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究

2019-09-12 00:56丁述雄
考试周刊 2019年58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有效性

摘 要:小学生写作习惯的养成,是小学生打好写作基础,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通过调查发现当今小学生作文写作习惯养成中普遍存在写作积极性不高、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缺乏等问题,本文就此分析影响小学生写作习惯养成的原因,并制定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

一、 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也面临困境。像在小学一周的语文教学中,专门留给写作的课时一般只有两节,而要通过这两节作文课,交给学生写作方法,引导学生练习作文并组织交流,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的精力有限,批改作文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作文质量提升起来就比较慢。写作需要有大量的素材储备,这需要学生在课后积累,而每个学生不是都能按照老师的要求积累素材。同时部分教师对写作培养目标认识不是很清楚,只以自己的经验为参考来进行教学,写作教学质量提升较慢。因此,提高小學作文有效性非常重要。

二、 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 增加作文习作练习的次数

经调查,学生进行习作练习的方式基本上就是写老师布置的大作文和小练笔,并且小练笔的次数较少,学生也没有长期坚持写日记和周记。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增加写作练习的次数。首先,可以结合教材,增加仿写小练笔。教材上的文章都比较经典,写作的手法也有许多借鉴之处。教师可选择其中的片段为学生讲解写法,让学生多阅读、多学习,然后让学生选择相似的内容进行仿写,久而久之,学生积累一定素材、掌握一定写法后习作质量也会提高。其次,增加学生写日记和周记的次数。教师要加大检查学生完成日记或周记情况的力度,督促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

(二) 采取多元化的作文习作批改方式

以往的批改方式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然后学生再进行修正,缺少一定的反馈。教师可以对习作批改方式进行创新,轮流给学生当面批改,学生改正完后再拿给教师检查,这样做效果会比较好,也照顾到了每一位学生。

也可以采取学生与学生互相批改作文的方式。首先让他们了解批改作文的标准,然后让他们依据这个标准进行批改。他们了解到批改作文的标准,知道了优秀作文与较差作文的区别,自己在写作时就会注意这些问题,尽量会使作文达到优秀的标准。同时在批改他人作文时,也是与他人作文的交流,可以学习别人的写法,别人习作中的素材也能扩大自己的视野。

(三) 给学生“说”的机会

在学生写作文前,教师最好能增添一个“说”的环节,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例如在进行一个话题的写作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个话题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然后再让学生逐步梳理思路,完成习作。之所以增添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打开思路,灵活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培养这个先说后写的习惯后,学生逐步学会灵活运用、整理素材,这样写文章的时候就能做到文思泉涌。

(四) 养成勤观察,爱思考的习惯

小学生观察事物时没有目的性,顺序混乱,思考问题也只是停于表面,平时也没有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这与他们平时缺乏在实践中观察、思考以及没有掌握观察与思考的方法有关。教师在平时要多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如由远到近、从大到小等,引导他们对事物有更深入的思考。在平时也要多利用可以观察事物的情境,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他们勤观察、爱思考的习惯。

(五) 多种方式积累素材

素材是学生习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摘抄好词好句,给学生布置读书任务,在班级建立图书角等方式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平时也应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走到生活中去。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真实感受是作文素材最好的来源,最真实的话语也最能打动人。在日本有一种作文教学模式叫作生活作文,就是说作文中的素材基本来自生活,学生写的都是亲身经历的事,生活作文内容真实感人。韩国的小学教育中也十分重视在生活中学习,例如他们如果要学习传统文明礼仪,不会看着书本上的文字学,而是真正地穿着古人的服装学,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到的内容学生对其会有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师应多创造让学生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写亲身经历的东西,真正做到让写作从生活中来。

(六) 注重教学方法

首先,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人们往往在动机的推进下做一件事或者追求一个目标。推动低年级学生完成写作练习在最初阶段以外部动机为主,即在教师和家长的表扬或物质奖励下,他们的写作练习会完成得更好。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设置奖励,提高低年级学生完成写作练习的积极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认为,人在不同年龄阶段以不同的思维方式为主。低年级小学生思维以直观思维为主,对于过于抽象的事物还不能很好理解。再加上他们刚开始接触生词的书写,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创造一些适宜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注意利用一些直观的教具,如图片、实物等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写下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完成写作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可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与自己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一定的写作练习后逐步培养起对写作的兴趣。第一,引导学生多积累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素材;第二,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并在实际写作中应用。到了高年级阶段,推动学生完成写作的内部动机逐渐增加,通过写作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慢慢喜欢上写作。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内部动机,让学生真正把写作当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其次,读写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最初在学习拼音和生字时,都是先学读音,然后再写。教师在教学生写作时,可让其读写结合,多读教材和课外书上的范例,长此以往培养起一定的语感,有利于学生写作。

由于教师是学生提升写作水平的最重要的引导者,笔者想要从教师方面提出更多具有可行性的策略,但由于准备不足未能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在以后需要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究。总之,教师应创新教学策略,加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志强.小学作文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华人时刊(校长),2016(6):67.

[2]陈梅玲.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20):258-259.

作者简介:

丁述雄,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马坡学区。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小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