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服务育人评价机制的建构

2019-09-12 02:36傅霖敏
祖国 2019年16期
关键词:机制建设服务育人评价机制

摘要:服务育人评价机制的建构应遵循评价内容的适用性、评价方式的客观性、评价结果的实效性、评价体系的动态性原则。当前服务育人评价机制面临着失真性、实效性、科学性以及效用性不足的困境。通过优化评价内容、树立大数据思维、构建立体追踪评价体系及注重执行中的监管,以此提升高校服务育人质量,增强服务育人在教育学生方面的价值。

关键词:服务育人   评价机制   基本原则   机制建设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可见服务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正日益显现,然而随着进入新时代我国对高校服务育人有关要求的提高,以及高校在服务教育学生中遇到的瓶颈和服务育人评价机制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得服务育人评价机制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一些困境,如服务育人评价过程及结果的失真性等问题,需要有一套科学、客观的评价机制来衡量服务育人的工作成效,以便在服务中更好发挥育人功能,促进高校服务育人质量的提升。

一、构建高校服务育人评价机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构建高校服务育人评价机制应坚持评价内容的适用性原则、评价方式的客观性原则、评价结果的实效性原则以及评价体系的动态性原则,让高校服务育人评价机制伴随着社会的要求以及高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而不断丰富完善,使服务育人更好地服务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总目标,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

(一)评价内容的适用性原则。我国高校基数大、存在着地域性与办学层次上的差异、发展阶段的不同性,各学校自身的文化及学生的素质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在高校服务育人质量评价的内容设计与具体要求上需要依据每个学校的现实情况量身打造。评价内容的设计绝对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根据高校办学实际条件进行分层分类的差异性评价。但是,在服务育人内容中应制定一套符合我国高校现况的评价体系,即各高校应达到的基本的标准与要求,以确保高校服务育人的质量。

(二)评价方式的客观性原则。评价人员在高校服务育人评价过程中要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应将个人的感情带入实际评价中。如果有关人员对指标体系和评价内容的评判带有私人的情感态度,那么会造成评价结果的不真实性。当然,评价对象要将信息真实反馈给评价人员。评价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同时也会影响到评价机制的构建。因此,有关方面要强化高校服务育人评价信息的收集工作,评价信息收集的越充分,对相关内容的评价就越真实,评价的结果也就越准确,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服务育人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强服务育人的效益。此外,有关方面对服务育人的评价可以应用多维立体的方式全面科学地评价高校服务育人的工作成效,打破过往单一偏主观性的评价。我们需要借用大数据在搜集、处理信息中的优势,将高校服务育人的有关数据进行存储与分析,制定出更合理的评价体系,对一些指标进行细化与量化,让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三)评价结果的实效性原则。高校服务育人评价机制的构建中,不该忽视评价结果的反馈这一环节,尤其是对评价结果中提出的有关建议往往不够重视,评价反馈最终以书面反馈结尾,对评价中暴露出的问题不及时解决,造成对服务育人的有关评价流于形式,将原有的问题持续堆积,影响服务育人的效果,错失推动服务育人机制改革的进程,使服务育人工作不能再上一个台阶。同时,负责服务育人的评价主体应该以强烈的事业心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评价对象,让评价结果的效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实效性高的服务育人评价机制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在被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慰藉,促进他们思想境界的提升。

(四)评价体系的动态性原则。服务育人评价既是对高校在服务过程中穿插教育学生的成功经验进行的一次总结,也是寻找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的一个过程。通过全面、公正的评价,查找服务育人中还存在哪些需要补强的短板,同时透过完善相关指标体系的建设更好的引导服务育人教育。因此,服务育人评价机制的构建不是一层不变的,更需要依据国家对高校的要求进行动态调整,服务于国家人才培养的需求。另外,相关评价机制也应根据高校自身建设的要求及学生成长的规律进行调整,让服务育人在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总目标中发挥更大的贡献。

二、探析服务育人评价机制面临的困境

高校服务育人是为“立德树人”这一总目标服务的,是为了更好让学生成才,但服务育人评价机制在具体的实践中面临着相关内容设置的不合理性、不规范性,服务育人效果不理想与评价人员的主观随意性,以及服务育人评估反馈的时效性等困境。

(一)相关内容设置的不合理性、不规范性,造成服务育人评价过程及结果的失真性。高校服务岗位的根本宗旨是立足于在服务学生的过程中渗透育人,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可有关的评价内容未随社会的发展以及高校需求而及时的调整,存在滞后性。并且对于服务人员的考评机制中,没能依据不同类型高校出台相应的评价内容,造成有些高校为了评估而出台一些不切实际的规章制度,在实际服务育人工作中很难落实。以及现有的评价服务内容中有关育人的权重所占比重不高,侧重于对教职工工作上的评价,忽视了对教职工教育职能的考价。

