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9-09-10 07:22熊沛然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2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

摘要: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随着技术的进步,使得用更少时间完成更多工作成为可能,普通大众有更多闲暇时间和收入通过旅游来放松自身。澳大利亚目前旅游业呈现出沿海旅游、生态旅游、原住民旅游等多种旅游形式繁荣的特征,对旅游业发展的启示:应大力发展沿海旅游,鼓励生态旅游的方式;应大力发展少数民族聚居地旅游;应通过产学融合,培养职业素养高的旅游业从业人才。

关键词:沿海旅游;生态旅游;原住民旅游

旅游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化肥技术的发展以及遗传学知识的进步使得农亚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机械自动化和规模化生产使得工业产品的生产数量得到大量增加,这都使得采用更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成为可能,导致普通大众有更多的收入和闲暇时间。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旅游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地位,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美国、法国等许多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国家战略。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与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资源占有量方面有较大差异,同时也与我国有一些相似特征。首先澳大利亚和我国同属世界国土面积大国,分别位列世界第六大和第三大国土面积大国。其次,澳大利亚拥有3.7万多公里海岸线,我国拥有1.8万多公里海岸线,两国都有丰富海洋资源发展旅游業。最后,澳大利亚是有土著居民和世界各地移民组成的国家,我国是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两国都有民族的多样性可以为旅游业发展助力。

一、澳大利亚地理环境和旅游业发展现状简介

澳大利亚拥有广阔的土地,其领土面积760多万平方公里,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四面环海,是世界上唯一国土覆盖一整个大陆的国家。所有这些领域都提供了宝贵的国家资源,这可以纳人生态旅游业。所有这些领域都可以供旅游者参观,体验和研究。

澳大利亚著名的海洋区域是大堡礁,珊瑚礁,珊瑚海,塔斯马尼亚岛,宁格罗边缘礁。游客可以通过探索丰富的海洋自然区域进行生态旅游。澳大利亚也有很多沙漠,因为大陆的中心位于南纬30°,这是世界上大多数沙漠所处的大致距离。在过去的2000万年里,澳大利亚一直是一个大部分是干旱的国家,能够适应干燥条件的生物。如果该国因气候变化而变得更加干旱,实际上可以帮助保护澳大利亚未来的野生动植物。该国也有营养贫瘠的土壤.因为它没有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经历土壤形成的冰河时代,这导致澳大利亚土壤中缺乏营养,因此固氮量较高植物比其他大陆要多。另外,澳大利亚植物的碳含量导致广泛的周期性丛林火灾。

澳大利亚的地形变异性很小,地形变异性成为物种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对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的一个主要影响是引入人类到大陆。人类进入澳大利亚大陆大约在65,000到4万年前。这恰逢澳大利亚大陆上的许多大)'哺乳动物,如巨型袋鼠和大型哺乳动物大晰蝎灭绝,原来的澳大利亚人扮演着猎人和采集者的角色。尽管过去人类的行为破坏了生物多样性,澳大利亚目前已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并批准了相应的公约和准则进行约束。澳大利亚的地形很有特色。东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在靠海处是狭窄的海滩缓坡,缓斜向西,渐成平原。东北部沿海有大堡礁。沿海地区到处是宽阔的沙滩和葱翠的草木,那里的地形千姿百态:在悉尼市西面有蓝山山脉的悬崖峭壁,在布里斯班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脉高大、优美而历经侵蚀的火山颈,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则是一片平坦的原野。澳大利亚的约七成的国土属于干早或半干旱地带,中部大部分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澳大利亚有多个大沙漠,它们约占整个大陆面积的1/5。

20世纪40年代,澳大利亚的旅游业一直在稳步增长,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在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旅游业产值增长了36%,使其成为经济发展与旅游合作组织定义的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旅游目的地。大部分旅游业集中在澳大利亚的东部海岸线。这个包括悉尼,布里斯班,黄金海岸和新城堡等沿海城市。澳大利亚大多数人口也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区;大多数人住在距离海岸100公里的范围内。沿海地区兴建了大量建造物,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黄金海岸的公寓楼的建设,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澳大利亚生态旅游与原住民旅游

生态旅游的定义是进入一个不受干扰的地区,旅游的重点是体验自然和文化;生态旅游者应该以非恶化的方式欣赏,学习和享受自然。生态旅游应该是低影响,非消费和地方导向的,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可持续管理;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和道德问题。生态旅游应该使当地社区受益,支持当地和全国的保护工作,以及展现自然和文化环境。

