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因式分解》为例谈反思性学习

2019-09-12 01:19宋继腾
考试周刊 2019年60期
关键词:因式分解思维品质反思

摘 要:反思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的检验过程,它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错题是避之唯恐不及,不去反思,导致的结果就是同样的错误重复出现,能力得不到提升。学生利用错题反思,变错题为宝,才能避免错误,提升思维品质。教师利用错题反思,教学过程才更有针对性,目标才会更明确。

关键词:因式分解;反思;思维品质

《因式分解》这一节出现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是在学习完整式的乘法公式后的一节技能课。本节内容是一节承上启下的重要课时,既是乘法公式的逆运用,也是后面学习分式部分的重要工具。学习《因式分解》这课时,为了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大多数的老师会采用题海战术,用大量的题目来训练。而实际情况却是学生做的多错的多,越做思路越混乱,越做方法越不清不楚。最终与老师期望的背道而驰。究其原因是机械性训练中缺乏对问题的反思。本文通过对学生解题时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探寻学生错误的原因,意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养成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既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关注学习体验。反思性学习是深层次的学习,不是表面的浅层次的学习。教师在反思中改善教学,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提高。解题是老师教与学生学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学习结果的呈现,也是学习过程的再生,更是学生的直接体验。解题不仅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还能反映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解题过程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层次,掌握程度。学生能在解题中获得体验,培养兴趣,建立信心。教师能从学生的解题中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是否有效。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解题方法、解题过程,学生是否接受。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追求正确结果,而忽略和纵容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错题,利用好错题,在錯题中反思自己的思维活动,追根溯源,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郑菊萍.反思性学习简论[J].上海教育科研,2002(8):43-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74.

作者简介:

宋继腾,福建省厦门市,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因式分解思维品质反思
活用数学思想,巧做因式分解
二次型理论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初探
浅谈数论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