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零售企业内部控制

2019-09-10 07:22刘晗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2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摘要: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世界经济走势整体较为缓慢,以往不理性的繁荣已被市场逐渐消化,商业零售企业的收入空间被不断压缩,若企业不采取其他措施,则势必会导致企业利润空间逐渐缩小,增加企业资金周转风险。目前,虽然我国企业普遍采用控制成本的方式来实现利润和竞争力的提升,但企业管理模式也在发生改变,暴露出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内部控制是商业零售企业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概念和作用出发,分析其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风险管理;商业零售企业;内部控制

一、相关概念概述

(一)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方法的总称。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经营中各活动的运行可以按照预期设定的走向进行,同时规范员工行为,规避人工误差导致企业经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在财务管理不断的改革进程中,内部控制也从以往的钱财管理、复核管理等财务数据安全控制逐渐拓展到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的控制,逐步形成系统性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采取一定的手段、方式将潜在或存在的风险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小的过程,包含风险量度、评估以及应对措施三个环节。理想的风险管理是用最小的资源消耗去尽可能实现最大程度的风险化解。因而,风险管理也可以认为是企业权衡风险降低以及收益获取后选择应对措施的过程。

(三)基于风险管理研究内部控制的意义

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风险可能给企业经营带来发展机遇,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挑战,做好财务风险管控是企业现代化发展中的重点。而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职能来看,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工作范围一致、目标相近,内部控制作为一项基本且基础的管理制度,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经营信息以及外部市场变动来控制内部活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同时也能调动内部资源实现充分利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科学开展内部控制活动,借助内部控制的规范属性来减少影响企业风险,可以帮助企业规避或减少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加强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和管控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样,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基础建设,通过风险管理的识别、预估等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分析出影响风险的关键因素,为内部控制的完善提供线索,促使内控体系得到不断优化,从而更好地帮助企业应对复杂的经营环境。

二、风险管理角度下商业零售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风险意识

在现阶段,企业所实施的内部控制体系依旧以传统管理制度为主体,体系内容相对难以满足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下稳健发展的要求。但实际上,由于零售企业直接服务于消费者,其在经营过程中资金交易频繁且琐碎,既要紧抓产品质量,又要重视服务质量,导致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相对更重视资金的安全性管理,而相对缺乏对新政策、新知识的摄取和学习,进而导致其缺乏对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的思考,没有风险意识,主观认为企业内控体系是完善的,抑制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

(二)各部门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反馈准确性和及时性得不到保障

针对零售企业,尤其是在零售连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其管理层级也在不断发展壮大,而企业的内部控制应不止涉及某个或某些部门,理应从各部门活动出发,对企业整体经营活动进行控制。但就目前来看,由于零售行业以营业网点作为市场拓展手段,企业组织结构通常较为繁冗,各部门信息传递、沟通效率较低。同时,其经营产生的数据也较为庞大、复杂,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上的有限投入,使得数据整合、加工处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障,企业管理者难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给企业经营埋下隐患。

(三)执行力不足,内控应用效果较差

内部控制职能的发挥需要企业先将内控体系切实地落实到经营活动中,一方面,企业职员在内部控制理念、风险意识等方面的缺乏,其综合能力不强,难以明确自身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所担负的职责。另一方面,相关监督评价机制建设不完善,未能准确对内部控制运行过程进行监督以及对其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内控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部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导致内控执行不理想。

三、从风险管理角度优化商业零售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加强企业全体人员现代财务管理思想建设

现代化财务管理转型是一项耗时、耗力的系统工程,因而内部控制的建设也非一蹴而就的工程。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过程中,商业零售企业首先应加强思想层面的建设,借助专题研讨会、专业培训会等加强上下全体人员对财务管理转型的认识,并进一步深入了解到财务管理转型过程中内部控制体系的转变之路,同时增强风险意识。企业管理层、内控管理人员应以批判的眼光分析现有内部控制体系的功能和应用效果,做好顶层设计。同时,人员还要及时学习和吸收新政策、其他企业成功经验等,为自身内部控制优化积累素材。

(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

企业对内部控制运行效果的掌握和了解主要基于各项数据,因而各部门数据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企业优化内部控制建设的效率。针对商业零售企业现存阻碍各部门数据流通的因素,提出以下优化各部门数据交互的建议。

第一,精简企业组织结构。企业应从发展战略、需求出发,参考其他企业成功经验和政策指导,结合业务发展特点来对现有管理层级进行精简,消除管理臃肿问题,减少信息传递时间。并以组织结构为基础,对各部门、各岗位权责利进行明确划分,在确保岗位职责分明的同时实现岗位制衡,减少推卸、不履行职责等现象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数据流通。

第二,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构建共享平台。财务共享平台的建设将企业的ERP系统、业务系统等整合起来,把业务流程以电子化的形式集中到共享平台来进行管理,既实现了软件的统一,也实现了各部门数据信息的共享。商业零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组织机构,合理选择财务公司或财务共享中心管理模式,再按照“系统上线、管理先行”的原则,聘请专业机构运用大数据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构建平台模块、程序等,并通过对现有业务制度、流程等进行梳理后对其进行进一步优化,构建出以主中心为基础平台,其他系统组成分中心的信息化模型。从而提高企业信息处理能力,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多维度提升内控应用效果

企业在强化内部控制在内部的应用效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首先,加强人员对财会知识、管理知识、政策等的培训,及时更新和丰富人员知识储备,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其次,构建或完善监督评价机制,加强审计管理,一方面,对企业管理、运营等各环节实施监管,为零售企业建设的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的落地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也对内部控制的具体运行流程进行监管,及时发现阻碍内控制度运行的因素。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可以以风险识别、评估以及内部审计来加强监督评价效果,依据优化措施实施前后的风险量和威胁度对比来量化内控效率,从而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最后,优化绩效考核指标,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将员工工作表现和绩效工资等挂钩,有利于提高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升和内部控制体系的落实。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商业零售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企业不断加强企业全体人员现代财务管理思想建设,以提高各部门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并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同时从人员能力、监督评价机制以及绩效考核等多个维度来落实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促进企业实现稳健经营。

参考文献:

[1]黄捷.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师,No.256(1):47-49.

[2]陈丹.浅析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4):20.

[3]洪霞.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构建[J].经贸实践,2018,N0.230(12):176-177.

作者簡介:

刘晗,哈尔滨家乐福超市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