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成长

2019-09-10 07:22张彦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23期
关键词:磨课收获成长

张彦

摘要:磨课即集结组员的集体智慧,通过反复推敲、试讲、修改、实践,形成一节好课的过程。在磨课的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老师,必须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学会合理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倾听课堂中发出的每个声音,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更灵动、更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磨课  收获  成长

要提高教学水平,“磨课”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磨课即集组员的集体智慧,通过反复推敲、试讲、修改、实践,形成一节好课的过程。下面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磨课给我带来的诸多收获。

新学期裕安区小学数学磨课活动将在我校举行,校领导把担当执教人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我,那一刻我有些忐忑: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渴望通过活动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可是我深知看花容易绣花难!“磨课”对执教人而言,是一场心智的打磨。但是,面对领导信任的眼光,面对同事真情的鼓励,我欣然接受了任务,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功磨出一节精品课。

我执教的课题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字母表示数》,由具体的数抽象到用字母来概括,为以后的代数学习夯实基础。一拿到课题我们就开始仔细研究:白天,我和备课组的同事们一起探讨,他们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智慧,每一次和他们交流,我总是有更多的发现;晚上,我一点一点地把白天的共识融入到备课中去。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一次次改进,不断地否定自我、重塑自我、超越自我。我认真地研讨教材,这节数学课的轮廓在我的眼前漸渐变得立体起来。

一、初次实践:体验失败

3 月9日上午9点,我走上了讲台,开始了第一次试教。我设想:首先利用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这一次,我打破了教材的编排顺序,把《青蛙歌》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集中起来,探究质疑,引导学生找出用字母表示倍数关系,再通过另一幅情境图感知用字母表示和差关系,最后在练习中巩固和提升。

有了两周的精心准备,我的信心还是挺大的,可四十分钟过后,我深感汗颜:第一次试教竟以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草草收场!没有责怪,一下课,备课组的老师就开始为我把脉:我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让学生找出青蛙的只数与青蛙腿数的关系上,学生对于用字母表示数本来就不太容易接受,直接讨论腿数,这个坡度太大了。前面的铺垫不够扎实,出示这个问题对学生而言当然困难重重。要从孩子的内心去想数学。针对第一次试教暴露出的问题,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面对失败,面对大家的热情鼓励,我多了一份冷静,更多了一份努力,我坚信阳光一定会出现在风雨后。

二、再次实践:坡度过小

3 月16日,我进行了第二次试教。这次教学流程中,我先让学生体会用字母可以表示变化的数,再讨论只数与腿数的关系,再估算年龄,最后是用《青蛙歌》结尾。

一节课结束后自我感觉良好,教学任务全部完成,时间安排得也比较合理,看来调整情境图教学顺序是正确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刚下课,“会诊”就开始了:这节课看似完成了,但是学生是老师扶着完成的,是一节平淡的数学课,一节没有任何争议的数学课,这样的课不是一节好课。课后我在思考:学生探索的时间从哪里来?我们既要完成原定的教学目标,又要要求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但是课堂时间只有40分钟,怎么办?到底该如何取舍?回到学校,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再一次对教学设计精心修改。

三、 三次实践:柳暗花明

3月23日,我开始了第三次试教。课前我很好地跟孩子们进行了沟通,数学课在笑声中开始了。整节课的教学流程和第二次试教的顺序相同,坡度不大,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吸取上一次的教训,这节课我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自己得出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与概括性的特点。这次试教效果不错,但因为时间有限,后半段的内容显得有些仓促。课后,备课组的老师们对这节课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点评,又发现了不少问题:

1.教学内容不必安排得过满,要留下足够的空间给孩子们去体验。

2.不同学生、不同的环境衍生出的课堂资源也是不同的,教师要具有敏感性,利用课堂资源,捕捉动态生成。

3.不要扶着学生走,要学会放手,设计“够一够就能摘到的桃子”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我一直在如何解决教学内容的大容量问题和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中困惑不已,听了同事们的建议,我豁然开朗。明知道课太满,为什么不砍掉一些枝节内容,腾出更多的空间去解决这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去自我观察、自我调节、自我反思呢?回来后,我将我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最后的修改。

四、第四次实践:提升品位

4月3日,通过四次修改和实践,展示课如期举行。经过了前面的三次磨炼,我信心满满,相信自己一定能灵活驾驭课堂,也能合理掌握课堂的生成资源。我知道磨课让我收获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在这节课上,我充分让学生做到:

1.激发兴趣,唤起学生符号意识。

我从学生感兴趣的儿歌入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状态。同桌进行一场小比赛,比一比谁唱的《青蛙歌》多。学生们唱着唱着就发现这首儿歌怎么也唱不完,怎么办?这时学生会自然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此时,我适时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唱不完的儿歌能不能用一句话把它唱完?问题一出,学生们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创造出很多表示方法,在创造的过程中产生了用字母表示数的需要。此时,学生的思想得到提升:可以用字母表示数。

2.经历符号化过程,提升符号化思想。

有了体验与意识之后,我就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创造了可以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数时,把问题抛给学生:青蛙腿的条数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吗?让学生自由探索,然后比较哪位同学提出的方法更好。让学生当小老师,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对错误的、含糊的、正确的表示方法的比较中去伪存真,学生意识到字母很强大,不仅能表示说不完的数,还可以表示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在随后的估计淘气妈妈年龄的问题串中,我把问题改为猜老师的年龄。我让其中一位学生说出他的年龄,然后告诉大家:老师比他大25岁,老师有多大?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老师的年龄吗?学生们对于老师的年龄充满了好奇,个个跃跃欲试。淘气妈妈的年龄变成了课堂上张老师的年龄,更激发起了学生的主动探求欲。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加减关系这个重点就迎刃而解了。

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符号思想,我又设计了“摆小棒”、“小动物开店”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帮助学生创建符号思想,使符号思想逐渐扎根于学生的心中。课堂上,孩子们的小手此起彼伏,孩子们的小嘴激烈争论,孩子们的小脸涨得通红……听课的专家、同行们频频点头,我一颗忐忑的心得到了安慰。我长舒了一口气,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辛勤劳动终于迎来了春风徐徐。

这次磨课历时一个多月,终于结束了。磨课确实很磨人,但也很诱人。我在磨课中收获,也在磨课中成长。在四次的课堂教学中,我真切地体会到数学教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合理地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要倾听课堂中发出的每个声音,这样的数学课堂才更灵动、更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磨课收获成长
我的“磨课”三部曲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西风凋树惆何处,灯火阑珊情满路
关于岐山县玉米机械化收获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幼儿美术滴洒画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收获》推出“行距”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