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妊娠期背膘厚度对仔猪均匀度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2019-09-12 09:07赵云翔刘沁沅张从林刘小红
中国饲料 2019年15期
关键词:长白均匀度大白

赵云翔,刘沁沅,彭 兴,朱 琳,江 威,张从林,刘小红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佛山528225;2.广西扬翔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广西贵港537100;3.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475)

仔猪均匀度被证实与哺乳仔猪死亡率显著相关,且会影响猪群后期的生长发育,甚至影响胴体、肉质性状(Zindove,2013;Oksbjerg,2013)。仔猪均匀度是指同一头母猪分娩的同窝仔猪初生重之间的差异,不能直接测得,在分析时需要进行二次运算。目前常用于表示仔猪均匀度的方法是同一窝内仔猪初生重的变异系数(CV)(Quiniou,2002)。影响仔猪均匀度的因素有很多,有报道称母猪品种、胎次、活仔数和分娩月份对仔猪均匀度均会产生一定影响(赵云翔,2017);母猪配种后7日龄背膘厚度、妊娠105日龄背膘厚度以及2个时期背膘厚度变化对仔猪初生重和仔猪均匀度也都有显著影响(Quesnel,2008)。母猪的背膘厚度能客观反映出母猪的营养状态,与其生理机能密切相关,可以影响母猪产仔性能(Lovise,2015;Maes,2004),目前关于母猪背膘厚度的研究有很多,但对母猪妊娠期间多阶段的背膘厚度与仔猪均匀度及繁殖性能的关系鲜见报道。

本研究收集了某集团公司母猪妊娠期四个阶段(配种当天、妊娠30日龄、妊娠80日龄和妊娠105日龄)背膘厚度、窝均活仔数和初生个体重的数据,系统分析了背膘厚度与仔猪均匀度及繁殖性能的关系,旨在为提高规模化猪场的母猪繁殖效率提供理论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数据及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南方某集团化种猪公司5个猪场在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的母猪繁殖数据为研究材料,该场均为丹系猪种。其中长白母猪有效数据为9458头母猪的25861窝分娩记录,780~954头母猪的背膘厚度记录;大白母猪有效数据为13317头母猪的39420窝分娩记录,825~1439头母猪的背膘厚度记录。记录每窝产活仔数,所产活仔在出生24 h内逐头称重。本研究表示母猪窝产仔均匀度的方法是仔猪均匀度,计算公式如下:

表1 母猪繁殖性状和背膘厚度表型描述统计

1.2 饲养管理 所有猪场母猪均按照统一管理流程饲养。在母猪配种当天(D0)、妊娠30日龄(D30)、妊娠80日龄(D80)和妊娠105日龄(D105)4个阶段监控母猪体况,用超声波(Renco Lean-MeaterRseries12,MN,USA)在最后一根肋骨向上距背中线4~6 cm处(P2点)测定活体背膘厚度。

1.3 数据处理 对猪场信息管理系统和现场采集的背膘厚度测定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背膘厚度测定记录中记录错误、耳号缺失和日期错误的数据。然后利用Excel和SAS软件去除表型记录缺失值和极端值数据,用于后续分析。不同繁殖性状的异常值和缺失值的定义不同,对于产活仔数性状,正常为4~20;对于初生个体平均重和仔猪均匀度,正常范围定为表型记录平均值正负三倍标准差以内,超出这个范围的数据定义为极端数据。母猪妊娠期不同阶段背膘厚度对仔猪均匀度等繁殖性状影响使用SAS软件二次回归分析程序,采用模型为:

式中:Y为产仔均匀度性状的表型观察值;a、b为回归系数;X为背膘厚度。

2 结果

2.1 母猪繁殖性状和背膘厚度表型描述统计由表1可知,长白母猪产总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均高于大白母猪。在均匀度方面,长白和大白母猪仔猪均匀度相当[(17.9±6.8)%vs(18.0±6.9)%]。由图1可知,从配种到分娩,随着妊娠天数的延长,大白和长白母猪背膘厚度均逐渐增加,到妊娠后期80日龄和105日龄两个品种背膘厚度均呈现出稳定状态。通过SAS软件t检验比较D0、D30、D80和D105 4个测定时期的背膘厚度,发现大白和长白母猪品种间背膘厚度均差异显著(P<0.05)。

2.2 背膘厚度对长白和大白母猪仔猪均匀度的影响 通过二次项回归拟合背膘厚度与长白和大白母猪仔猪均匀度的关系,结果如图2。背膘厚度与仔猪均匀度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长白和大白在D0背膘厚度均为14 mm时仔猪均匀度最大,分别为17.9%和17.4%;在D30背膘厚度分别为16 mm和15 mm时仔猪均匀度最大,分别为17.9%和17.4%;在D80背膘厚度分别为17 mm和18 mm时仔猪均匀度最大,分别为17.4%和17.3%;在D105背膘厚度分别为18 mm和17 mm时仔猪均匀度最大,分别为17.9%和17.3%。

