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动作教学模式在3-6岁幼儿基本运动能力教学中的运用

2019-09-16 09:37温健翔汪作朋薛铭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仿生学动作运动

温健翔,汪作朋,薛铭

前言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它肩负着国家未来发展的使命。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把更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应用到学前儿童教学当中。我国也陆续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可见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但我国幼儿教育处于萌芽阶段,幼儿的体育活动的不足,开展过于单一,家长普遍持有“重文轻体”的态度,在不经意之间违背了孩子的成长定律,基于体育仿生学角度对当前幼儿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仿生动作对幼儿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并试图通过这种分析为幼儿体育教育开拓新视角,推进幼儿体育教学良性发展的测试方案。

1 体育仿生学的定义及发展概况

1.1 体育仿生学的定义

体育仿生学是人们通过对生物原型的模仿,即通过模仿生物的优异形态、独特结构和高超的机能,以探索增强人民体质,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生物科学、体育科学、及其他一些相关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产物[1]。生物经过进化已经能够很好的适应特定的环境,人类通过观察模仿某些动物的运动形态可以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设计出了更加成规模的运动模式。仿生动作是指模仿生物的运动方式进行练习以达到调节运动机能为目的,身体动作更倾向于进行不对称运动,来激活髋部、躯干与肩部纵横交错的深层肌肉群,并极大地降低运动损伤。

1.2 体育仿生学发展概况

1.2.1 国内体育仿生学的发展概况

对于仿生动作或者仿生学在体育运动的运用,我国虽没有明确的论述,但是我国古代相关的记载却有许多,如武术中的“猴拳”、“螳螂拳”等等,以及三国时期华佗开创的传统养生功法《五禽戏》,其中所涵盖的“虎、鹿、熊、猿、鸟”五种功法,分别对应的威猛、安舒、沉稳、灵巧、轻捷,使人体的肌肉和关节得以舒展,是仿生动作的前影,视为强身健体的瑰宝。如今随着体育仿生学的发展,已不再是简单的模仿生物原型,而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种领域,如运动医学仿生当中的人造器官、人体运动控制仿生中的各种运动技能的反馈调控、体育建筑仿生中模拟生物精巧建筑结构兴建的体育建筑,如“北京鸟巢国家体育场”,“悉尼歌剧院等”、器械仿生中的各种体育运动器械,如“游泳潜水项目中的脚蹼”等,对现如今我国体育运动、医疗及建筑的发展奉献了杰出贡献。

1.2.2 国外体育仿生学的发展概况

人类模仿动物开创了许多运动,例如:古希腊人在摔跤中模仿熊类的动作;起源于英国的拳击是效仿灵长类动物发情时的搏斗;起源于欧洲的高低杠是效仿猿猴树上荡秋千等,赛跑跳跃和铁饼标枪等田径运动源于追踪和投掷等狩猎活动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改善。日本在长跑界里具备了世界一流水平,日本早稻田大学田径部曾经仔细观察鹿上下坡的动作,发现鹿上下坡需要很大力量,动作难度大,最先提出“山坡训练法”,现已广泛的应用在田径教学领域。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双生子爬梯试验》,这个实验反应了通过人为训练来加速孩子的发展,只能适得其反,家长应遵循孩子在成长发育期的自然规律。

2 我国幼儿体育的发展现状

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园课程分为五大领域,把动作发展规划到健康领域,应以人类基本动作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健康教育的实质内容则是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内容应符合以幼儿后继动作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旨在促进幼儿在体、德、智、美的全面协调发展。可是通过调查发现幼儿体育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大部分幼儿园体育教育观念落后,普遍出现重文轻体的现象,幼儿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展过于单一,可提供幼儿活动的场地小、器材少。2.师资教学队伍能力不足,缺少专业领域认知。教师过于注重孩子的安全,大部分教师不愿也不敢开设体育课程,幼儿的自主性长期缺乏锻炼。3.家长的态度问题,怕孩子受一点伤害,让幼儿一直处在“襁褓”当中,不利于教师组织体育活动,孩子的运动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需要社会关注,教师及家长足够重视、理解与支持。

3 仿生动作在幼儿基本运动能力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依照《发展指南》中提出就如何实现幼儿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给出相关教育目标指示,3-4岁幼儿能沿地面直线或较窄的低矮物体上走一段距离、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秉持着“慢即是快、简单而不失深刻的教学理念”;4-5岁能以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快乐大于训练、鼓励大于纠正的教学历理念”;5-6岁能在斜坡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的行走,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地爬潘登架,达到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体验成功与失败,自我意识、同伴意识、规则意识的养成”。(如图表1)

秉持着简单性、循序渐进性和教育教学与幼儿年龄需求相适应的原则,3-4岁幼儿的身体特征是速度慢,平衡性差,易跌倒,仿生动作中鸭步、蟹行是以四肢着地的形式锻炼身体平稳、双脚灵活机能,符合儿童发展需要。4-5岁幼儿能够助跑跳过一段距离,但是动作协调性相对较弱,可针对性的开展虎踞、轻度蛙跳等仿生动作弥补这一特性,提升大腿肌肉和髋关节力量来加强协调性,幼儿到5-6岁时平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能够比较自然协调的完成多种复杂运动能力,可开展对技术动作要求相对较高的熊奔、蜥蜴爬等仿生动作,充分地锻炼手臂、腹部和胸部的肌肉,加强躯干稳定性,提升四肢流动性并训练到全身协调。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函进程中的个别差异切记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4 仿生动作教学模式对幼儿教学开展的优劣势分析

