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区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及分析

2019-09-10 05:29肖柳
锦绣·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德育

肖柳

摘要:当今中学生的养成教育问题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但由于学校在养成教育认知和执行上、教师在默化养成教育行为上、家长在养成教育认知上等多方面存在短板,要提高农牧区学生的素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全方位进行德育渗透,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合,共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德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这就要求学校德育工作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提高农牧民子女的素质,就要从小抓起,全方位进行德育渗透,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合,共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农牧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自身

现代社会条件下,未成年人容易受到各种关注,受周围的环境以及一些不文明的习惯的影响,在行为习惯养成上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大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弱,贪玩;依赖性强,在学习上、生活中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只是被动的接受管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差,随手乱扔垃圾经常发生,出口成脏也时有耳闻等。

(二)学校教育

学校没有形成系统的养成教育体系,时教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也大多数停留在口头教育,且形式单一,有些教师对行为习惯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忽略日常生活中的错误的行为习惯;学校也只是将(中学生行为守则》作为学生入校的基本行为习惯的要求,大多数注重于稳抓课堂纪律、日常行为安全等表面行为,忽略学生的待人接物、言行文明礼貌等方面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不能很好形成尊重他人、审视省察自身的不良行为,不能很好的将养成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较直观以及德育一致融合,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形式,在管理上缺乏细化、具体、专门的养成教育部门,缺乏引导。

(三)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学生来说起着人生第一课的重要地位,家长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持久深远的。就目前农牧区学生行为习惯的家庭教育来看,是呈“不重视”“不规范”的趋向,导致其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家长本身的行为的示导影响。部分家长综合素质、自身修养和自身行为习惯存在短板,或在言传身教方面的忽视,时常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随意的生活态度等呈现在孩子的面前,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沾染不良行为习惯,并难以改变。第二,家长的过度溺爱。部分家长不忍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或错误行为加以纠正,或直接无视。第三,留守儿童家庭在养成教育方面的缺失,认为学生的德育是学校的事情,跟家庭无关,完全寄托学校,自身的重视很低,对父母这个“第一老师”的认知不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牧区学生规范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社会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五花八门、良莠不分的社会文化也带来一些灰色影响,有些农牧区发展较落后,面对这些涌入的新奇事物,学生没有抵抗力;中学生的自我辨别意识不强,年龄小、易冲动、好奇、爱模仿等性格特点,经不起诱惑。

二、农牧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学校、教师对养成教育的认知上的问题

我国的基础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学校和家长都比较重视学习成绩,从而忽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学校把养成教育当作学生学习习惯的辅助性工具,认为一切教育都要为成绩服务,从而忽视真正的素质教育。同时,绝大多数的学校对学生和老师的考核只关注成绩,社会的关注点一般也是聚焦在学校的成绩高低,这样的评价机制导致了学校、老师都将精力集中在学业成绩上,从而忽略学生的养成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认知上存在着重智轻德,对养成教育的目标的模糊,养成教育方式单一、陈旧,同时也缺乏可激励的机制。

(二)家长在养成教育问题认知上和方法上的问题

每个家长都明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但在培养可能使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训练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没有起到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一些农牧区的家长忙于工作、教育观念不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疏于培养,造成“十加四等于零”的局面,即在学校学生可以保持好的行为习惯,但是一到周假回家一放松功亏一篑。除家长要规范自身的行为外,家长要郑重对待溺爱孩子这一问题,摒弃宠溺娇惯孩子的小格局,将目光放置孩子的将来发展中来,明白家长这一角色对孩子的影響。

三、农牧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

第一,强化学生的自主管理。针对学生知行脱节的情况,在生活中,互相监督,从他律到自律的过渡转变,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监督的意识,强化慎独。第二,学校可以定期评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模范代表,表彰奖励,发挥榜样的作用;在行为习惯教育中,要反对生硬的说教,简单的处罚,可以多开展“感恩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养成教育的力量,感悟知行合一,学会如何接人待物,从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第三,利用课堂,落实养成教育。课堂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养成教育的阵地,在课堂中,老师可以尽可能的创设情境,抓住学生心理特点,结合身边事,适时进行养成教育。第四,家校配合,齐抓共管。家庭是学生养成教育的第一阵地,家长的行为影响着学生,要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使得两者同时进行,形成教育合力,避免“十加四等于零”的现象。学校要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引,多举行家庭德育座谈会之类的活动,让家长懂得良好的行为规范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性,多了解一些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教育方法。浅谈关注留守学生成长的措施 谢兴永

