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

2019-09-12 01:19刘丽
考试周刊 2019年60期
关键词:物理概念中学教学科学方法

摘 要: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能够了解以及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其中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物理的精髓,如果我们把物理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就是构成这座大厦最基本的框架。所以作为教师对于如何教好学生对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是关乎学生们能否学好物理、能否形成创新能力、能否建立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中学教学;科学方法

一、 引言

物理是困扰许多中学生的头等难题,听的时候比较容易懂,在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需要做到的是使学生形成较为清晰的物理概念,并且能够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使学生们的智力、个人学习能力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是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二、 形成较为清晰的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

物理概念是对一类物理现象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人脑中概括和抽象的反映,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抽象化和概括化的思维形式.我们通常需要掌握的物理规律实质是各种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其中包括物理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公式等等知识。

物理概念是物理规律和理论的基础,其中物理规律阐述了物理概念中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比如,当学生对力、质量以及加速度这几个物理概念比较模糊时,那就很难掌握和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又如何谈得上能正确应用它们呢。也就是说,如果不能有各种物理概念来作为基础,就很难形成基本的物理学体系。再来,同样的如果没有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磁感应强度以及电磁感应等一系列物理概念,也同样地会很难形成电磁学体系等等。

三、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基本教学

总的来说,关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方面的教学,特别是对于一些较为重要的基本概念和常见规律的教学时,我们不能单纯地只是使学生知道或死记硬背它们的文字表述或者一些简单的表达式,而是要让学生努力地搞清楚这些文字公式的来龙去脉,仅仅只是简单的背诵现成已有的结论,则对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是很不容易的。

教学过程不仅仅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样也是学生掌握方法、提升能力、接受知识熏陶的一个重要的过程。不过无论是掌握基本知识,还是领会方法、提升自我能力,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和对于平时习题训练筛选等方面,都应充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步步渗透,步步到位,再到点。

例如,“浮力”的基本概念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使学生正确理解“浮力”这一内容,对他们以后力学方面的学习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浮力现象其实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比较容易使他们产生兴趣的一个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物理兴趣的培养,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自己通过观察去探索浮力方面的基本规律。

四、 讲解概念和规律时重视公式应用以及公式成立的条件

例如,我们在进行“杠杆”讲解的时候,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搞清楚“力臂”是什么?它是怎么定义的。考虑这种情况:力的作用点可能到支点的连线之间不垂直。然后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的概念和规律都是我们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现象等直观材料进行抽象化得出的结论。那么我们在获得直观认识的基础上,首先我们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分析、引导,找出这些例举的物体所具有的相同的东西(本质属性),这样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和规律。我一般让同学们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一是討论概念的物理意义,第二是讨论它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第三是讨论概念和相关的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在同学们讨论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把握同学们在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获得正确的理解。最后是如何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物理概念和定义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正确地运用。对于一些典型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示范和同学们共同讨论,深化同学们对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习题练习,进一步帮助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找出解决方法。

五、 学会应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是我们在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同时也是对于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大量数据发现只有通过灵活运用,学生才能够真正地掌握概念;同时,在运用时学生才能将理解概念的缺陷暴露出来,以便于能进一步完善对概念的深化和理解。

在概念的运用中,要避免通过大量习题机械训练的方式。应该给学生提供具体、丰富的物理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概念分析、判断简单的物理现象,解决贴近生活实际的物理问题。例如初二上册学过“密度”这一基本概念后,可以向学生提问:质量2 kg的钢球,切去1 kg,它的密度是否发生变化?此时可能会有学生回答道:质量减少一半,密度肯定也是原来的一半啊。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的大小有何关系。通过分析,让他们得出密度没有变化的结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的理解,同时也进行了分析方法的初步训练。

对于一些物理规律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还需要他们能够掌握,只有掌握物理规律才能够运用它们去解决问题。在运用规律的过程中,需要将抽象具体化,这是认识上的第二个“飞跃”的过程。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创造力。

六、 结束语

教师应该根据各种物理方法的地位、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接受水平,合理地显化物理方法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提高物理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邓国和.如何在新课改下教好物理课[J].中外教育研究,2010.

[2]方玉田,邢永忠.物理概念在物理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物理知识,2003.

[3]邢红军.高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8).

作者简介:

刘丽,四川省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空间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物理概念中学教学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在物理核心概念学习进阶中的作用
“四个全面”蕴含的科学方法对政治工作的启示
浅析高中教材中几组易混淆的物理概念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展现语文魅力的课堂教学五问法
基于学讲计划的物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