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诗词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 07:22任超亚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24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学生

任超亚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语言凝练,意境幽远,魅力无穷。但由于它距离现代遥远,所以有时艰涩难懂,令学生望而生畏。诗词阅读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使得古诗词教学如虎添翼,得心应手。

一、整体感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必须让他们爱上诗歌。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使画面、文字、动画把教学过程表现的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这在很大程度上冲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二、创设情景,指导诵读

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情感凝练。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歌的含义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意会。晨读的时候,放上一曲《春江花月夜》,有助于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鉴赏《声声慢》放一曲《二泉映月》,那悲悲戚戚的乐曲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一剪梅》会勾起学生的绵绵诗意,《春花秋月何时了》会打动学生的内心。

三、营造氛围,丰富想象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我们培养的学生不是无情物而是有情人,他应有丰富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想象力。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引导学生思考想象。

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在鉴赏杜牧的《江南春》时,指导学生讨论诗意,体会情感后,我播放了用江南丝竹的韵律的《江南春》,让学生闭眼聆听音乐,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象,在脑子里构成一幅画面。他们很自然在一片轻歌曼舞中再现了千里江南一一轴烟雨场景;莺啼、红花、绿树、水村、山郭、酒旗、楼台,霏霏细雨,淡淡轻烟。

还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绚丽;“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萧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应该在他们的心中,而非画面上。

四、再现意境,情感提升

文学鉴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不仅创造出诗中之境,也创造出自己的心中之境。胡经之在《美感和真实》这篇文章中说:离别姑苏三十载,怀念故乡之情总是萦回不断。每当想起故乡,自然而然就想起唐代诗人张继那首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默想之际,自己便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诗中的境界,激起了我对故乡的美好回忆,静夜河边的点点渔火,深夜启程的乌篷航船,寺院清晨鸹鸹乱叫的树巅群鸦,隔壁庵堂昼夜常响的钟磬之声……重新唤起了我对少年生活的多少怀念。

五、探究研究,其乐无穷

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要提高,必须有一定的积累。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后,他们的品味也一步步提高,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自己所知仅是沧海一粟,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当学习完一首诗后,可以以一带多地进行相关链接,如学完李煜的《虞美人》中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是否还能想起其他有关写愁的诗句?学完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是否了解明月这一意象在诗词中的特殊内涵?学完张九龄《望月怀人》后,你是否还知道其他思乡、思亲的诗作吗?学完杜甫的《兵车行》,你还读过杜甫其他的诗吗?与杜甫诗风迥异的李贺,你了解多少?这些都激发了学生利用多媒体去收集整理大量有关资料,以便更好更深地了解、研究。当一切水到渠成之时,他们会很惊喜地发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六、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理念对教育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唤醒学生问题意识,由关注学生回答问题转向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提出问题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的。

首先,教师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或选择与课标相关的背景材料或设置主题活动,多留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多留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的时间和空间。

其次,教师鼓励学生发现问题。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要坚持肯定为主的原则,采取具体肯定的策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的价值具体肯定,这种具体的肯定不仅对提出问题的个体,而且对全班学生都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学生在互动交流时,老师应耐心倾听,及时捕捉课堂生成的动态资源,尤其是发现学生思维中萌发的新知识和新问题,大力表扬,逐渐使学生乐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指导和精心培育,学生从最初不会提问或只问“是什么”,到能设计“为什么”了,更可喜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对“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活动充满激情,逐步养成不断追问的习惯。

实践证明:只要教師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坚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善于示范引导,长期地加以方法指导,耐心地鼓励,学生问题意识加强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也就提升了;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拥有了更多的问题视角,突破思维定势,从容自如地应对各种新问题,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独具个性的学习者,而不是知识的容器,这就是教育成功的最大收获。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要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将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再现,把历史上一切早已消逝的高贵灵魂的讯号传递出来,把一切美丽和智慧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这样的教学会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令学生回味无穷,余音绕梁。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学生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写话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聪明的学生等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