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革命的历程看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政策思想的科学性

2019-09-12 12:19唐艳
大经贸 2019年7期
关键词:根据地毛泽东革命

唐艳

【摘 要】 毛泽东政策思想是毛泽东六大独创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它都深刻指导着广大党员干部不懈奋斗与实践,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毛泽东政策思想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而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是其中的光辉典范。回顾中国革命的历程,我们更能感受到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政策思想的科学性。

一、中国革命的历程证明了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科学性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建党伊始,我们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但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传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以后,要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并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这就必须根据中国国情,独创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能照抄照搬外国经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但当时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由于中国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再加上中国共产党刚成立不久,在各方面还很不成熟,对于中国革命的许多重大政策策略问题认识不清,导致了“大革命”归于失败。“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革命形势暂时转入低潮。新形势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中国革命往何处去? 中国革命的道路应该如何走的严重问题。按照马列主义一般原理和共产国际指示,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的工作重点是放在中心城市的工人起义上。这是符合欧洲国家的国情和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的。事实上,在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上,也只有城市工人起义的经验。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和德、匈、捷、波、保等国的革命也都是以城市工人起义为主,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来看也都是以城市工人起义为重点。所以在历史上无论中外都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毛泽东早期也是在安源、长沙、衡阳等地专心致志从事工人运动。

但以大城市为中心的武装起义均以失败告终,这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始重新思考革命道路问题。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分析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论证了红色政权的存在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涨的重要因素,其中核心内容是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以及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1936年到1939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理论著作,从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特点和主要形式,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成熟。1938年11月,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1]从而确立了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政策策略思想。因此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创造了发展农村根据地的完整经验,而且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出了说明。

二、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第一,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第二,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派遺自己的先锋队深人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人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获得广大的群众基础,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样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特殊国情决定的。

第一,近代中國是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

第二,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大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

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第五,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三、新时代下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意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没有囿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阐述的革命理论,而是实事求是地认真探索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在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生死存亡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开辟的这条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最终引领革命走向成功。这是以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造出的光辉理论。之所以能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毛泽东秉承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馬克思主义的态度,在与教条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要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即实事求是。

同时这一理论更是一种创新精神的体现。当时无论从中外历史上均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因此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但毛泽东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的眼光和勇气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敢于突破习惯思维的束缚和革命发展的一般道路,勇于创新,因此才诞生了这一光辉理论。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生生不息、稳步前进的强大动力所在。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一个国家发展的快慢与其创新程度的高低更是有着直接关联,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把握住发展机遇,加快建设脚步,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一系列高精尖产品的问世,实现技术转型。

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科学性就在于意识到了在中国进行革命必须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我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认真贯彻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将创新带来的成果更多应用于农业、农村、农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揭示了我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了无产阶级如何在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实现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问题。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理论,凝聚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和深切体验,凝聚着冲破教条主义的理论禁区、勇敢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也凝聚着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强烈的求实和实践精神……不仅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对当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顾它的理论形成过程,它所蕴涵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精神;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革命意识都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继续发扬光大,继续指引着党和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2页。

猜你喜欢
根据地毛泽东革命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1949,毛泽东点将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