在澳大利亚的生态旅游是由推出了国家生态旅游战略的国家生态旅游计划指定的。另一个促进澳大利亚生态旅游的机构是澳大利亚生态旅游(EA),负责国家生态旅游认证计划(NEAP)。他们将生态旅游定义为“生态的可持续旅游业,主要侧重于体验和欣赏自然区域里的环境和文化”。NEAP可以评估住宿,旅游和生态认证计划下的景点。

澳大利亚的土著旅游在世界上是比较著名的。18世纪下半叶,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东海岸,将其命名为“新南威尔士”,并宣布这片土地属于英国。接着,来自英国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亚,以悉尼为中心,逐步向内陆发展。

在澳大利亚约370种土著旅游产品中,目前有30种属于生态旅游的定义。当前有促进两种形式的旅游空间,并且特别需要提升澳大利亚土著人民的社会经济状况。土著生态旅游是指以土著人民所拥有的自然环境作为主要的景点旅游业,也是以土著人的视角对自然和文化环境进行诠释。重要的是要强调土著人对其的所有权,因为如果土著人来制定一个地区有关旅游规模,速度和范围的管理决策会更加让人信服。澳大利亚原著民旅游局将土著旅游与生态旅游联系起来,因为两者都与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有关。两个行业都可以通过加入另一个行业来实现多元化经营。另外,原著民社区可以从增加的就业机会中受益,将旅游业扩展到生态旅游。

三、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首先,大力发展沿海旅游,鼓励生态旅游的方式。我国拥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多个省份如辽宁、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广东等都沿海省份,在保护当地自然环境的情況下,结合现有的如沙滩、礁、屿等自然旅游资源,可以发展生态旅游的方式,鼓励游客以非破坏环境的方式进行欣赏和体验。

其次,大力发展少数民族聚居地旅游。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西北和西南有多个省份和自治区是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如新疆、西藏、云南、广西、贵州等省份。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节日,风俗习惯都非常具有吸引力,是我国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国内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旅游城市有凯里、临沧、德宏、喀什、延边、西双版纳、蒙自、恩施等。当前少数民族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有地形地貌的特殊导致的交通上的不便和少数民族旅游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提高招商引资加大对当地道路、桥梁等设施的建设和改造;通过电视、网络以及参加相应的文化活动等提升当地少数民族的旅游品牌知名度。

最后,通过产学融合,培养职业素养高的旅游业从业人才。我国目前有高等院校两千多所,其中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旅游管理等相关专业,为全国各地旅游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相关毕业生。为提升旅游业从业人员的综合业务素养,开展产学融合的模式培养人才很有必要。产学融合按合作主体的关系可分为校内产学合作模式和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

1.校内产学合作模式

高校为促进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利用校内自身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人才优势,创办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并将经营实体与旅游管理教学实习基地合二为一,以达到人才培养与经营效益并举的目的。该模式的优势在于,便于学校统一有效地管理和规划;能更好更快地把学校知识转化为产品;能促进学校主动进行市场定位,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能较好协调旅游管理教学与产业间的关系。

2.双向联合体合作模式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市场化的经营与生产不是高校的优势,学校市场开发能力弱,校内企业资产薄弱。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产学融合有必要与校外企业结合。通过与高校合作,校外企业获得了旅游管理人才的有力支撑,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了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市场份额的拓宽。

参考文献:

[1]刘文海.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J].中国市场,2012(33):62-65.

[2]Steffen,W.,Burbidge A.&Hughes L.Australia’sBiodiversity and Climate Change[M].Canberra:Csiro,2009.

[3]McNamara,K.,&Gibson,C.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 Practice?A Macro-scale Profile of Tourist Accom-modation Facilities in Australia,Coastal Zone[J].Journal ofSustainable Tourism,2008,16(1):85-100.

[4]Buultjens,J.,Gale,D.,&White,N.Synergiesbetween Australian indigenous tourism and ecotourism:possi-bilities and problems for future development[J].Journal ofSustainable Tourism,2010.18(4):497-513.

作者简介:

熊沛然,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江西南昌。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探讨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刍议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及措施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基于生态旅游概念的相关理论研究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以市场营销原理指导生态旅游
京津冀将共建两大生态旅游协作区
生态旅游规划与四川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标准化的法律环境分析与制度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