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管理体系 构筑新样态学校

2019-09-10 07:22于海港
关键词:工程素养评价

于海港

昌邑市潍水学校“一二三”绿色教育发展管理体系是在潍水绿色生态教育基础上所提出的,具有较高应用实践意义的科学管理体系。它以潍水学校卓越发展目标为引领,以构筑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四有新样态学校为发展目标,涵盖了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建设,教师与学生发展,学校课程体制建设等三大方面的内容。其中“一”是指一个目标,打造以立德树人为目的卓越精品教育。“二”是指两个同步,即学校教师素养与学生素养同步发展。“三”是指三项工程,指的是学校管理机制创新工程、顶层构建,立体发展的课程体系工程、多元化评价,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化发展工程。

早在潍水学校立校之初,就提出了建设绿色教育发展体系的目标。这种绿色教育指的就是一种生态教育,它立足于学校和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筑有生命力的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在这种大框架下,潍水学校积极探索实现这种绿色教育追求的发展模式。“一二三”绿色教育发展管理体系的提出,正是对绿色教育理念的贯彻和执行,它适应了学校发展的需要,注重实践性,关注人文性,倡导发展性,实现了高端理念引领,与学校实际发展情况地完美契合,对学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

一个目标:立德树人

黨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中“立德”出自《左传》“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可见,在三不朽的追求中,立德为最上。“树人”出自《管仲·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可见树人是终身的追求。而立德树人就涵盖了一个人一生最高境界的追求,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就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最终极的追求目标。潍水学校在立校之初所提出的“蒙以养正,学以致道”办学理念,与立德树人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潍水学校提出了分三步走,用三个三年的时间,实现从跨越到超越,再到卓越的追求目标,这种卓越就是对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是对立足于人的终身发展的绿色教育的全面解释。这样的目标追求,凝聚了学校教育的合力,深化了学校文化发展的内涵,为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注人了强大的动力。

二、两个同步:学校教师素养与学生素养同步发展

在这样的目标追求下,潍水学校提出了“我们每天在进步”的校训。学校教育的发展并不是单方面的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教学相长的关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实施,要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教师就必须要具备如何让学生掌握这种能力的素养。所以学生素养的提升与教师素养的提升是同步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潍水学校在关注学生素养提升的同时,也注重对教师能力的培养,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教师素养的提升中,潍水学校避免以往的只关注技术性成分的片面追求。采用名师团队搭建、请进来和走出去、以点带面,协调区域性发展等方式,关注每个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将教师职业技能与师德师风建设紧密结合,以师德文化作为引领,促进了教师整体素养的提升,打造了优秀的智慧教师团队,实现了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学校涌现出大批“优秀+专业特长”的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孙晓燕,山东省教学能手杨伟红、朱晓红,山东省最美教师翟燕妮、明乃严,潍坊市青年课改先锋齐超....坊市育人标兵、潍坊市优秀班主任等各级各类荣誉称号二百多个,全国、省市级优质课260多.节...根基雄厚结构合理、素质一流的教师队伍,为打造优质教育品牌提供了重要保证。近两年来,先后有3项国家级研究课题、4项省市级研究课题落户我校。学校先后承办市县级活动70余次。出版校本课程两套《心的起航》《写字课程》;1人出版专著两部:《走进绿色生态教育》《做好自己》;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26篇;在各级论文评选中有500余篇论文获奖;在省市组织的技能大赛等活动中400余人次获奖。

在学生素养的培养上,潍水学校关注引领和实践,不止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更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获得发展所需要的必备技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建立了有效的量化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三项工程:学校管理机制创新工程、课程体系工程、多元评价工程

1.学校管理机制创新工程,学校发展的立本之基

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教师发展与学生同步,潍水学校在近年着力打造了三项工程。其中学校管理机制创新工程是三大工程中的立本之基,一所学校发展的好坏,与他的体制管理机制有很大关系。潍水学校是一所民办寄宿制学校,为解决学校管理的问题,昌邑潍水学校提出了加强执行力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管理目标。创新管理机制,打造“学校治理共同体”,学校一校两区进行了核心理念的深度融合,奉行全员育人的教育策略,这有利于提高学校凝聚力,为学校管理、协作、发展提升提供基础性保障。

