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挑战与应对方针

2019-09-12 12:19林思丽
大经贸 2019年7期
关键词:走出去挑战

林思丽

【摘 要】 交通设备的彼此联通是“一带一路”的基础,而中国高铁为其主要载体,俨然为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域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活跃十足血液,不仅架起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政治、技术、文化的沟通铁路,还架起了两国甚至更大范围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灵铁路。目前,中国高铁“走出去”已取得傲人的成绩并交出亮丽的成绩单,但是机遇与挑战二者总是同时存在的。面对国际市场上未知的挑战与威胁,面对挑战,我们应当及时作出应对方针,共同推进中国高铁走向国际化。

【关键词】 中国高铁 挑战 应对方针

1挑战

1.1国际市场竞争博弈激烈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高铁活跃时长相对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德国等较短,即在高铁制备的相关标准的可接受程度和影响度较小。因而,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中国高铁“走出去”举步维艰。比如,德国西门子在2017年下旬发布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在铁路模块上将会进行合作的通知,这无疑是强强联手的局面。在媒体问及有关此事细节的内容时,西门子CEO则表示,“在面对亚洲正在蓬勃崛起的玩家,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国际间的竞争力”。 2018年中旬,西门子在国际市场推出了新型高铁列车“Velaro Novo”,此列车从研发起已历时5年,他们希望凭借此项创新型技术抗衡中国高铁。继马来西亚政党毁约后,中国高铁事业在国外持续吃“闭门羹”,此前又一国家终止与中国高铁的合作意向[1],转向走入德国西门子的大门中。尽管我国高铁取得了傲人的成绩[2],但也不可以忽视与强国之间的差距,也存在一些短板,如尚未形成高认可度的中国标准,尚未完全摆脱对核心技术问题的依赖等等。因此展现未来几年,中国高铁将在海外市场上面临着空前激烈的挑战。

1.2政治环境及社会制度差异

中国高铁要“走出去”,其东道主国家的政治环境、社会制度差异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一带一路”是我国提出的一项秉承共享、共赢为准则的经济发展倡议,但不是所有国家都认可这项倡议,一些国家仍抱有防备心理。而且,各个国家都有着自身的社会制度、政策战略、文化习俗等,且追求利益的关注点不同,而这些恰恰都是我国在推进高铁“走出去”所遇到的障碍。

比如,2014年下旬,中泰宣布在高铁项目上将共同合作。而后泰国就协仪中的贷款利率问题与雅万高铁相比较偏高,导致谈判出现瓶颈,项目的进程停滞不前。半年后日本以提出的方案中贷款政策比我国的更加优惠的方式插足此次高铁项目,从而争取到了与泰国合作的施工权。因此,泰国时隔一年即2015年6月宣布与中国终止合作,毁约中-泰高铁项目,这无疑也掺杂着政治因素等。除此之外,发展中国家是中国企业投资的主体[3],他们往往会存在政治局势不稳、政党更换频繁等,经济条件与法律法规与我国存在巨大差异等,文化情怀宗教信仰等问题,这些都会使得高铁项目在实施过程受到阻碍,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中国名声,同时也增大了我国企业在外投资的风险[4]。

1.3融资问题严重

中国高铁是战略性、资金密集型基础产业,其建设工程浩大、建設周期长,而充足的资金就充当了高铁建设的粮仓。然而,高铁还具有初始投资金额庞大、投资回报低速率且高风险等特征。在拥有新兴技术和雄厚的资金链的发达国家中,他们常常采用技术输出、装备出口等经营模式,极少参与到修建或全程运营的过程。固然,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战略合作伙伴大部分属于中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修建高铁时难以一方全部承担所需资金,往往附以承建商 “带资承建”的要求或者提供融资的经济渠道。例如,2012年中国建筑公司承建的万象——昆明高铁工程,这条铁路将会成为泛亚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8],中资银行提供的融资高达70亿美元。但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中国高铁“走出去”一直采用传统的借新债还旧债的滚学球的融资模式,必将因资金链短缺以压垮中国。即使采用ABS资产收益证券化融资模式或者是TOT“移交——经营——移交”的融资模式也好,也无法长期实行,因为这往往受高铁的运营收益、维护成本等资金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投、融资瓶颈能否得到有效突破也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巨大挑战之一。