4.1 优势分析

4.1.1 促进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讲学问,还要注重如何启发孩子,当孩子学习兴趣达到很浓的时候,再传授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充分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老师同样也会更佳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当中。要想让幼儿体育教育不在是单一的、枯燥乏味的进行,就要牵住幼儿教育的“牛鼻子”。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体育仿生学能够以生动形象的展现方式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引导孩子的实践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模仿能力,极大的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能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它就是幼儿体育教育的主峰,教育就要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表1 体育仿生动作测试标准与适用年龄

4.1.2 提升幼儿身体素质水平

在如今国内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们往往忽视了爬行阶段,而仿生动作却能够弥补这个漏洞,在老师的指导下儿童模仿动物的运动方式来提升基本运动能力运力,使幼儿体育教学不在枯燥乏味,这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来说是浑然天成的一件好事。某些特定的仿生动作能够提升儿童运动机能,增强协调性、伸展性、灵敏性等,还能改善心肺功能及心机供氧量,提高心机排血力并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仿生动作对儿童脑部生长发育中发挥着特殊功效。

4.1.3 优化完善幼儿特色体育课程

在未来,占据我国学前教育产业六成以上市场份额的民办教育要想单凭质量求生存是很难的,因为目前我国幼儿园正在像同质现象发展,所以无论是公办园还是民办园一定要以

“特色生存”,它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把体育仿生学融入到幼儿体育教学当中,能够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提供教学改革思路,构建出新的教学方法来改善目前现状。

4.1.4 政府的政策支持

全面“二孩政策”实行以后,幼儿出现新形势人口高峰,到2020年幼教行业规模可超过7000亿元,政府必定更为重视对学前儿童教育的投入,抓住发展的大方向会给幼儿教育提供极大的发展机遇,幼儿体育教育更是必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在当下时期抓住这个关键节点把体育仿生学引入到幼儿教学当中势在必行,意欲在教育产业谋求发展,越早布局抓住机会就更容易赢得先发优势。这样才能让幼儿体育教育达到真正的“腾龙换鸟,凤凰涅槃”。

4.2 劣势分析

4.2.1 幼儿体育仿生学受自身局限性所影响

尽管体育仿生学已被广泛的应用到医学、建筑、体育竞技等领域当中,但是在国家高度重视幼儿体育教育的背景下,体育仿生学却没有在幼儿教育中得以展现,受到了自身局限性所影响。政府对幼儿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公办幼儿园难以承担起全部3-6岁全体幼儿的教育,市场的空缺为民办学前教育提供了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幼儿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能力良莠不齐,体育素养欠缺等等。儿童缺乏独立思维能力,自制力比较欠缺,从众心理也比较明显,错误动作比较多。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孩子,教师如果监督管理不当,形成散乱的组织,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进展,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函进程中的个别差异切记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而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特点也是一把双刃剑,学生积极兴趣增加,同时,游戏化倾向严重,到演变成“自由化”,孩子们一味地追求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忽略了教学真正的意义。

4.2.2 目前国内幼儿体育教育市场“羊群效应”明显

“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起步晚、起点低,国内儿童体育市场错综复杂、缺少主心骨,各个幼儿园举开展的体育教学普遍是以陈旧的理念照搬照抄,缺少创新,偏离了要以教学过程为核心导向的幼儿体育教学目标。应根据幼儿的体质特征、健康监测指标来研制出专门针对幼儿体育评价指标,否则体育教学必然陷入空转、流于形式。

4.2.3 家长保守于陈旧的幼儿体育教学模式

孩子们从出生开始,父母们就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比较谁家的孩子先会走路,用学步车来加快儿童学步的进度,儿童的爬行阶段却往往总是被忽视掉。仿生动作中就是以爬行为主要锻炼目标,因为爬行可以让大脑与小脑之间通过神经相互联系,充分的配合,从而使脑部神经得到充分的锻炼,促进儿童脑部发育。家长们从孩子的幼儿时期就迫切的想让孩子更早的“先人一步”。为了让孩子的文化课“不输在起跑线上”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补习班,坐在教室里学习,室外活动少,总是忽略了孩子的运动,导致了身体素质下降,违背了孩子的成长定律,长大以后弯腰驼背、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屡见不鲜。

4.2.4 非义务教育幼儿园办学过于利益化

如今我国经济飞快崛起,而幼儿教育正处于刚起步的萌芽阶段,非义务教育幼儿园作为学前儿童教育的主力军随之崛起,可是有些私立幼儿园办学过于利益化,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减少开支,体育教学环境、设备、器材达不到标准,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4 结论

体育仿生学中的仿生动作与幼儿动作发展的教学目标相符,仿生动作教学模式设计的关键在于幼儿身体素质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幼儿的平衡能力,力量、动作协调、灵敏等,但是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幼儿体育教学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良莠不齐,师资力量薄弱、体育素养欠缺等方面的不足。因此,我们认识到只有把握住政府大力支持的时机,继续利用现有的经验和资源的情况下加强教师队伍的经验建设,完善课程中的情境导入,力争脑力与体力相结合,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学前儿童体育教学课程,建设体育仿生学的师资队伍,推广符合中国本土化的幼儿体育仿生学机制,构建良好的教学场所,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教学产物,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

猜你喜欢
仿生学动作运动
下一个动作
不正经运动范
人体仿生学装置
鸡的仿生学应用
仿生镜片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仿生学在农机减阻中的应用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