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中的教学与反思

2019-09-10 07:22戴春亮
青年生活 2019年25期
关键词:专业课思政育人

戴春亮

一:课程思政的界定及意义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新疆工程学院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新疆工程学院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控制工程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一起对“课程思政”进行了一些理论的分析和实践的探索。

狭义的“课程思政”理解为专业课讲思政课,也就是指专业课老师如何在讲好专业课的过程中灌输思政价值理念。

广义的“课程思政”不是指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指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我们认为,“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课程思政的引入意义重大

在当下中国的各个专业大学中,特别死理工类院校,医学类高校,军事等专业院校中,不同程度存在重专业,轻思政;重教学,轻做人;重行业,轻国情;重自然科学,轻社会科学的问题。而课程思政的引入就是要力图解决该问题。

从国家要求来说,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会议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全过程,将育人责任落实到学校每一位教育,管理,服务者身上,把具体工作融入到学校教学哦资源的各个环节之中。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

二: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反思

专业课在知识性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价值性教学。也就是说,在专业课的教学课程中要建立价值引领。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时比纯粹思政课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课堂主渠道功能,扭转专业课程重教学,轻育人的情况。一方面,要制定综合素养课程建设价值标准,围绕体制机制,课程设置,教师选聘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突出综合素养课程的育人价值。另一方面,要制定专业课程师德要求和评价标准,要求课程教学中体现价值引领,编制课程教学指南,推广试点经验,努力彰显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

1.课程思政中的马克思主义教育

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就是唯物主义的教育,也是坚持物质第一性的教育,而专业课的学习,恰恰是建立在所在专业自然世界的物质本源和规律的探讨。

在实践教学中,工学院能源学院在电气,电路的教学中,在对原子的讲解中,可以提到物质第一性的原理,在专业课的讲解中可以讲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也可以以对立统一规律为起点,来分析物质世界的发展原理。

2.课程思政中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的国情教育,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课程思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十九大以来的新提法,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准确阐述。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对当下中国的国情教育,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对中国在短短40年的时间里工业化取得的成就,通过发电量,钢铁产量,等取得世界第一的过程中,政策的变化史来强化专业课,特别是专业史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来分析和讨论党和政府在推动中国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专业学科历史发展的作用。

3.课程思政中的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即使中国人民的奋斗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工业化史。工业化,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工业类高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专业课的学习中,特别是专业史的教育中,工业史是一个绕不开 的话题,如何讲好中国的工业化史,对每一个专业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努力一直不成功,既有我国内部的原因,也有当时发达国家不想让中国完成工业化的因素。

4.课程思政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符合当下各个思潮和观点,凝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从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层面。在各个层面上的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凝聚,

5.课程思政中的道德和法律教育

道德和法律教育,是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的教学。在专业课的学习 中,可以加強专利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的教育,也可以在工业的协作中,提到工人之间工作的行为准则等的道德内容。

三:课程思政的总结和展望

思政课的教学,即使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也是重要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只是叫法不同,所学不同,但是都在贯彻所在国的正统价值观。美国在公民教育,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宗教教育名下,从事着实质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形式别具一格,内容广泛多样,渗透在各个方面。在实际的效果中,美国影视剧,日常生活,都能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强大力量。在任何国家的高校教学中,都有必要加强价值观的教育在专业课中的渗透。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树立“课程思政”核心理念,强调学校教育的应具备360度德育“大熔炉”的教育合力作用。既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突出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融通,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猜你喜欢
专业课思政育人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英语笔记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