2应对方针

2.1完善中国标准体系,加强国际认可度

21世纪是知识分子奋进的时代,中国需要紧抓机遇,在激流勇进的竞争环境下,必须中国标准体系进行改进、创新并填补相应漏洞,坚定不移走绿色环保可持续道路,加强中国高铁建设国际认可度,从而推动中国高铁走向国际标准化。对此,我们可以分几步走:第一,增大科研开发投入力度,引进并创新强国的领先技术,增强对关键零件与核心技术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我研发能力,坚持打造“中国创造”的名片,从而抢占此行业竞争的“制高点”,成为国际高铁行业的佼佼者。第二,为东道主国家提供并培训技术创新人才队伍以及精通法制体系、铁路设计、建设规范标准等人才,并有意识地宣传中国高铁标准,让他们慢慢地知道并接纳中国高铁标准,从而潜移默化地达到提升中国高铁标准的名声的目标。第三,踊跃参与形式各异的国际交流项目,加强与国际标准组织以及铁路组织的联络,并通过国家领导人等有意识地宣传中国标准,进而推动中国高铁走出国门。

2.2完善高铁产业体系和提升技术发展水平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面对高铁强国的步步紧逼,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完善体系,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时刻保持危机意识。首先,“以质取胜”是我们的强有力的口号,我们绝不会让劣质的材料、敷衍的技术进入高铁行业中;坚决在研发、设计、制造、建工等各细节方面把好质量关卡,努力提高铁路质量,打造“中国高铁”的良好口碑。其次,在严把质量关卡的基础上,也要关注销售、运营维护等行业服务方面,完善高铁产业的体系以及增强行业的配套装置。最后,要看清与强国之间的差距,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技术发展水平,建立面向国际交易舞台的“动态”产业链,逐步形成成熟的高铁行业运行模式以及建设高安全、高环保的中国标准。

2.3重视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做好经济风险规划

中国高铁是战略性、资金密集型基础产业,其建设工程浩大、建设周期长,耗资庞大。近年来,略有国家常因政局动荡、经济链断层等原因中断了与中国高铁行业的合作,而中国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因此,在与一些国家合作高铁建设项目时,应先提前深入了解该国家的国情政策、经济情况、法律法规等方面,并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对项目前景和投资回报,以及做好风险规避。其次,针对合作国家的实际情国际,应理性选择恰当的项目融资方式。此外,我们国家可以为该国输送相应的人才队伍,以便更好地进行规划咨询、投资融资、环评风险等进程,减少贸易壁垒,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冲突而影响两国建交,借此可以增强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抗压抗风险能力。最后,国家方可设立“高铁项目海外投资风险基金”,提供高铁“走出去”专项资金支持,以应对各种突发经济情况。同时不断增强中国软、硬实力,为在国际市场的筹、融资提供谈判的底气,以便更好地争取更强大的国际金融机构支持,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8]。

【参考文献】

[1] 刘战鹏. 中国高铁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研究[D].  2015.

[2] 袁玉青.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中国高铁外交探析[D].  2016.

[3] 邵洁. 我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法律制度保护研究[D]. 中国海洋大学, 2012.

[4] 闫丹. 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及对中欧关系的新影响[D].

[5] 徐飞.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十大挑战与战略对策[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6(14):58-78.

[6] 冯鹏程. 借助资本运营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J]. 中国经贸, 2012(12):46-47.

[7] 李海宝. “一带一路”建设与我国当前外交战略调整的关系研究[D].

[8] 蔡武. 坚持文化先行 建设“一带一路”[J]. 求是, 2014(9):44-46.

猜你喜欢
走出去挑战
我来挑战(二)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