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歌法在课堂教学中的魅力

2019-09-10 03:49陈中柱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3期
关键词:诗歌兴趣课堂教学

摘要: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方法为手段,以高效为目标。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内容简洁,语言精炼,情感浓厚,极具欣赏性和趣味性。如果适时地把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求知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诗歌;课堂教学;兴趣

课堂教学,是我们经常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现在有不少学生对学习有厌倦情绪,对语文产生害怕心理。他们认为,语文太复杂,牵涉的内容太多,学起来举步维艰。由于有这种心理存在,所以在众多学科中,语文成了他们学习中的“蹩脚马”,拖了他们在学业成绩上的后腿。有的同学渴望把语文学好,可是又摸不着头脑,找不着方法,心里着急得很。如何消除他们的害怕心理,提高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成了摆在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引入课文教学,趣味盎然

如何进行新课教学,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方法。在我看来,导入课文可以有多种:有时候可以讲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有时候可以让学生猜一个与之相关的谜语,有时候可以播一首旋律优美的音乐,有时候可以放一段有声有色的影视,有时候可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有时候也可以来一首联系紧密的小诗。在讲《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时,我先给同学们出示了一首自作的小诗:“落日映照彩云飞,黄花红叶牧羊归。不觉寒风入夜色,山静鸟歇又烟炊。”然后在旁边插入一幅与之相适应的图画。学生们一边读着这首描写乡村风光的小诗,一边欣赏这幅临近夜色的乡间晚景图。在这样的情形下,我顺理成章地就把他们引入到了《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当中。

二、概括课文内容,锦上添花

于文章而言,作者在对人和事物看法上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用叙述,有的用说明,有的用议论,有的用描写,有的用抒情,有的兼而有之。于教学而言,采用的方法也应该多种多样,随机应变。生活告诉我们,同样一种菜,习惯一种炒法,吃起来生腻,只有变换花样,改变做法,吃起来才有新的口味。这话用在老师的教学上也一样。如果我们的老师墨守成规,教法单一,势必会让学生对学习“生腻”,这给课堂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有些课文虽然表达方式不一样,如果我们换一种形式,也能吸引学生的眼球,调节他们的口味,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例如《农业变化真的大》,原来是采取说明的表达方式,说明了科技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变化。在教完这篇课文之后,我用诗歌的形式浓缩了课文内容:“杂交水稻人人夸,解决吃饭写神话。温室效应创奇迹,寒冬腊月开鲜花。彩色棉花不用染,直接纺出五彩纱。无土栽培了不起,作物生长也不差。感谢科技来引路,农业变化真的大。”这样一来,形式变了,新奇感也来了,兴趣也跟着来了。在热情的召唤下,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把握程度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细化知识点,生动形象

语文课文内容取材非常广泛,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纵古今,横中外,既有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生活方面的,又有生物、天气、山川河流等自然现象方面的。除此之外,还牵涉到语文语法方面的很多东西。除了在内容上要把握之外,还要把涉及到的知识点吃透。如何很好地把知识点吃透,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刻苦钻研,研读教材,寻求最佳方法。有时候某个知识点也可以用诗歌法来细化,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小学汉语拼音教学中,关于韵母“ü”在音节中的变化,我便编写了这样一首小诗:“小ü小ü真神奇,音节园里玩游戏。J q x们来拉手,帽子一脱创奇迹。小n小|不服气,赶走他们做主持。园里从此变了天,小ü小ü又哭泣。”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把“ü”看做了一个小淘气,把j q x当做了他要好的小伙伴。与小伙伴玩在一起,喜笑颜开。可是碰到霸道的n和l来了,赶走好伙伴,遭到“捆绑”的小ü是梨花带雨,委屈满腹。这样的小诗,比喻貼切,生动形象,寓教于乐,让他们很轻松地把握了这个知识点。用这样感兴趣的方法去记忆东西,印象深,记得牢,不易健忘。在这里,我只是举一个例子供大家参考学习。

四、拓展课文教学,余音绕梁

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个世界是由各种事物相互联系构成的统一整体,每个事物对外界要同其他事物联系才能够存在。语文同样也是如此。学习语文,我们要注意把握知识的连贯性,做到举一反三,温故知新。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温故”,也要必须懂得拓展延伸,架设一条联系的桥梁。小学课文《触摸春天》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到来的时候,用手灵巧地扑捉到了一只蝴蝶,心里高兴极了。通过这篇课文,让我们看到了盲童安静也有她的生活世界,也有她的快乐天空。我们知道,春天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季节。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草木萌发,鸟语花香,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如何让孩子们也来感受春天的神奇与美丽,激发他们对春天的热爱呢?我选用了《阳春三月好风光》这首诗歌供孩子们欣赏,以此来培养他们这种情感。“阳春三月好风光,如画的美景在荡漾。莺也飞,草也长,还有那鲜花在飘香。阳春三月好风光,金色的太阳照山冈。蝶也舞,蜂也忙,还有那泉水在叮当。阳春三月好风光,和煦的春风吹脸庞。天也高,地也广,春耕的田野变了样。”这样贴近季节、贴近乡村生活、贴近孩子心灵的诗歌,自然拉近了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引起了他们的共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英国教育家洛克也讲道:“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两位教育家告诉我们:要以孩子为中心,要在方法加以创新,通过科学的方法唤醒他们,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诗歌是最美的语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是一个诗歌爱好者,我常常用诗歌来表达我的生活,抒发我的情感。我更是一名乡村语文教师,我也常常把我的诗歌用到教育教学当中,让孩子们分享我的乐趣,教育他们求知做人,陶冶他们的情操。我也希望我们的语文老师发挥诗歌的魅力,用最美的诗歌叩开知识的大门,让孩子们沐浴诗歌所绽放的光芒,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杜青青.小学生古诗阅读兴趣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85-86.

[2]赵文硕. 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陈中柱,男,1967年5月,湖南永州,湖南省祁阳县进宝塘镇白合学校,小学一级教师,致力研究语文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诗歌兴趣课堂教学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