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双容积重建对颅内动脉瘤即时栓塞治疗前后评价的研究

2019-09-16 03:21陈胜基宋伟健沈比先高德宏
人人健康 2019年17期
关键词:弹簧圈容积栓塞

陈胜基 冯 柳 杜 亮 姜 梅 宋伟健 沈比先 高德宏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 广东 深圳 518000)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病因,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非常容易引发各种不良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2]。在诊断血管性疾病“金标准”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基础上,当前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是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传统栓塞介入治疗当前仅能满足一般的全脑血管造影及简单的旋转三维造影,对于细微的血管或动脉瘤显示仍有部分局限性存在。虽3D重建图像基本可以满足动脉瘤诊断需求。但单一血管造影(2D)始终无法更好的判定瘤体与周围组织或血管的细微结构关系。我院利用西门子Artis ZeegoⅢ DSA设备,依托该设备的双容积重建先进新技术,可以更好的判断定瘤体与周围组织或血管的细微结构关系,可更准确的判断及评价治疗效果,有效的提高栓塞手术的成功率,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1月至2018年6月我院经血管内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中83患者,其中男32例,女51例,男女比例1:1.59;年龄43~74岁,平均56岁。对照组41例,实验组42例。

1.2 设备 德国西门子公司Arits ZeegoⅢ数字减影造影系统、Syngo Workplace后处理工作站、美国麦林克劳特公司Angiomat lllumena高压注射器,对比剂采用300mg/g碘海醇注射液。

1.3 方法 所有病例先行全脑血管造影明确动脉瘤位置后,超选择进行动脉瘤栓塞治疗,随机分别采取对照组传统多角度造影方法及实验组双容积重建方法。41例对照组病例根据放大的多角度造影图像观察确定动脉瘤栓塞填充效果。实验组对所在血管使用造影管进行3D-DSA旋转血管造影,旋转序列将采集±100°角度图像,在固定患者头部并定位正侧位图像确定居中位置后,按住曝光手闸自动先旋转采集蒙片200°图像,再采用射线延迟1s联动注射模式自动采集200°造影图像,可取得包含蒙片、造影片、减影片在内的三组影像数据,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对比剂流速分别为4ml/s和3ml/s,单次造影总量分别为15ml和12ml。42例实验组将3D-DSA旋转序列全部数据传输至Syngo Workplace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双容积重建,可直观任意角度即时观察栓塞物及对比剂填充效果,评价过程中可多次进一步继续栓塞以达到满意效果。

2.结果

83例动脉瘤栓塞病例均以栓塞治疗过程最后次对应评价方法造影图像数据分析,其中全循环动脉瘤76例,后循环动脉瘤7例,有明显瘤颈的动脉瘤69例,广基底型动脉瘤6例,不规则型动脉瘤8例。随机采取传统栓塞测量方法对照组41例,采用双容积重建技术即时评价实验组42例。对照组41例患者中29例(70.7%)可见栓塞物填充基本完全填充,12(29.3%)例动脉瘤瘤体及瘤颈处可见对比剂显影(其中4例为广基底型,5例为不规则型)。实验组瘤体完全栓塞37例(88.1%),5例(11.9%)动脉瘤内有对比剂显影(均为广基底型及不规则型),双容积重建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动脉瘤内栓塞物位置及比剂是否显影,对判断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后的效果有一定帮助,较传统栓塞术后评价模式更直观,即时评价效果显著。

3.讨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临床症状较为严重,致残和致死率较高,因此近年来临床主张对颅内动脉瘤采取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3]。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4]。当前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手术治疗和介入栓塞方案的制订依赖于脑血管DSA的影像质量。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的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结构,瘤颈及载瘤动脉和附近血管的关系,为介入栓塞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图像和数据[5]。

传统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超选择放大造影后,无法将对比剂及栓塞物影像良好的区分开显示,弹簧圈等栓塞物影像图像采集时也用数字减影技术去除掉,如果动脉瘤未被栓塞物完全栓塞,动脉瘤内的对比剂图像容易被其他血管图像遮盖重叠而产生误判(图a所示)。而双容积重建技术可以可以用不同颜色区分弹簧圈栓塞情况及与瘤颈及血管之间的关系。

双容积重建临床优势:①清晰区分对比剂充盈的血管、栓塞物等高密度组织或物体(图b所示)。②直观显示栓塞过程中的血管与瘤体之间的关系,阈值可以分开设置。所以不需要像传统3D-DSA那样兼顾血管和骨质来设置阈值)。③直观显示弹簧圈等栓塞物在血管内的位置。④在复杂的血管解剖条件下,评估弹簧圈释放情况(图c所示)。⑤可评估对比剂充盈的血管内显示钙化组织[6]。

总之,双容积重建技术能够更好的发现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后的情况,并排除金属伪影的干扰,提供更直观、清晰的重建图像,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术后评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7]。DSA双容积重建技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前及术后的即时评价效果显著,将指导颅内动脉瘤栓塞手术,以减少栓塞耗材使用数量,降低患者治疗费用,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弹簧圈容积栓塞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输卵管栓塞后弹簧圈脱落2例
巧求容积
截断的自适应容积粒子滤波器
不同容积成像技术MR增强扫描对检出脑转移瘤的价值比较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头颈部富血供肿瘤的术前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