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学生数学答题习惯的培养

2019-09-10 07:22詹庆辉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9期
关键词:例题答题审题

詹庆辉

摘  要: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们而言,他们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但是,由于一些不良习惯的影响,很多学生在答题的时候容易出错,有的是审题不够仔细,有的是方法运用不当等。这样很容易导致答题效率下降,出错率过高。由此可见,尽快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至关重要。文章以“高年级学生的数学答题习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高年级;数学;答题习惯

在小学阶段,等到进入到高年级的时候,数学题目的难度加大,如果说不注意答题习惯养成的话,很难准确得出问题的答案。为此,在日常的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强化对于学生的引导,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由此可见,关于“高年级学生数学答题习惯培养”的研究和分析显得尤为关键。

一、正确审题是答题习惯养成的第一步

要想顺利、正确解答题目,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要能够正确审题。因此,笔者认为正确审题是答题习惯养成的第一步。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们来说,在审题的过程中,常犯的几个错误就是:

第一,过于着急,还没有弄清楚题目就急着动笔进行解答。

例题1:

这道题目看起来,括号内外的分数好像一样,其实不然。如果贸然提笔作答的话,很容易错误将其看做同一个分数,这样得出来的结果肯定就会出现错误。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对学生施加引导,引导学生仔细看清楚題目,用心去看,不要凭感觉。由于小学生性子普遍着急,很难精心审题,教师就要特别注意,寻找一些适合于小学生这一阶段认知特点以及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引导学生意识到仔细审题的重要性。

第二,就是对于题目中的关键词把握不够准确,从而导致答题出现错误。

在数学题目中有些题目其实提供了很多条件,有一些条件显而易见,有一些可能是隐藏的,但对于题目的解答至关重要。是否能够准确从关键词中找到隐藏的条件,直接关系到能否将题目顺利解答出来。

例题2:有一根长度为5/6米的绳子,如果用掉了1/3后,绳子剩余的长度是多少?

例题剖析:这道题目的关键词就在于1/3后面没有“米”字,也就是说不是用去了1/3米,而是用去了5/6米的1/3,也就是5/6×1/3,但是很多学生在审题的时候,由于错误将1/3当成了1/3米,从而得出了5/6-1/3的答案。这就是由于对于关键点的解读不够仔细,从而导致答题错误。

基于这样的状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养成画圈的习惯,也就是为了提醒学生关键词、关键点一定要仔细把握,这样才会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比如说在上述题目中就是如此,学生如果在读题的时候,能够将1/3进行画圈标记的话,可能就会更加留意后面并没有跟计量单位,在计算的时候,也就更容易找准方向,有效避免在进行大量计算之后,却依然错误的现象。

二、引导学生发现题目中蕴含的隐藏条件

有些题目中其实有很多线索,有一些明显,有一些相对隐蔽。如果说学生能够将这些不够明显的隐藏条件挖掘出来的话,就意味着学生具备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能力,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不断提升审题的能力。

例题:小明同学家里有一根木头,长度为18米,需要将其锯成6块,每锯断一次所需要的时间是三分钟,请问小明同学一共需要多长时间呢?很多学生在解答的时候都会忽然其中所隐藏的条件,就是锯成6段,其实只需要锯断5次就可以了。如果没有发现的话,得出的答案自然也是错误的。这类型的题目有很多,比如说要上到五楼,其实只是需要登四个楼层之间的楼梯等。要想引导学生能够主动找到隐藏的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多观察生活,很多知识都是源于生活知识的积累。

三、良好的规范解题习惯至关重要

当题目看清楚了之后,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寻找合适的解题思路,然后做出回答。但是能否真正看得清楚,想得准确,写得明白,至关重要,也就是说解题要规范。有很多学生在日常的解题过程中,并不重视解题的规范性。有的学生注重过程,可能经过了几步的计算之后,对于结果的书写反而不正确了。

事实上,数学解题是按照步骤给分的。尤其是对于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题目而言,在对题目进行解答的过程中,一定要首先看清楚题目,明确题目目标,然后围绕目标,逐步进行解答。尤其是在最后一步即将要得到结果的时候,更要特别细心,稍有不慎的话,很容易前功尽弃,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四、做好对于题目的反思尤为关键

对于题目的反思是否及时、到位也直接关系到解题习惯的养成与否。很多学生在做完题目之后,就认为结束了,事实上,并非如此。题目的解答完成才意味着题目的反思刚刚开始。即便是学习基础再好的学生,如果说题目完成了,就去做其它事情的话,就意味着错失了一次最好的反思机会。

题目解答完成之后,做好对于解题思路的反思。小学高年级的很多题目,往往不只有一种解题的思路,也许你选择的思路是正确的,但是不是最为高效、快捷的思路,就需要通过反思来完成。因此,在答题完成之后,要善于对多种解题思路进行对比和分析,对它们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从而实现自身思维能力的提升。还有就是题目作答完成之后,要善于进行归纳和总结。很多题目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在题目完成之后,要总结,最好是能够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

另外就是对于解答的错误,更要做好反思,寻找错误的原因,看看是由于审题的错误,还是由于对于隐藏条件的解读不够细致,亦或是对于思路的应用不够准确等。最好是能够做好习题集的整理,这个错题集不是随意整理,而是根据题目的类型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然后错题的反思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为良好解题习惯的达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解题习惯的培养有了更为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认识。其实这种习惯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从审题开始,到题目回答完成之后的反思,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为此,教师要强化对于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立足实际,有针对性展开习惯的培养,有的放矢,才能够真正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冬生.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审题习惯[J].甘肃教育,2018,17(22):33.

[2]王维斌,张朝霞.浅谈小学生良好数学作业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8,15(1):15-16.

[3]王波涛.浅谈小学生良好数学答题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9,1(21):79-80.

猜你喜欢
例题答题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
例说复习课中例题的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