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2019-09-12 03:50王臻臻
市场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因地制宜乡村振兴创新

摘 要: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村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农业与农村的发展成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课题, 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山东省禹城市作为省内的重要农业大县和农村人口大县,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创新型农业发展道路,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省内有着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创新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7-0055-03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确保到2020年顺利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轉变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 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方针。

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平原,是德州市下辖的县级市,是省会济南的“卫星城”,同时北邻京津冀“首都经济圈”,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大禹治水之域”“扒鸡之乡”“中国功能糖城”“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市”“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市”等称号。京沪高铁、京沪铁路、青银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316省道、308国道和101省道以及2017年新建成的太青客运专线铁路穿境而过,使禹城成为华北地区极其重要的交通中心。市中办夏季社区位于禹城西南部,与济南市、齐河县、临邑县毗邻,向北1公里是青银高速公路入口,东部紧邻101省道和京沪铁路;下辖9个村,共有农耕用地5000多亩(1亩≈666.67平方米,下同),工业用地1300多亩。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禹城市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百强县、山东省农业大县,但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逐渐凸显,严重制约了自身的长远发展。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禹城市发展道路的进一步规划和未来的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意义和重要作用。发展经验表明,唯有依据本身特色发展农业经济,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才能在新时代快速发展变化的浪潮中,确保乡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一、 理论分析

(一)因地制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许坚(2013)认为,持续农业的生产结构必须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地理环境状况千差万别,风土人文环境各有特色,只有真正考虑到自身农业的实际,明确特色资源和独有条件是什么,制约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在哪里,村民真正的需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方可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把特色牌打好, 于薄弱处发力,找准切入点,快速打开局面,从而趋利避害,统筹规划,走出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之路。

(二)改革创新,走出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开展,我国二、 三产业经济迅速发展,但农业农村经济却表现出迟滞的现象,需要不断地探索创新,谋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方能实现国民经济体系的均衡发展。闫宝芳(2019)指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创新理念、科学技术、因地制宜是分不开的,我们不应当被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所影响,走中国特色农村经济发展道路才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创新思路。乡村振兴之路应该以因地制宜的思想为着眼点与发力处,方能确定农村发展的目标与方向;而从农村实际情况入手,摒弃落后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改革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大潮中走出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二、 案例分析——以禹城市中办夏季社区为例

(一)现状与问题

自2010年起,禹城市市中街道办事处着手规划夏季村及周围共9个村庄的土地制度改革以及新社区建设工作。至2019年3月,总共征收9个村的土地共5000多亩,增加土地复垦面积3600多亩,工业用地面积1300多亩。在2010年、2014年及2018年,夏季社区总共完成了三期的新型社区楼房建设工作,社区占地320亩,建筑面积18.5万平方米,住宅面积17.2万平方米,实现了9个村的大部分村民住进新社区。新社区的建设与土地制度的改革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内部问题,比如:农村宅基占地过多,土地浪费严重;村多村小且分散分布,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难以实现土地的规模化利用;各个村自成一派,缺乏集群效应和协同发展的基础。然而,依旧有众多问题制约着夏季社区的经济发展:首先,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妇女是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农业生产活动的改革与创新缺乏充足劳动力的支持;人才外流严重,造成了乡村的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新理念新思想的指导,农村经济发展缺少活力。其次,种植结构单一,仅以露天种植蔬菜和粮食为主,缺乏多样性,不利于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生产方式落后,处于最原始的农产品种植阶段,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民收入难以提高。

(二)夏季社区的因地制宜创新发展之路

1. 人才储备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泉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改变资金、技术、劳动力、农产品价格、产业、科技信息等长期净流出农村状态,要让各类生产要素合理、高效地回流“三农",消除城乡资源要素分配中的“马太效应”。王轶和熊文(2018)指出,只有吸引大批在异地 (包括国外) 就业、学习的劳动力带着知识、技能、技术、资本、产业等返回家乡创业, 才能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夏季社区从自身对于人才的特殊需求出发,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政策改革和体制改革,有效实现了人才的引进。首先,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有技术和知识的劳动力返乡,包括制度上的保护与经济上的支持,消除愿意返乡创业的劳动力的后顾之忧,有了更多动力和信心带领社区农民共同创业。其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创建专门的“人才基金”,一部分作为人才引进的基金,吸引了不少有想法有能力的社会人才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从外部为社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另一部分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基金,从农民内部培养出具备专业素质的农业人才,社区经济后续稳定发展的提供了源泉。