留守学生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产物。关注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已引起了社会、学校、家庭的广泛关注。留守学生往往存在自理能力差,不合群,容易自卑,不遵守纪律,无心向学,不思上进等表现。如何做好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作为班主任,我认为应该从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关注学生的思想两个方面着手:

一、关心、照顾学生的生活

由于父母的背井离乡,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氛围熏陶,那么我就组建一个让他们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使他们获得家的感觉,同时负责管理,照顾他们的日常起居,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自立,体会生活的美好和乐趣。

(1)凝聚班集体力量。一个负有凝聚力,正能量的班集体是开展好工作的必备条件。因此从初一开始我就和班干们一起为组建一个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大家庭而不断努力。同学们在一起生活、学习,有说有笑,互爱互助,其乐融融,不知不觉地他们就找到了家的感觉。

(2)充当孩子的代理父母

作为班主任,我都是早起晚归的。在照顾留守学生工作上更应多留心眼。留守学生大多都在学校住宿,因此他们的饮食起居都要过问。我早上一到学校,首先去宿舍了解他们的情况,督促他们起床、整理床铺、打扫卫生、吃早餐等等,事无巨细,都要多接触、了解指导。天冷了,提醒他们注意穿衣、盖被,天热了,提醒他们注意防暑降温、注意饮食卫生、注意安全等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同学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了,大家的关系也更融洽了,三年相处下来我们就宛如兄弟姐妹一样,我一到宿舍他们就喜欢围在一起,不时还喜欢用小名称呼一下。

我们班有一个小不点叫袁瑞帅,开始整天不着调,晚上休息时间在玩手机,白天课堂上睡大觉,以零食、饮料代替饭、菜,整天无精打采,瘦得皮包骨。发现他这种情况后我就在他的身上多留个心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找他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从限制他玩手机做起,规定他们在宿舍、教室不能玩手机,如果有玩就收为代管,然后要求他按时作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要求他尽量少吃零食,到食堂开饭。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人开始变精神起来了,渐渐地也长大长高了。

二、做孩子的知心人,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思想是指导行动的灵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一个人尤其重要。由于留守学生缺乏监管,他们往往会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沉迷网络游戏,旷课,甚至结交不良社会青年参加打架斗殴,吸烟、喝酒、偷窃等,因此我在做学生思想教育方面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实施:

(1)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主题班会是对全班同学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模式,具有全面性、广泛性、效果好,收率高。我们曾经进行过的班会就有“学习雷锋精神,从我做起”;“发扬五四精神,做新世纪好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谈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

(2)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通过课堂教学来开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丰富多样,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关键的作用。

(3)通过劳动课的形式。劳动创造一切,劳动是光荣的。只有让学生参与其中,才能把学生锻炼成为不怕苦不怕累的人,才能把学生锻炼成为脚踏实地、真实干事的人。三年来,我们班的同学在劳动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除了每天的包干清洁区,哪里的活脏,哪里的活累,哪里就会有我们的身影。我们的表现得到全校师生的称赞,同学们都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优良品德。

(4)通过听讲座的形式。听讲座可以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内容具有针对性。比如邀请交通警察主讲的有关交通安全的讲座;邀请司法局的同志主讲的有关禁毒的讲座等等,对学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5)通过办墙报的形式。墙报可以分为班级墙报和校园墙报,墙报的特点是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多样,而且可以保留较长的一段时间,可以达到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效果。

(6)采取个别谈心的形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消除他们的顾虑,重拾自信。

(7)与家长合作的形式。通过与家长沟通,双方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情况,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同时也增进大家的情感交流,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更有利于开展好工作。

我们班的陈小明(化名)同学,属于单亲家庭,精准扶贫对象,父亲在外为别人开长途货车,喜欢赌博,责任心不强。由于对父亲的不满等原因造成他叛逆心理极强,平时无心向学,经常迟到早退,沉迷网络游戏,不时还抽烟、喝酒,寻衅滋事。一开始我对他犯的错误进行严肃批评,督促其改过自新,但是屡改屡犯,在班级、学校都出了名,甚至被校长叫去训话,接受家庭教育等等。后来经过多次和他促膝谈心,通过电话家访等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找到症结所在,于是慢慢地开导他,使他清除敌对的心态,同时在一些集体活动中有意地安排他带领同学们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使他找到自己的發光点和归属感。课后我多跟他接触,生活细节上也多关注一下。比如伙食费给帮补一下,班里要交的一些杂费交不上了也帮他垫一下,慢慢地他的那颗冰冷的心也被捂热了,渐渐的他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从此他专心学习,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留守学生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的社会、学校已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了社会和谐发展,为了孩子的明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