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思维误区

2019-09-10 07:22左建平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24期
关键词:溶液误区特征

左建平

摘要:我们先来回顾下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关键词:溶液;误区;特征;

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是指溶液形成后,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性质都相同。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溶质。

下面就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出现的较多的思维误区,逐一进行分析与解释。

思维误区一: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解析:溶液是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酒精、笨等,它们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因此它们不是溶液。

思维误区二:溶液的特征是无色、透明的。解析: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所谓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全相同;所谓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但无色、透明不是特征,因为有的溶液是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

思维误区三: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只能是一种。解析: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一种物质,但溶质既可以是一种物质,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例如,将食盐和蔗糖同时溶解到水中,即得到二者的混合溶液,其中食盐和蔗糖是溶质,不是溶剂。

思维误区四:将泥土放入水中,泥土是溶质,水是溶剂。解析:溶质和溶剂是溶液的组成部分,而泥土放入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悬浊液,不是溶液,因此不能说泥土是溶质,水是溶剂。同样,将植物油滴入水中所形成的乳浊液,也不能把植物油叫做溶质,水叫做溶剂。

思维误区五:溶液的质量或体积等于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或体积之和。解析:溶液是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溶液的质量一定等于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和。但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间隔,因此溶液的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与溶剂的体积之和。例如,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酒精混合,所得酒精溶液的体积就小于100毫升。

思维误区六: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解析: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有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就很小。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一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可能很大。例如,100℃,接近饱和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它是一个浓溶液,而20℃,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它是稀溶液。

思维误区七:误认为饱和溶液不能溶解任何物质。解析:在一定温度下,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该溶质,该溶质不能继续溶解,但不一定不能溶解其他物质。例如,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能溶解氯化钠,但能溶解硝酸钾。

思维误区八: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解析:大部分溶质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后会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例如硝酸钾、氯化钾、氯化钠等,但有些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继续为饱和溶液,反而会从溶液中析出。例如,熟石灰(氢氧化钙),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其飽和溶液不会变成不饱和溶液,反而有溶质析出。

最后,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要进入这些思维误区,提高思维的严谨性,周密性。

参考文献:

【1】毛轩. 有关溶液教学中几个思维误区的扫描[J].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 2013(2).

【2】穆玉鹏. 信息题思维误区例谈[J]. 考试:高考英语版, 2003(2):37-38.

【3】朱光明. 探析高考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思维误区[J]. 高中数理化, 2012(z1):77-80.

猜你喜欢
溶液误区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强碱混合溶液pH值的计算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溶液知识 巧学妙记
例析高考对“pH+pH=14”的考查
电离平衡单元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