(二)服务育人效果不理想以及评价人员的主观随意性,使得相关评价机制缺乏实效性与科学性。很多高校的服务部门存在着各自为政,缺乏有目标、有规划地开展服务育人工作。一些高校没能将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依据和标准,举办的有关活动育人渗透性不强。甚至一些高校对服务育人主体认识不深化,以为服务育人只是学校后勤人员应承担的职责,忽视了对其他职能部门人员的要求与管理。在服务育人评价中也存在评价人员走过场、形式化,没能如实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及时调整有关育人方式,让高校服务育人达到预想目标。以及在评估中考虑主观因素,让评价效果不佳,如有些评价人员未对评价对象进行相关评价就得出结论。

(三)服务育人评价结果反馈的不及时,导致服务育人评价的效用性不强。对服务育人的评价是为了更好督促高校整改落实,促进服务育人质量的提升。评价主体即揽括上级部门与学校对服务部门落实育人工作的检查,但有些时候会出现评价反馈的延后情况,错过了有效整改期,让评价作用发挥的不明显。还有,评价主体对高校服务育人的整改情况没能进行督查,出现有些高校思想上的放松,对评价中反映的需要整改地方敷衍了事,阻碍了服务育人新局面的形成。以及评价对象在缺乏有关机制的监督下对整改工作不到位,没能很好的利用评价使相关工作得到提升。

三、创新高校服务育人评价机制建设

高校服务育人评价机制主要功能是让评价结果公正、及时、准确地反馈给评价对象,以便提升服务育人质量,从而更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评价主体可以通过优化评价内容、树立大数据思维、构建立体追踪评价体系及注重应用奖惩与监管机制,以此提升服务育人评价机制的科学性、实效性,让学生在体验、享受高校服务的同时受到隐性的思想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格。

(一)优化有关评价内容,完善服务育人评价体系。通过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关评价内容,细化评价内容。同时对不同类型高校进行差异化评价,不搞“一刀切”,不盲目跟风,让高校将服务育人评价指标落实到平常工作中。同時高校党委要重视与加强服务育人队伍建设,引导学校相关部门实现育人资源的整合,定期地对从事服务育人的有关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让他们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并通过在服务学生的过程中将他们对事业、工作的态度与热情传导给学生,无形的让学生受到教育,从而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另外,高校可以邀请国内外有关服务育人专家学者,对学校服务育人内容体系把脉诊断,提出有效意见,促进服务育人评价内容的完善。

(二)树立大数据思维,在服务育人中巧用大数据优势。大数据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创造的价值受到人们日益重视。“借助大数据思维,更加快捷有效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客观实际,创建和发展实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模型[2]”,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的应用上方兴未艾,高校服务育人评价机制也可以借用大数据在搜集、存储、处理与分析数据上的优势,对高校有关服务数据进行挖掘,同时通过高校智能服务终端对学生经常使用的服务项目进行追踪、整理,以便高校有关人员更有针对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穿插其中,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教育。另外评价主体可以透过大数据的客观性与高效性,科学的调整有关评价内容所占的权重,合理编制服务育人评价体系,让评价机制更显活力。

(三)构建立体追踪评价体系,建立服务育人奖惩机制。高校在日常教学评价中应纳入服务育人评价内容,同时高校有关服务部门也需要根据国家有关服务育人评价标准制定部门内部考核条例,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及时改正服务育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还有,高校应定期开展服务育人满意度测评,让学校师生参与其中。当然服务育人评价体系是个动态调整的过程,任何一个评价体系都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同时根据高校自身条件、学生成长特点对评价机制进行密切追踪与动态调整。另外,服务育人评价标准的落实需要有关部门与学校教育者齐心协力、共抓共管,并引入适当的奖惩机制,鼓励与批评并轨,共同施力高校服务育人工作。

(四)加强对服务育人评价机制在执行中的监督。“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规范和制度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类型、配备、调动、划拨等预先作出制度性安排[3]”。服务育人评价反馈的落实需要有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保障,尤其是要建立有效的纵向与横向监督机制,便于对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的有关言谈举止进行约束,让服务育人评价工作不走过场、不变样,同时使得高校有关部门与服务人员心存戒律,贯彻好国家与学校有关服务育人的要求,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新华网,2016-12-09.

[2]冯刚.互联网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3):4-8.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85.

[4]陈步云.高校实践育人质量评价机制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8,(05):76-80.

[5]杨红英.走出课堂教学的话语困境——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性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9,(01):119-123.

(作者简介:傅霖敏,大学学历,在读硕士,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机制建设服务育人评价机制
健康科普推进医疗服务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洛阳师院:坚持以人为本 精心打造管理服务育人文化
高校服务育人的内容和机制研究
如何加强高校学生组织机制管理的建设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