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循序递进中成长

2019-09-10 07:22赵媛媛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23期
关键词:同伴互助

赵媛媛

摘要:主题跟进式专题教研是比较实用的教研方式,是指围绕某一教研主题在一次、再次、不断滚动递进式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同伴互助,互相引领,优势互补,形成集体跟进研究的态势。例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功能定位和体系建构,系统解读教学内容,帮助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学习,逐步解决教学现实问题,实现有效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主题跟进  研课  同伴互助

引言

我校是一所新建学校,师资水平层次参差不齐。经过调研,我们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对其任教的学科理解和把握有所欠缺,在思想上守旧,在教学方法上也不愿做新的尝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开展了主题跟进式研课的实践活动,引领教师开展富有实效的教学研究。在开展主题跟进式研课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条由“选教材、定目标、找特点、练技能”四个环节构成的研课路径。

不久前,我校教师承担了主题为“留心观察”的一节示范录像课的研究任务,现将多次备课、上课时的教学体验记录下来,并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学反思,进一步验证研课路径的可行性,为后期的主题跟进式研课做好经验积累。

一、 围绕主题选教材,根据学情定目标

《金色的草地》是写作单元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留心观察。在接下来的首轮集体备课时,教师们要做的就是根据学情定目标,初读文本找特点。

在研读完教材后,教师们确立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在设计时,教师想让学生通过自己朗读,找到蒲公英草地给作者带来的快乐,并通过朗读来感受这种愉快。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寻找到蒲公英草地变色原因的相关内容,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二、 细读文本找特点,精讲片段保质量

第一次试上结束,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各环节设计没有出现大问题。不足的是线索不明晰、重难点不突出。

第二次集体备课,教师交流着听课感受:课文篇幅较长,容量太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所有的东西都教给学生。既要让学生感受到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又要让学生发现草地变色的过程,势必求全就不可能学扎实,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有取舍。既然研究主题是“留心观察”,那么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都应该紧扣主题来设计。细读文本之后,确定好教学内容,选择好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同时对教学重点进行突破,让学生真正明白、学透、练扎实。根据第一次试上的反馈,对于学生觉得轻松的第二自然段,教师大胆删除,并将教学目标一和二做了修改,保留目标三。

重新设计课的导入部分,通过梳理课文脉络,直接将教学环节引到寻找蒲公英草地变色原因的相关内容上,用回顾课文脉络取代之前的词语复习,直接进入课文的学习。

第二次试上就抓住了课文重点——蒲公英草地变色原因。起初还担心学生这样学习会难以理解课文内容,然而,事实证明担心是多余的。简单明了的内容,学生能自己理解。由于压缩内容,学生也能有大量的時间来理解课文的重点。

三、工具人文相统一,创设情境助提高

在教学中,授课教师让学生找到作者“一共有几次发现”,这看似轻松,其实是为下面“两次发现分别是什么”这个问题做铺垫。学生很快就找到:一次是草地变色的现象;另一次是草地变色的原因。

第二次试上结束,大家又聚在一起,紧张地展开了第三次备课。在研讨中,共性的问题很快被提出,学生找草地变色的原因很轻松,但用自己的话去说明原因就有难度。依据课程标准,并且考虑到学生刚刚步入到中段的学情,教师在研讨中找到了解决的策略。统编本教材十分关注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恰当的语境中选用词语,仿照文本的语言形式,能为学生的语言表达提供有力的帮助。在“通过交流第二次‘发现’,锻炼学生表达的能力”这个环节中,教师进行了这样设计:

①指名读第二次发现——草地变色原因部分。

②通过比喻句了解蒲公英花的样子。

③出示蒲公英开花及整个草地的图片,并指导用“因为……所以……”说话。

④通过动作理解“合拢”的意思,结合图片,指导句式说话。

⑤同位练说。

第三次试上结束后,教师们都觉得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了,学生们有了练习表达的机会,也能把草地变色原因说清楚了。那么,这节课备到这里是不是就可以止步了?这篇文章出现在习作单元里,是否可以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呢?教师们越研讨越兴奋,思维的火花在一次次的碰撞中被点燃。

四、对比方法悟表达,提炼公式练技能

在第四次集体备课时,教师们又有了新的思考。 既要让学生们说出课文写的内容,又要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这样写。在同一个教学环节中能否实现多元的教学目标呢?我们再次完善了教学目标二,修改了目标三。

设计三个小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观察细致和善于思考。

①是什么让作者在发现草地能变色后进一步寻求答案呢?

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的。

③引导学生质疑花瓣张开,草地变金色;花瓣合拢,草地变绿色的现象。

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们相机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探究。

接下来就要解决如何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的问题了。经过讨论,教师选择借助课后习题,用习题给学生们当扶手,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同时来实现这个教学目标。

对于这个环节,教师做了如下设计:

【完成练习,对比表达,品味写法】

①完成课后填空习题并进行反馈。

②寻找规律,找出相似点。

小结:前面写颜色,后面写花瓣的样子;都是先写了发现的现象,再写变色的原因。体会直观性。

③对比表达,提炼写法。

将习题与原文进行比较,哪种表达你更喜欢?

教师小结,让学生明白课文的写法让人觉得更有条理,并能吸引你往下阅读。(板书: 现象 + 疑问+ 原因)

综合了教师的意见后,接下来进入到新的一轮试上。第四次课结束后,孩子们笑了,教师也笑了。

围绕主题选教材,根据学情定目标,细读文本找特点,精讲片段保质量,工具人文相统一,创设情境助提高,对比方法悟表达,提炼公式练技能。在这样一环一环的主题跟进式研课活动中,受益的不仅仅是上课教师,而是所有参与进来的同仁,这样的研讨让每个人都积累了教学体验。正是这种主题跟进式的集体备课、上课,让参加的教师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悟、新的收获,会有新的思路去选择、去实践,从而呈现出越来越成熟的教学设计。

通过这一轮的主题跟进式研课,我们对统编本教材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体会到主题跟进式研课模式的优质。只要教师认认真真地备好每节课,踏踏实实地走好眼前这一步,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教师们的专业能力也会获得提升,获得共赢。只要教师深入学习,不断地实践和反思,课堂会充满激情和活力,语文教学也必将更精彩。

参考文献:

[1]史晓丽.关键语句细品析 对比阅读有能力[J].小学语文教学,2018(10).

猜你喜欢
同伴互助
“同伴互助”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大学英语教师实施“同伴互助”的意义与手段
专家引领 自我反思 同伴互助
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巧用《家校联系本》,深度挖掘同伴互助的力量
同伴互助学习在英语诵读中的应用研究
在“同伴互助”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
同伴互助英语课堂观察研究
“同伴互助”学习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探索
英语专业翻译课堂同伴互助教学模式构建之管见
同伴互助式家长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