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文本使用 提高阅读效率

2019-09-10 07:22康惠兵
青年生活 2019年25期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康惠兵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做到阅读教学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呈现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的诸多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这是许多专家、学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然而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有表面热闹的“满堂问”,有轰轰烈烈的“花架子”,有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有鸡零狗碎的解析。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总是被理解成“学生读”和“教师讲”。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理论认为对于阅读的理解就是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准确地再现作者的原意。这些都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打了折扣,其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准确深入解读文本,优化文本使用

《语文課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解读文本,要达到三种境界:一是正确的解读,二是准确的解读,三是有创意的解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通读文本,切不可单独地拎出某一句,某一段脱离整体的感悟,文章知识点的掌握与文本整体要有机结合。

(一)理清脉络,精选练习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悟,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教学《军神》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们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三部分来探究刘伯承的坚强品质。理清课文脉络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条理清楚。这里的“练习”主要是指学习课文后的练习。练习是巩固知识、积极建构的重要途径,有效练习不是机械重复,它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的充满智慧的练习。如教学《滴水穿石》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1、分别找出张衡与爷爷、奶奶的对话,认真地读一读。(基点练习)2、你认为张衡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一阶练习)3、你想对张衡说些什么?(二阶练习)。这种练习形式体现了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消除了差生对练习的畏难情绪,保护了优生学习的积极性,无疑是符合孩子的心理的。弹性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挥,获得成功的快感。

(二)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创设有价值的、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有效更优质的学习线索,可以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而有意义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想象,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意境,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对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积累规范语言,将起到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使学生投入情境,引发主体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三)面向生活,活学活用

生活即语文,语文离不开生活。建立开放的语文学习新体系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要实现有效地阅读教学还要强化课内外结合,拓宽语文学习和建构的渠道,努力实现学“活语文”。因此,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散,把内容相关的、结构相似的、内容相同而方法相异的面状或球状的阅读资料,通过有效的组织,扩展学生阅读,拓宽建构的渠道。回归生命,回归主体,回归生活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理念,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沟通学生与世界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和提升。

二、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一)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1、抓住关键词句设计教法。设计教法是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十分有效的方法。这关键是要善于从课文中选准切入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或段落去感受。②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去感受。③抓住在全文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或段落去感受。④抓住关键性词语去感受。

2、设计有效问题引导学习。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想源于疑。教育心理学家向我们揭示:学的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认识兴趣和认识上的矛盾,形成探究的愿望,造成一种心理紧张,是激发学生自主、积极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思考,进行阅读实践的有效方法,可以说,有效的提问是学生主体性阅读教学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的外显标志。

3、开展有效的对话和讨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是对话和交流的主要形式。低年级可以就需要理解的重点词、句、段,中高年级可以围绕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就多数学生都感兴趣的问题以及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对话和讨论。可以是对阅读材料的特别喜爱,特别受感动或特别受启发的内容提出;可以是就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段或主要的问题发表的见解;也可以是对课文内容、写法的评价或对课文的补充、修正,这样教师才有要求可提,学生才有内容可学。需要指出的是,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讨论交流,甚至争论。但教师一定要加强调控、引导,一定要使学生学有所得,而且逐渐学会学习。

(二)了解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讲究的是因材施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猜你喜欢
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