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育人路径研究

2019-09-10 14:46吴仪
青年生活 2019年25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高校大学生

吴仪

摘要:资助工作对于高校而言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学生资助工作,发挥资助育人作用,对于落实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  资助育人  大学生

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主要详细规划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的实施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提出要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资助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师做好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资助育人的内涵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在精准扶贫视阈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也更为丰富。资助,顾名思义,是指帮助,资助育人是指在落实资助政策、实施资助举措的过程中达到教育人、培养人的目标或效果。资助育人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挖掘资助育人内涵,要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即资助的育人效果既要符合高校总体的育人目标,又要体现资助工作自身的特点。

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生自身因素、资助工作的复杂性等主客观因素,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资助育人的效果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助政策宣传力度不足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主要是在给大一新生邮寄录取通知书时放置宣传册对一些大学生的资助政策进行宣传,开学迎新生时,学校会针对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的贫困学子开通绿色通道,设立资助政策咨询点,为贫困学生提供学费减免或者其他方面的帮助。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这种宣传方式效率较低,大部分学生和家长不会仔细去阅读宣传册,开学后由于对新的校园环境不熟悉,往往不知道绿色通道在哪里,不了解怎样进行学费减免,怎样申请贷款,需要什么条件等。而大一开学不久就会进行大学期间第一次助学金的评定工作,到那时,学生才会通过咨询辅导员、学生资助中心等途径了解资助政策,导致助学金评定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学生来不及准备申请材料,辅导员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申请助学金的同学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这就会降低资助工作的效率。

2.对受资助学生缺乏监督管理

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辅导员往往比较重视奖助学金评定过程中的工作,而评定完之后,忽视了对受资助学生的后续监督工作,对于受资助的学生,他们将学校的资助用在了哪些方面?申请条件是否真实?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严格要求自己?这些问题往往被忽视了,现实中有部分学生为了申请助学金伪造材料、将奖助学金用来购买奢侈品,用来上网打游戏等,这部分学生的行为会在同学中造成负面影响,这就会弱化资助工作的公平性与科学性,使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3.资助育人效果有待加强

尽管高校资助工作者已经认识到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由于主客观原因,高校仍然将学生的资助工作作为日常的一项行政工作,重视资助而对育人的重视有待加强,对于受资助的学生缺少感恩教育和激励教育,导致资助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度过了经济上的难关,但在学生的人格培养、道德教化、思想提升方面发挥的作用还存在不足。

三、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研究

1.加大宣传力度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大一第一学期的奖助学金评定工作对于之后的评定工作具有重要的参照作用,高校要加大对于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大一新生的宣传。在开学前,不仅要通过邮寄宣传册的方式,高校还可以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利用“三微一端”,将资助政策的介绍上传至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亦或是将资助政策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和家长关注学校的微信公眾号;新生入学后在进行入学教育时不仅要进行专业教育和安全教育,辅导员也要对资助政策进行详细的介绍,细致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充分了解了资助政策,辅导员才能更好地开展奖助学金评定工作,提高资助工作效率,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第一步。

2.完善监督机制

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要建立受资助学生电子档案,联合辅导员一同对受资助的学生进行监督管理,对其学习成绩、生活作风等进行跟踪管理,关注其学习有没有进步、在生活中有没有做到勤俭节约等,同时要发挥班干部作用,引导班级同学对受资助学生进行监督。与此同时,辅导员要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学生的日常表现等,与家长一起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将资助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保障资助工作的公平性与科学性。

3.创新资助育人形式

高校目前主要是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座谈会、谈心谈话的方式对受资助的学生进行教育,但这些显性的教育方式过于单一,育人效果不明显。高校要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作用就要拓宽育人途径,创新资助育人形式,重视隐性教育的作用,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将资助育人与文化育人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心理剧”表演对受资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其坚定意志,努力学习;通过开展“红色家书”朗诵活动对受资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其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使其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鼓励学生加入志愿服务类的社团,参加社团组织的支教、关爱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其在享受资助政策的同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学会感恩,学会感恩国家、感恩学校、感恩父母。

4.丰富资助育人内容

相较于其他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容易呈现出性格内向、自信心不足的特点,因此,高校资助育人除了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和感恩教育外,还要注重对其能力的培养,引导其增强自信心,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国内外形势,提高政治素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与此同时辅导员要给予经济困难的学生更多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机会,鼓励其担任班干部,参加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四、结语

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与更多的挑战,高校资助工作者要将创新资助育人形式,拓宽资助育人途径,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发挥学校资助工作者、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合力。

参考文献:

[1] 张远航.高校资助育人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8(6):106-109.

[2] 向辉,曲莎莎.挖掘育人内涵 促进高校资助体系成熟化:以清华大学学生资助工作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46-49.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高校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