学院瑜伽项目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9-09-10 21:26王晴姜晓珍
体育风尚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校课程

王晴 姜晓珍

摘要:瑜伽运动项目,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受人们青睐,在我国号召全民健身的重要时刻,瑜伽作为一种健身运动项目,被更多人所认识和推广。瑜伽不仅仅有着强身健体、塑形燃脂的功能,还能让内心安宁、生活充实、愉悦身心的功能。因此,很多高校都相继开展了瑜伽课程。据调查,滨州学院也开设了瑜伽项目作为选修课程,但在开设此项目过程中普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也因此使瑜伽运动项目的练习有着许多误区。

关键词:瑜伽项目;高校课程;健身运动

经济全球化不仅仅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的相互联系和交往,也随之带来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联系,瑜伽作为一项古老而具有魅力的运动项目,也迅速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并被广泛传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瑜伽以所具有独特的健身、健美功能也逐渐被广大年轻人所喜爱,瑜伽不仅可以矫正身体形态,增强身体机能,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提高消化和吸收以及呼吸系统机能水平。并且还可以愉悦心情,提高生活品质。

第一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以滨州学院瑜伽课程开展情况为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有关于高校瑜伽的文献与资料,并且从期刊数据中查找有关的报告和文献。

2.访谈法

通过对滨州学院瑜伽教师和参与选修瑜伽课程的学生进行访谈,首先对教师刘芳老师进行访谈,对于课程设置和安排情况,课时安排和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并进行记录。

3.实地考察法

实地考察法是通过实地考察的状态来记录想要了解的情况,通过对滨州学院的瑜伽教室进行实地考察,观看上课模式和学生的状态,以及对瑜伽动作的理解。

第二章 研究结果与现状分析

(一)对滨州学院瑜伽课程基本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滨州学院瑜伽课程的选课情况调查与分析

滨州学院是一个拥有在校生19000余人的高校,面对如此之多的在校学生,就目前来看,滨州学院瑜伽教师仅有一位,根本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经调查显示,大部分女生和一部分男生都对瑜伽运动项目感兴趣并且愿意选修这门课程。但由于选修限制人数较少,很大一部分喜爱瑜伽的学生不能够如愿。

2.滨州学院瑜伽课程教学用场地器材设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滨州学院瑜伽课程教学的物质条件分析:

目前滨州学院没有专业的瑜伽场地和相应的瑜伽所需器材。虽然瑜伽项目的练习为了节省经费开支可以不需要高校建造专门的瑜伽场馆,但是因为瑜伽运动属于一项室内运动,然而滨州学院开展的瑜伽课程的场地主要集中于学校的水泥地面、体操房或武术馆,并没有专门的场地设施。

(二)对滨州学院瑜伽课程教学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经调查,滨州学院高校瑜伽的教师结构很不合理,目前滨州学院瑜伽教师只有一名非专业教师,而这位瑜伽教师是从事其他专业教学的,并未经过专业的瑜伽教育培训,转行到此课程教学。目前面临着专业性技术不足,师资力量不足两大不足。从教师数量方面看:一所拥有在校生19000余人的高校,一名瑜伽教师根本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也在开设课程时也不能够全面顾及学生,师资力量的配备不均衡,瑜伽专业理论知识的缺乏,再者瑜伽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瑜伽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的机会也比较少,是当前面临的现状。

(三)影响滨州学院瑜伽课程开展的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由于多种因素的阻碍,使得瑜伽课程在滨州学院的开展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教学的场地器材设施不充足、师资力量的缺乏、学生参与度不高、宣传的力度不够、正确的瑜伽理念的缺失等问题。

1.瑜伽课程教学宣传力度不够

现如今大多数普通高校依旧沿用着传统的体育运动教学项目,体育教学项目比较单一,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如今大学生对体育运动多样化的需求,瑜伽作为一项新的体育运动项目,却不被大多数人所接触和认可。自从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高校改革纲要,在全国普遍范围内所有普通高校都开始实施。高校改革纲要还提出了新的课程观、学生观、发展观、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教师观、课堂观和新的“课标”观等。

2.瑜伽课程教学理念存在偏差

根据研究调查显示,男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这就面临着大家对瑜伽的误解,认为瑜伽只适合女性练习。热爱瑜伽的人们对瑜伽的认知依然停留在比較肤浅层面上,并且这种认知也会影响到学生对瑜伽运动项目运动的认识。面对此误解误区,是因为大多开展瑜伽课程的高校没能够及时正确的普及瑜伽知识,给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

第三章 结论

(一)滨州学院参加瑜伽课程的学生对瑜伽的了解途径单一,仅仅局限于瑜伽课上的一点瑜伽知识,并没有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瑜伽知识,课后练习不具备条件,没有开放的瑜伽场馆,也没有相应的瑜伽爱好组织,缺少参与度。

(二)滨州学院瑜伽教师为女性,并且年龄趋于中年化,对瑜伽的经验也比较低,教学的年限比较短,专业也不对口,教学方法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满足不了现在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媛媛.瑜伽运动在广州发展的起源、困境、与未来[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5):214-218.

[2]安晓红.探析高校瑜伽教学中柔韧素质的重要性[J].中国体育科技,2005 (2):8-14.

[3]符雪姣.普通高校大学体育瑜伽课程设置的研究与实践[J].四川体育科学,2010 (03):121-125.

猜你喜欢
高校课程
高校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探赜
高校博物馆文创开发与实践
合作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的实践
高校课程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研究
从通识教育理论演进看其指导高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高校课程信息化教学绩效评价的探讨
原创自媒体时代高校二维动画FLASH创新型课程实践教学与研究
高职课程系统性教学设计的研究
高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
高校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应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