2. 以自然条件为依托,实现种植结构的多样化

王世龙(2018)认为,农业结构的调整,能够促进生产农产品的质量的提升和农业生产效率,为农民获得更大的利润提供保障。

为改变种植结构单一的问题,夏季社区根据各个村庄不同的自然条件,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小魏村土地集中,土壤肥沃,地质条件优越,并且临近水源,有着得天独厚的蔬菜种植条件,因此是社区的主要蔬菜种植村。但原有的露天蔬菜种植模式受自然状况的制约较大,加上旱涝灾害频繁,蔬菜的单位产量低,可种植的品种少,且质量经常出现交叉的现象,菜农的年收入难以保证,种植积极性较差。为此,夏季社区引进的社会人才李保民提出了这样的想法——使土地流转规范化,将一些贫瘠、未利用的土地,由社区出资建立冬暖蔬菜大棚,承包给种菜大户进行规模种植,且社区对承包额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蔬菜大棚保证了产量和质量,确保了收益,经济上的补贴减少了承包户的投资金额,极大地调动了菜农的种植积极性,实现了蔬菜品种和产量的双增。大魏村人口较少,土地可耕种面积小,且多为丘陵类型,土壤较为贫瘠,农民的收入是九个村中较少的。返乡创业的大魏村村民魏友臣提出了建立果园的想法——在土地起伏较大的区域,种植苹果、油桃等对土质要求不高的果树;在土壤较为肥沃的区域,种植草莓、蜜瓜等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和肥料的高收益水果。通过间作套种的方法,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增产增收。在一些零星分布的土地,如河边、路边等,种植树苗、棉花、花生等各种经济作物,加上对原先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进行家庭农场式的规模种植,夏季社区实现了农业种植结构的多样化。

3. 产业结构转型支撑乡村振兴

徐良燕(2019)认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指通过优化和整合农村地区的可发展资源, 不断提升农村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拓宽农业产业范围, 增加农民收入, 充分发挥乡村优势资源的作用。

(1)建立农贸批发市场

社区农作物品种的大量增加和产量的大幅提升,使得农作物的出售成了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通过社区领导集体和返乡创业人员反复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社区位于101省道和青银高速入口交界处,交通便利,毗邻济南市、临邑县、齐河县,向北临近北京、天津,地理位置优越,若能在新增的工业用地上建立农贸市场,吸引周边其他地区的农产品批发商到夏季社区进行交易,一方面可以促进夏季社区农产品的出售,另一方面能够提升社区的知名度,有助于社区的长远发展。于是,在2016年,社区建成了“四季青”农贸批发市场,并建立了包括保鲜库、农产品交易大厅在内的完善的硬件设施,以及信息网络、结算管理、安全监控、冷链等软件设施。同时,依托农贸市场,社区的餐饮、服务业发展迅速。三年来,农贸批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日成交额可达百万元。另外,社区注册了“嘎子”牌商标,组建了货车车队来运输农产品,并日益完善物流体系,与北京、天津、济南等城市的众多企业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实现了生产、运输、销售的一体化。

(2)深加工粮食作物,提高附加值

蒋学杰(2018)认为,目前,中国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供求结构错位的主要矛盾。农业的需求体系不断发展,而供给体系发展较慢,无法與之相适应。想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使供给体系品质得到提高,取得规范化发展,使过去农业低端业态向高端业态转变。禹城市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致力于发展功能糖产业,被誉为“中国功能糖城”。2011年,禹城市功能糖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 国际市场占有率约33%,功能糖产业是禹城市的支柱产业(李娟,2013)。玉米以及玉米芯是加工制造低聚糖、低聚木糖、木糖醇及多种功能性糖(醇)的主要原材料。夏季社区大面积种植春玉米,但之前仅作为粮食作物出售,玉米脱粒销售后,玉米芯常作生火和取暖之用,利用效率低而且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在夏季社区对粮食作物进行规模种植统一管理后,相应建成了对玉米芯进行初级加工的工厂,将加工后的产品送到禹城市的功能糖企业进行深加工,延长了粮食作物的产业链,减少了资源浪费,增加了社区收入。

