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团背景下职业院校团员意识调查报告

2019-09-10 14:59杨琳莉
青年生活 2019年25期
关键词:新常态职业院校

杨琳莉

摘要:本文围绕共青团团员意识培养,在建设“双高”职业院校和从严治团的背景下,运用问卷调查法诊断团员意识问题症结,总结分析解决措施。

关键词:职业院校  新常态  团员意识

2016年以来,共青团中央提出“从严治团”的工作要求,随后对共青团工作进行了改革,如降低团员发展比例,团员档案统一编号管理、采用“智慧团建”系统进行团员管理。

一、职业院校新常态下团员意识的现状

笔者对湖北黄石市高职院校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布问卷480份,有效回收率100%,无学生干部任职学生占53.96%,共青团员占77.29%,群众占19.58%,预备党员占2.92%,综合以上数据进行总结与分析。

问卷从填写人的基本情况、入团情况、团员意识培养情况、团的组织宣传工作情况等四个维度进行了问卷调查。52.08%学生在初中入团,64.38%的学生为主动申请入团,73.96%的同学入团动机端正。但是从团员意识培养情况数据来看,认为团员与非团员有差别,且团员更先进的仅占到48.75%,对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非常了解的仅占16.75%,基本了解的占46.04%,会唱团歌的占76.67%,参加过“三会一课”的占60%,团员对年度的团员教育评议及推优工作了解并重视的仅占63.96%。这些数据表明学生入团之初对共青团组织的期待很高,但是入团后对团组织的基本认识没有不断深入,参与团组织生活的经验不足。而共青团中央2016年推行的“智慧团建”系统和团关系新的转接流程,团员了解且使用过的仅占43.96%,了解并知道如何办理的仅占33.75%。这表明团中央出台的新政策在团员群体中落实不够深入。

二、职业院校新常态下团员意识现状的成因

(一)团员发展程序重仪式感,轻培养过程

职业院校的团员52.08%来自于初中学校培养,高职学校发展的新团员仅占15.63%。发展新团员过程中,66.46%的团员参加过入团仪式,确定有入团介绍人的只占63.54%,参加入团积极分子培训的人数仅占46.04%,参加班级支部会议的仅占36.25%,仅填表格直接入团的占17.71%。

以上数据分析得出,大多数初中学校重视仪式教育重视团员发展入团宣誓仪式这一环节,对于入团过程中的入团介绍人谈话、入团积极分子培训、支部大会决议等环节进行简略处理甚至忽略处理。这导致学生有了团员身份,但从没参与过团组织生活,对组织的认识不够,没有归属感。

(二)团干队伍建设常出现“空档期”,团干部自身业务不熟练

职业院校团员对团组织信息的了解渠道排在前三位的为:74.46%的学生通过学生团干部了解,45.83%通过辅导员或班主任了解;30%通过QQ公众号。由此可以看出,共青团组织的建设离不开学生团干部的支持。

然而问卷数据显示,71.67%的班级团干部是通过班级竞选出来,15.21%的班级团干部是通过班主任直接任命。这两种方式都直接存在忽视学生团干部业务能力的考量。问卷数据也显示,学生对学生干部的业务能力的认可度仅占67.92%,23.13%的学生认为学生团干部工作态度认真但是团务工作不熟悉。

(三)校团组织的凝聚力措施,难以满足团员的需求

针对团员与学校团组织的联系情况,60.21%的学生认为团员与校团组织的凝聚力强,团委的通知、活动能在团员中得到落实和开展,32.29%的学生认为团员与校团组织的凝聚力一般,团委的通知、活动,团员知晓但参与度不高,7.5%的学生认为凝聚力差,团委的通知、活动团员根本不关系甚至反感。

而针对学校团组织管理的看法,26.88%的学生认为学校团委对团员的管理太松,未看出团员与非团员的区别,39.79%的学生未关注团组织活动,无法评价,仅33.33%的学生认为学校团委对团员的管理太严,主题团日活动、团员评议等工作太多。

由以上两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校团组织实施了增强团员凝聚力的措施,但因措施不得当对团员的吸引力、影响力不够,仅有33.33%的学生能够贯彻落实。

在校团组织对于团员凝聚的来源来看,主题团日等组织活动排首位占57.08%,团员档案管理排第二位占47.5%,新团员发展排第三位占50.21%。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团组织活动的期待较高,对校团委从团组织层提供的团员管理服务也有明确的要求。

三、职业院校新常态下团员意识现状的解决思路

(一)发展新团员,重视过程育人,培养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校团委需要加强对基层团组织发展团员工作的指导,特别需要强调团员发展标准学生先锋性指标,在入团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过程中注重模范带头思想的引导。其次,入团积极分子的培养建议在培养的时间上做出一定的要求,至少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而不是以至少4个课时的培训为标准。最后,培养过程中建议校团委加强对团员发展各环节的督导如入团介绍人及其工作的安排,入团积极分子培训的考核,支部大会决议组织方式,禁走形式,重效果。

(二)梳理基层团组织学生干部架构,加强学生团干部培训,提升其团务能力

在问卷调研中,学生对支部学生团干部岗位及职责认识模糊,班级支部岗位设置差异性、随意性大。这种情况易造成学生团干部对自身职责不明确,分工不清晰,团务工作责任难以落实到人。其次,问卷数据反映团校培训、经常性的工作经验交流是学生团干部业务能力提升最有效的途径。

校团委抓住新生进校的契机,进行团支部岗位设置的梳理工作,保证岗位与职责一一对应,团务工作责任到人。其次,以团校培训为抓手,定期开展学生团干部的团务能力培训、工作经验交流,提供学生团干部的团务工作能力,激发学生团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結合青年特点、需求,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符合共青团组织政治性要求的组织生活。

共青团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必然带有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政治性。目前主题团日活动、团支部大会等活动都是按党员组织生活的要求来实施。针对学生喜爱的团组织活动类型,数据显示,学生喜爱活动形式自主、实践性较强的团组织活动,对会议形式且理论性较强的团组织活动接受度差。针对共青团组织活动的内容来看,学生对团组织思想引领类的活动需求占主导,对自我展示、个人心理健康、素质提升的活动需求较为强烈。

职业院校共青团组织活动的开展需要坚定的强调政治性,但是也不能忽视青年自身的特点,在开展共青团组织生活时,重视丰富活动形式,满足学生展现个人风采的需求,并做好学生发展遭遇瓶颈时的服务和引导工作。

猜你喜欢
新常态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试论职业院校分层教学的策略分析
教学能力比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