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州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9-09-10 14:59陈春燕李升涛陈宝华
青年生活 2019年25期
关键词:领办德州市德州

陈春燕 李升涛 陈宝华

一、德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分析

(一)基础优势

1、区位优势

德州市北依北京、天津,南接省会济南,西邻山西煤炭基地,东连胜利油田及胶东半岛,是山东的"北大门",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为德州品质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区位与交通条件。

2、政策扶持

德州是农业大市,常年粮食产量170亿斤左右,占全省的1/6。近年来,德州市相继出台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措施,支持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京津冀鲁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打造周边城市“放心农场”的意见》《关于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政策,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实践优势

近年来,德州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以及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要求,先后出台了乡村振兴五年规划和五个专项方案,研究制定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率先突破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要着力在发展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乡村文明建设、农村环境改善、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五个方面率先突破,在打造周边城市“放心农场”、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取得了初步成效。

1、城镇化建设的“德州之路”

自2008年以来,德州一手抓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一手抓农村产业园区建设,通过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就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加速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培育与成长过程,有效规避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病”和“农村病”,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打造了新平台。德州因此被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4年7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程到德州视察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对德州市两区同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2017年,德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明确由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民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持股入社、到期分红”原则,用土地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获取相应分红,是实现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有益探索,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1]。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问题

(一)资源制约性强,结构亟需优化

随着德州市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和农田基础设施老化等制约因素的增加,农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产品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保障供给的压力逐年加大。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基础雄厚,但结构单一,粮食种植面积占耕地的85%,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业现代化发展仍显不足。产业布局“小、散、乱”的特点仍然较为明显,缺乏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的引领。

(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削弱了农村的生命力

当前德州市有1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长期处于“半城镇化”或“不完全城镇化”状态,农业劳动力日益匮乏,大量富余劳动力长期在城乡之间流动。农村长期居住的人员多为留守老人、家庭妇女,年轻人已经很少见到踪影,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占比近九成。受教育程度越高外出概率越高。新生代农民成为农民工的主体,也是未来不再返乡、落户城镇比例最高的人群,农村中坚力量呈现衰落走势。

(三)城乡资源配置失衡,城乡二元结构仍显突出

德州市城乡收入比例为2.24:1,低于全省2.7:1的平均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城乡文化、医疗、体育设施以及福利设施差距明显,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布局不优。

三、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

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高站位、高起点对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规划论证,做到“多规合一”,科学确定城镇化发展策略和城镇体系空间格局。在规划建设时序上,优先安排城市规划区、乡镇驻地、农村产业发展聚集区和土地挖潜项目区,做到条件成熟一处启动一处,坚决不搞“一刀切”。针对空心村和空心率达到一半以上的村,要尽快采取多村合并、搬迁安置等方式逐步建立5000人以上的农村新型社区。

(二)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体系

扎实推进农村党支部领办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快构建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实施智慧农业项目为带动,围绕农业科技、技术培训、农業物联网、现代农业运营等领域,突出抓好农产品企业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智慧农业技术输出中心和劳务培训中心建设。

(三)进一步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要增加基本公共服务在政绩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之一,使全市上下逐渐形成统筹城乡和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的共识。规范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支出责任,科学界定市与区县政府的事权范围,适当扩大区县政府财权,使其财权与事权相统一。要积极推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创造县乡财政解困的体制环境,多把财力留给基层,给县乡“休养生息”的机会[2]。

(四)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机制

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调整农业补贴方式,增强补贴的指向性和精准性,提高农业补贴的效能。要进一步深化城乡社会网格化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党建资源、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健全农村社区发展治理体系、建强农村干部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要大力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完善农村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3]。

参考文献:

[1][3]民盟德州市委课题组.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R]. 德州:民盟德州市委课题组,2018.

[2]陈春燕 时圣玉. 德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及对策[J].管理工程师,2015(04).4-7.

猜你喜欢
领办德州市德州
德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组织线上教学专项培训会议
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集全力抓落实 集小胜为大成
村委会领办合作社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鸟屎运
学生写话(4)
【大照片】上帝视角看德州
“党建+合作社”模式释放党建生产力
实行中介全程领办眼务优化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