(3)创新养殖方式

新社区建成之前,各农户都会养殖牛、羊、鸡、鸭等牲畜和家禽,但农民搬入新社区后这些牲畜的处理成了一大难题。因此,夏季社区建立了息森农场,创新养殖模式,形成了社区产业的一大特色。何传新(2010)指出,生态农业是实现农村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靠途径,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息森农场内,划分了家禽、奶牛、鱼虾共三大养殖区,进行生态养殖。所有活动在农场内由专门人员完成,提高了养殖效益,减少了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绿色养殖。为了增加奶牛养殖的附加值,社区形成了一套从小奶牛的生产到牛奶制成品出售的完整体系。社区聘请了专业人员来管理奶牛的养殖,同时建立了专门的生产线对牛奶进行加工,初步形成了纯牛奶加工、酸奶加工、奶粉加工三条生产线。家禽养殖产生的蛋类、肉类,奶牛养殖产生的奶类制品,通过“四季青”农贸批发市场以及社区自有的运输队,送达需求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三)夏季社区取得的成效

1. 社区党组织成员积极发挥纽带作用,建立“四季青”农贸批发市场,注册自有商标,成立种植合作社,提供充分的管理与服务,不仅社区居民踊跃参加,还吸引了周边乡镇众多农产品种植大户进行规模种植,建立起集生产、加工、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产品产业化基地,做大做强了蔬菜产业。现在已有200余户村民加入土地流转,新增种植面积1000多亩,新建蔬菜种植大棚1500多个,社区居民人均年收入达到9000多元。

2. 社区建立了大棚、果园、农贸市场以及养殖农场,并聘请了专业机构和人员负责生产、管理、加工和销售,实现了农产品全产业链条的发展整合,初步形成了多条完整的产业链。农户在获得分红的同时,转化为各个部门的员工,按照社区统一的标准分发工资,实现了“社区+农户”联动发展机制, 推动了社区产业的标准化和规模化, 确保社区各种产品的质量。产业化不仅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使社区居民足不出村就实现了就业,而且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使农民获得了多种多样的劳动技能,提高了农民素质。

3. 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社区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夏季社区建成了社民服务中心、信用社自助服务点、老年活动中心、物流服务点、幼儿园、小学、超市、医务室、门卫保安等一系列基础设施,保障了农村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便捷,使居民不出社区便可以享受到完善的服务。为确保大型运输车辆能够顺利行驶,社区出资对社区所涉及的9个村庄的主要道路进行了整修,配备了路灯、交通信号灯、监控等设施,确保了安全。良好的交通环境,便利的水电网络等硬件设施,也吸引相关企业到社区进行投资,带动经济发展。

三、 结语

促进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与因地制宜、方式创新是不可分割的。不同的区域应该根据自身条件的差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改革创新,走出具备本身显著特征的乡村振兴之路。禹城市夏季社区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社区建设的基本推动力,踊跃配合党和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 依据本地资源禀赋条件,创新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建立起了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实现了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王世龙.我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农家参谋,2018(19):41.

[2]闫宝芳.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浅析[J].经济师,2019(3):165,167.

[3]王軼,熊文.返乡创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6):37-45,154-155.

[4]徐良燕.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3):8.

[5]覃丽彩.新型农村生态养殖模式探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8(10):50.

[6]褚丽华,何传新.农村土地整理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12):8-9.

[7]王燕,刘晗,赵连明,等.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J].管理世界,2018,34(6):12-23.

[8]郭晓鸣,张克俊,虞洪,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J].农村经济,2018(1):11-20.

[9]蒋学杰,蒋琪琪,徐明国.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农业科技创新的路径和机制研究——以山东省莒县阎庄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 (28):203-204,207.

作者简介:

王臻臻,女,山东禹城人,江南大学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管理工程与科学。

猜你喜欢
因地制宜乡村振兴创新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因地制宜 张弛有度
侯俊明教授运用肝胃同治法治疗乳痛症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