学校管理机构进行有机整合。变立体垂直式的管理模式为扁平化管理,协调两个校区设立三部一室,分别是教学管理部学生工作部、教学服务部和学校办公室。学校推行“总部统筹,分区调配,自主管理”的事务管理体制。校长下设办公室,协调全校事务。其他三部各司其职,分别负责好学校的教学教研,学生日常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学校两个校区既拥有发展的独立权,又相互交叉合作,在统一的发展规划机制、重大事项研讨机制、联合教学研讨机制教师研训一体化机制的保障下,提升各校区的治理能力,实现一体协作化发展。

2.顶层构建,立体发展课程体系工程,学校发展的核心工程

顶层构建,立体发展课程体系工程是三大工程发展的核心。一所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体现了学校的发展内涵,更担负着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重要任务。潍水学校从宏观需要出发,进行了学校顶层课程引领设计,确立了“一二七”绿色课程体系发展模式,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点,构建两大育人载体(一是注重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融合,实施多元课程;二是坚持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的宗旨,引导学生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强化学生生活化教育,让学生在课程里成长,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活动育人课程。),推进七个主题板块建设:陶冶情操的艺术板块、强健体魄的体育板块、创新思维的科技板块、提升能力的实践板块、阳光心态的心理健康教育板块养正毓德的国学板块综合育人的学科板块。

其中既有基于国家课程发展需要的基础课程,又有富有地方特色的自主课程,还有关注学生发展探究的发展课程,形成了三級立体化发展模式。除了常规课堂之外,自主开发设计第二课堂,学生实行走读模式,选择自己擅长的课程参与学习,为终身化发展奠定基础。定期开展社团活动,组织校外研学拓展,实施微德育系列课程,引领学生涵养品德,学会做人,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体验性自主发展。

3.多元评价,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化发展工程,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多元评价,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化发展工程是三大工程之中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教育是事关千家万户福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计民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多元开放的工作导向,加快以中小学校评价改革为核心的现代学校管理创新,成为推进教育改革,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当务之急和重要举措。

昌邑市潍水学校自办学之初,就以开放的心态,科学的制度,民主的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追求,在学校评价机制上,更是改变以往以教育主管部门作为单一指向评价的方式。建立和完善了办学理事会、校务委员会、教代会,家委会,学生会等为主的评价载体,引入教育外部的第三方评价力量,推进学校现代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昌邑市潍水学校在推进多元评价的方向上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第一,初步搭建了实施多元开放评价的运行平台。学校健全了理事会、工会、教代会、理事会、家长委员会五会机构建设,定期召开会议,为学校建设发展集言纳策,五会相互辅助,参与学校重大事务决策运行,是自已对学校权力运行要监督权,有效保证了学校机构的健康规则运行。

第二,初步制定了实施多元开放评价的考核指标。学校制定了满意度测评表,学校理事会测评,学校工作考核表等考核性指标。指标内容涉及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育法规,常规管理,质量特色等诸多方面。并且制定了学校三年发展性评估标准,做到了基础内容与发展性内容的有机结合,各类评估标准较好地体现了多元性和多维度,有利于从各个方面体现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水平。

第三,初步构建了实施多元开放评价的工作机制。学校通过开放办学,建立起完备的开放评价工作机制,通过问卷调查,随机督查资料查阅,集中访谈等多元评价方式,邀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生家长、社区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界人士参与对学校的评价,切实推进了现代学校管理创新,形成了学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趋势。

学校获得了“全国素质教育先进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教书育人先进单位”“全国写作教学实践基地”“全国名校联盟理事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十三五”科研课题实验学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山东省健康示范学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潍坊市党建示范学校”“潍坊市最具影响力学校”等40多个荣誉称号。在全市满意度测评中,获得了98号以上的支持率,在2017年的中国社会组织评估中被授予5A级,教育部领导多次高度评价学校的育人举措和办学成果。《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新教育报》《齐鲁晚报》《潍坊日报》以及中央电视台和省市电视台等媒体先后150余次对我校办学模式教学模式、特色活动等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报道;台湾河南贵州、宁夏、广西、深圳、济宁、青岛、滨州德州、诸城、临朐安丘、潍坊等省市内外专家领导、家长、同行等1500多人次到校指导、参观、交流。

猜你喜欢
工程素养评价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