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舍温湿度的影响及调控

2019-09-10 07:22冯艳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呼吸道疾病湿度温度

冯艳

摘要:肉鸡对生活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而温度和湿度是影响肉鸡生长发育的关键环境因素,因此在饲养肉鸡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随时掌握好温度和湿度,避免温湿度过高或过低给肉鸡带来危害,确保肉鸡发挥最佳生产性能。关键词:温度;湿度;呼吸道疾病;腹水综合症

中图分类号:S831.45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4.038

0引言

由于肉鸡的生长速度很快、新陈代谢旺盛,所以在肉鸡饲养中,为提高鸡群成活率和经济效益应人为创造相对适宜的生活环境。

1温度控制

1.1重要性

肉鸡育雏阶段最重要因素是温度,此时肉鸡不仅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绒毛稀少保温能力差、采食量低生产肌肉速度慢、产热性能低,还可以通过腹部、脚垫与地面接触散发热量,通过呼吸道向环境中蒸发很多的热量,因此肉鸡在育雏期对环境温度比较敏感、需要较高温度才能维持鸡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只有在适宜温度条件下,雏鸡才能表现活泼爱动、主动寻找食物和饮水、分布均匀、较为安静、绒毛光顺等,最终达到提高成活率、生长速度及饲料利用率的目的。

1.2温度要求

随着遗传育种进展、种鸡生产性能和孵化率水平越来越高,雏鸡质量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相应提高很多,因此建议低温育雏,在保证雏鸡不扎堆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鸡舍温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机体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还能促使雏鸡尽量增加采食量,加快生长速度。首先应在较低的温度下(28~29°C)让雏鸡人舍,促使雏鸡适应低温度,并避免脱水和利于尽快开食。雏鸡人舍才逐渐升高温度,3h后舍内温度应该达到30~32°C,育雏前3d使用这个温度,以后根据鸡群具体情况每隔2~3d降低1C,直到3~4周龄时温度下降为20~24°C维持不变[1]。

1.3高温影响

鸡舍温度太高雏鸡表现往边缘地方散开、张口呼吸、张开翅膀、饮水量增加、采食量减少、绒毛潮湿或粘连在一起,引起雏鸡脱水严重、卵黄吸收不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发育不良,最终导致雏鸡脚垫干裂、生长缓慢、增重不足、均匀度较差、体质下降、死淘率增加等。如炎热夏季育雏、雏鸡运输过程或人舍时好几个鸡盒叠加在一起等情况下,容易发生温度太高的情况,高温给雏鸡带来的危害通常是永久性的很难挽回,会严重影响以后的生产性能。

1.4低温影响

育雏时舍温也不能太低,否则雏鸡表现聚集扎堆、拥挤在热源附近、羽毛松乱、不爱活动、发出尖叫声音等,早期低温引起雏鸡失水较少、卵黄吸收不良、脐带孔受凉、关闭肠道通透性、母源抗体吸收受阻,这样导致卵黄中的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不能被鸡体吸收,反而成为沙门氏菌的培养基,引起雏鸡发生脐带炎,如果管理不到位或防治不及时就会造成严重的心包炎和肝周炎症状,最终雏鸡的死淘率会很高。同时温度太低时,雏鸡采食量和增重不足,抗病能力下降,诱发感冒、呼吸道和肠道疾病等,严重时也会对鸡群产生长久影响。

1.5体感温度

在温度管理中应注意鸡群的体感温度,它是由外界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流动速度综合决定的,通常在外界温度较高时,加大空气流动速度会达到降温效果,因为此时鸡只感受到温度较低,就会减缓热应激对鸡群产生的影响。体感温度还受鸡群日龄的影响,如果鸡只日龄较小时,在相同外界温度和相同空气流动速度情况下,鸡只感受到的温度比日龄较大的鸡只要低很多,这就是为什么应根据鸡群日龄进行鸡舍通风管理的原因。

