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题目的方法

2019-09-12 01:19韦成珍
考试周刊 2019年60期
关键词:解题方法高中物理

摘 要: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中物理运动学的一个核心内容,考试时既可以单独考察,也可以与力学结合,与能量、动量结合,还可以与电磁学结合,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多,且公式间相互联系,解题方法灵活,导致学生解题时容易引起思维混乱,所以需要我们系统掌握。

关键词:匀变速直线运动;解题方法;高中物理

一、 应用基本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有三个(或者说两个,第三个是由前两个推导出来的):

三个公式,一共包含五个物理量,每个公式中都有初速度和加速度,知道其中三个可以求出剩余的两个,解题时罗列出所有题目中已知量和要求量,然后去掉初速度和加速度,如果剩余末速度vt、时间t就选择第一个公式,如果剩余时间t和位移x就选择第二个公式,如果剩余末速度vt和位移x就选择第三个公式。在使用公式时需要注意:(1)三个基本公式的适用条件都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应用基本公式解题时要先明确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应用它们解题时应先根据规定的正方向确定好它们的正负值。

二、 平均速度推论法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v-=v中时=v0+vt2。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在知道位移和时间,或者初末速度的时候,可以求出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和中间时间的速度,解题更简单。

例1:某道路规定,车辆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40 km/h。有一辆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后,经时间t=1.5 s停止,测得路面上的刹车痕迹长为s=9 m,若刹车后车的运动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汽车刹车后的加速度有多大?试问这辆车是否违章?

解题思路:已知总位移和总时间可以求出平均速度,然后利用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和的一半求出初速度,再与限定速度比较。

三、 逐差法

逐差公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Δx=aT2;若已知第m个T内的位移,第n个T内的位移,则有xm-xn=(m-n)aT2。

当题目中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的位移或者位移差的时候,应该优先考虑逐差法。

例2:一物体沿直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测得它在AB、BC、CD三段的时间均为t,测得位移AC=L1,BD=L2,试求物体的加速度。

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交点。

一坐标轴:首先明确所给的图像的类型。即明确图像中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及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二图线:表示物体运动过程中物理量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如速度—时间图像中图线若为倾斜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三斜率:图像的斜率经常表示重要的信息。表示纵轴物理量随横轴物理量变化的快慢问题。如位移—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大小,速度—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

四图像面积:图线与两条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常表示重要信息。如速度—时间图像与横轴包围的“面积”大小表示位移大小。

五交点:如位移—时间图像的交点表示两运动物体在该时刻相遇。速度—时间图像的交点表示此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例4: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在t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S,它在中间位置S/2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t/2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

六、 巧選参考系方法

物体做怎样的运动与选取的参考系有关系。物体在地面运动时常常以地面为参考系,有时选择其他的参考系,题目会变得非常简单。

作者简介:

韦成珍,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解题方法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结合政治高考题型提升复习备考效益研究
百花齐放,多种方法助力中考数学
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多元化的方法举例探索
排列组合的几种解题方法分析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