2.3 背膘厚度对长白和大白母猪窝均初生个体重的影响 通过二次项回归拟合背膘厚度与长白和大白母猪初生个体平均重的关系,结果如图3。背膘与初生个体平均重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长白和大白在D0背膘厚度分别为16 mm和14 mm时初生个体平均重最大,分别为1409.4 g和1337.5 g;在D30背膘厚度分别为17 mm和16 mm时初生个体平均重最大,分别为1421.6 g和1340.8 g;在D80背膘厚度分别为18 mm和17 mm时初生个体平均重最大,分别为1432.7 g和1340.5 g;在D105背膘厚度分别为18 mm和17 mm时初生个体平均重最大,分别为1460.8 g和1351.8 g。

图1 长白和大白母猪不同妊娠阶段背膘厚度

2.4 背膘厚度对长白和大白母猪窝均产活仔数的影响 通过二次项回归拟合背膘厚度与长白和大白母猪窝均产活仔数的关系,结果如图4。背膘与窝均产活仔数呈典型的抛物线关系,长白和大白在D0对应背膘厚度分别为16 mm和14 mm时窝均产活仔数最高,分别为11.4头和10.6头;在D30对应背膘厚度分别为17 mm和15mm时窝均产活仔数最高,分别为11.4头和10.8头;在D80对应背膘厚度分别为18 mm和17 mm时窝均产活仔数最高,分别为11.0头和10.6头;在D105对应背膘厚度分别为18 mm和16 mm时窝均产活仔数最高,分别为11.0头和10.9头。

图2 背膘厚度对长白和大白母猪仔猪均匀度的影响

图3 背膘厚度对长白和大白母猪初生个体重的影响

3 讨论

图4 背膘厚度对长白和大白母猪窝均产活仔数的影响

3.1 配种当天背膘厚度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猪的各阶段背膘厚度对仔猪均匀度和产仔数等性状具有重要影响(Wang等,2017;李海涛等,2009)。配种当天测得的背膘厚度,主要反映母猪断奶后到配种时的体况问题。研究表明,母猪断奶时理想的背膘厚度可以提高发情排卵率,若母猪体况严重下降还会影响后期的产仔均匀度,出现这些结果的原因可能与卵泡发育不充分有关(Wientjes等,2013)。本研究结果建议配种当天的背膘厚度为14~16 mm。其他研究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差异,Filha等(2010)认为,后备母猪配种背膘为18.0~23.0 mm产仔数最高,Roongsitthichai等(2014)认为,后备猪背膘厚度应该≥17.0 mm。

3.2 30日龄时背膘厚度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有研究认为,妊娠早期合理的营养饲喂水平可以增加胚胎数量(Gómez-Carballar等,2013)。本试验中,母猪30日龄时长白背膘厚度为16~17 mm,大白背膘厚度为15~18 mm时,获得的产仔均匀度及繁殖性能最高。此阶段背膘厚度要高于配种时,因为此时胎儿生产缓慢,获得的营养有利于母猪背膘的沉积,对过瘦的母猪加料,能提高产仔数(Wientjes等,2013)。

3.3 80日龄时背膘厚度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此阶段母猪的乳腺开始快速发育,背膘厚度对母猪的泌乳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Kim等,1999)。泌乳能力的降低会导致仔猪出生后存活率下降,因此在此阶段需要保持背膘厚度不再增加。本研究建议母猪80日龄时背膘厚度为17~18 mm。

3.4 105日龄时背膘厚度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妊娠后期是胎儿生长最快阶段,母猪需要摄取充足的营养供应胎儿,否则会通过自身脂肪或者肌肉代谢提供,不利于哺乳期母猪奶水供应,如果妊娠后期饲喂量过多,哺乳期采食量下降,也会引起母猪哺乳期奶水不足或者体重过度损失,导致母猪繁殖力下降甚至淘汰 (Gómez-Carballar等,2013)。本研究建议此阶段母猪的背膘厚度为17~18 mm,这与徐涛(2017)建议的母猪妊娠末期背膘厚度为19~22 mm有一定差别,这可能与猪的品种、管理、环境等不同有关。

4 结论

妊娠期间的背膘厚度对仔猪均匀度及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母猪处于不同的妊娠阶段所需的营养水平和饲喂量不同,最适宜的背膘厚度也不同,生产者需要针对不同群体进行评估跟踪,确定不同阶段的母猪背膘标准,制定针对性的母猪饲喂程序。长白和大白母猪在妊娠期间背膘厚度变化趋势相同,且妊娠后期80日龄和105日龄两个品种背膘厚度均呈现出稳定状态。

猜你喜欢
长白均匀度大白
长白老林
大白
虎头虎脑的“大白”
均匀度控制不佳可致肉种鸡晚产
秘密
洛伦兹力磁轴承磁密均匀度设计与分析
《棉卷均匀度机校准规范》等10项规范批准发布
大白诞生记
机场除冰液撒布车撒布均匀度试验方法探讨
助学老人马长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