在肉鸡的整个饲养周期都要注意温度控制。建造鸡舍时屋顶和墙壁均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材料,不仅有利于冬季保暖,还可以起到夏季隔热的作用。在鸡背部放置温度计,可以正确测定鸡舍温度,每天早、中、晚3次观测记录鸡舍温度,结合鸡群表现采取相应措施及时降温或升温。在炎热夏季舍内温度较高时,及时打开门窗和进风口,开启风扇或通风系统,增加舍内通风量,将鸡体产生的热量排出去,以此降低温度。必要时还可以结合使用湿帘降温。在寒冷冬季,应增强保溫取暖工作,封闭所有缝隙和不用的通风口,增加火炉、暧气、红外线灯等取暖设施。同时适当通风换气,避免空气污浊诱发呼吸道和腹水综合征等疾病[2]。

2湿度控制

2.1湿度要求

相对于温度,湿度对肉鸡的影响较小,只是在育雏早期要求湿度较高,育雏前3d湿度应达到70%、不要低于65%,育雏4~7d下降为60%~65%,1周后湿度应降低为50%~55%,2周后湿度保持为40%~60%,育雏早期湿度高可以促进雏鸡呼吸系统良好的分化和发育,有利于后期鸡群呼吸道疾病的控制和避免鸡只发生脱水现象,同时高湿可以促进鸡只羽毛健康生长,降低后期鸡只体表受损和饲料消耗量。

2.2湿度较低的影响

如果育雏早期湿度较低、鸡体呼吸道粘膜发育受损,会给病菌感染带来良好机会,容易引发鸡只喷嚏、流眼泪和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张口喘气和咳嗽等症状,如果支气管受到感染就会发出怪叫声音,甚至严重气喘症状,这些主要是由高温低湿引起的。湿度较低时鸡只感觉外界的温度也低,因为通过呼吸道可以把体内的热量散失掉很多。同时可以导致鸡只脱水不利于卵黄吸收,最终引起鸡群发生呼吸道病和球虫免疫失败以及羽毛生长不良等。

2.3湿度较高的影响

育雏后期以保持干燥为主,随着鸡只日龄增长、饮水量和排泄量增加,舍内湿度加大,如果湿度过高,不利于雏鸡散热,导致鸡只缺氧和腹水症发生。同时湿度较高利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繁殖,容易致使鸡只感染这些病菌而发生肠道病和呼吸道疾病,进而增加肉鸡死淘率。鸡舍湿度超过65%会引起呼吸困难和削弱心血管系统传递氧气的能力,造成猝死和腹水症的发生。尤其是垫料饲养肉鸡时,高湿促进球虫卵囊孢子化繁殖,极易造成鸡群球虫病爆发,给饲养管理带来很大困惑。同时垫料湿度较大时,鸡只脚垫长期浸泡在潮湿环境中,增加皮肤渗透压,致使病菌通过脚垫上行感染发生腿病,增加肉鸡屠宰时的次品率[3]。

2.4控制湿度措施

为保证鸡舍内湿度适宜,应防止育雏早期湿度过于干燥,可以采用加湿器加湿、往墙壁和地面喷水或洒水增加湿度,或者在炉子上放盆水蒸发增加舍内湿度。随着日龄增加舍内湿度逐渐加大,尤其在梅雨季节,湿度更大,经.常采用降低湿度的措施:及时清除鸡舍粪便和舍内潮湿的垫料;加强饮水管理,调节好水线高度和压力,防止漏水或溢水,使用饮水器更换新水时,不要把旧水直接撒到垫料上。尽量加大通风换气量,在鸡舍地面铺设生石灰或防潮层等;每天定期翻动垫料,促进湿气排出鸡舍;防止鸡群发生腹泻、控制湿度增加等。

3结束语

在开放式鸡舍且无自动化设备时,很难保持适宜环境达到最佳效果。建议使用密闭式鸡舍同时配备自动化供暖、加湿和通风设备,在操作中避免人为判断和使用误差,达到节约能源,降低生产和劳动成本,维持适宜环境条件,提高饲养密度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郝春光,笼养肉鸡早期管理新观点[J].北方牧业,2018(5):24.

[2]殷若新,邵磊,于德燕,等.笼养肉种鸡育雏育成期的均匀度管理[J].家禽科学,2017(11):19-20.

[3]韩文格.谈养殖环境对家禽健康的影响[].北方牧业,2016(8):24,26.

猜你喜欢
呼吸道疾病湿度温度
加湿器用不对 警惕肺炎缠身
湿度,癌症患者易忽视的问题
温度计为什么 能测温度?
温度与情绪大作战?
带有双检测结构的电缆接头保护装置
测个温度再盖被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
跟踪导练(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