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毒力非洲猪瘟病毒猪的同居试验

2019-09-16 08:45禚宝山章红军范鹏程欧士利冯佩平摘译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9年7期
关键词:非洲猪瘟感染抗体

禚宝山 章红军 范鹏程 欧士利 冯佩平摘译

摘  要:自2007年以来,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在东欧的猪群中持续流行,俄罗斯联邦在中部和南部地区已发现两个非洲猪瘟流行区。中毒力至低毒力ASF病毒分离株在地方性ASF感染区域中循环。为了提高人们对于ASF病毒感染恢复动物中病毒传播的知识,本试验进行了体内研究。用ASF病毒NH/P68毒株感染4只家猪,在感染72 d后在同一猪栏中引入另外2头健康猪进行同居。ASF感染豬发展成温和型ASF,研究人员从感染猪的组织中分离出了ASF病毒,直至感染的第36天、第65天、第99天和第134天安乐死。同居猪表现出轻微的临床症状或没有临床症状,但血清呈现ASF病毒抗体阳性,研究人员在感染后28 d检测到短暂的病毒血症。同居猪的病毒传播发生在同居后4周,原发感染后的3个月。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设计出能够对抗ASF的更好、更有效的控制方案。

关键词:非洲猪瘟;低毒力;感染;抗体;猪

中图分类号:S85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9)07-0040-04

一个地区的猪群一旦确立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流行并具有广泛的临床症状和未来发病预期,猪群中感染超过一个月的猪可以从感染中恢复过来,但会保持亚临床感染状态。虽然研究人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进行了多次有关ASF的猪体内试验,评估了幸存猪的体内为什么能保留该病毒并存活,但仍然不知其中的原因。1960年,ASF在葡萄牙流行,8年后分离到毒株NH/P68,但已经是弱毒株,这可能与病毒传播过程中毒性减弱有关。ASF病毒BA71V毒株于1971年在西班牙分离到,其已经能适应Vero细胞培养。

欧洲机构在研究ASF病毒在幸存猪上的传播时,选择低毒力的ASF病毒NH/P68株(1968年葡萄牙毒株)进行猪体内传代研究,发现了感染后无症状及未感染的猪,并评估了病毒的传播。

1  材料及方法

西班牙的Gallardo在P3实验室使用葡萄牙的ASF病毒NH/P68毒株感染猪,编号C1、C2、C3和C4,病毒含量105 TCID50/mL,肌肉注射1 mL,72 d后,编号为CC13和CC14的猪与其同居,每天统计7种症状的临床得分,并汇总每日的临床得分表(表1)。采血检测猪的ASF抗体变化。

接种后,分别在第0天、第4天、第8天、第11天、第14天、第18天、第21天、第30天、第37天、第44天、第52天、第58天、第65天、第72天、第79天、第86天、第93天、第100天、第107天、第114天、第121天、第128天和第134天进行观察。对症状明显并安乐死的猪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ASF病毒。

2  结果

研究人员对编号为CC13和CC14的猪于同居后的第62天和第42天实施安乐死,感染猪安乐死的时间是感染后的第35天(C1)、第65天(C4)、第99天(C3)和第134天(C2)。同时对这些猪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记录体温变化(图1和图2)和病毒检测。

研究人员在肝脏、脾脏、扁桃体、心脏、肺脏、肾脏、关节和下颌下关节内组织、咽、腹股沟、隐窝、肠系膜、纵隔、脾、肾和淋巴结等组织或器官中检测到了ASF病毒。

感染的猪出现了不同的临床症状:C2号猪表现出亚临床感染,其他3头猪的临床症状强度为C1号猪>C3号猪>C4号猪。主要临床症状有:反复性短暂发烧(以C1号和C4号猪为主),关节肿胀(中度至重度),皮肤发红的区域变得僵硬和坏死(图3),体重逐渐减轻,一个月内发生痉挛性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在C3号猪最明显)。在病毒接种后第35天(C1号猪)、第65天(C4号猪)、第99天(C3号猪)和第134天(C2号猪)剖检时都检测到了ASF病毒(图4),C1号猪和C4号猪发现了肉眼可见的病变。

Portugal报道,相关人员在伊比利亚半岛对正常猪群接种了40多万头份的减毒ASF疫苗,结果引发非典型的ASF感染。有证据表明,ASF病毒阳性血清对ASF的抵抗作用不明,尸检时可发现主要由慢性纤维蛋白组成的心包炎和干酪样坏死以及钙化的肺部,这与肺炎的存在有关(图5),Pan指出这样的慢性病的伴发症状和病变经常被认为是细菌继发感染引起。感染低剂量或低毒力病毒的猪群在经过多年后,将出现与之适应的毒株。

3  讨论

3.1 全程无症状猪

C2号猪在感染ASF病毒后一直无临床症状,在第8天时检测到抗体反应并持续到第134天,外观无临床症状可能与低水平的抗体有关;研究人员未在组织样本中检测到ASF病毒,在无症状猪检测到的特异性抗体滴度比在慢性感染猪中检测到的抗体滴度要低。但是,在生产中,它们的数量可能比较少。

3.2 发病后存在感染能力

猪患有慢性ASF症状14 d后出现病毒血症和发烧,并检测到高水平的抗ASF病毒特异性抗体和传播病毒的能力,对生产影响大。通过引入的阴性猪试验,研究人员发现慢性ASF病毒感染猪能将ASF传播给易感猪群,病毒很容易传播,这可能是由于在猪的呼吸道中存在感染性ASF病毒。Carvalho研究表明,ASF病毒中等毒力株感染后的耐过猪在70 d后仍能通过口咽进行排毒,并有感染能力。

本试验证明,感染3个月后恢复为无临床症状的猪仍然能够将ASF病毒传播给抗原检测为阴性的猪群。一些研究已经证明当ASF在当地成为地方流行性猪病后,亚急性、慢性和亚临床感染也会发生,死亡率下降,这可能与获得性免疫增加有关。Penrith指出,这种症状变化后将难以识别,猪群可能表现为发育迟缓或消瘦,甚至可能出现类似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Ordas报道,巴西等受影响地区、伊比利亚半岛(1979-1981年)的实地研究揭示新爆发的疫情分别为3.5%和0.6%,由症状刚恢复的血清阳性家猪引起。

3.3 亚临床感染猪的后续发展

目前,多项研究已经证明,ASF发病地区出现亚急性和慢性病程的病猪数量在增加,亚临床感染也会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亡率在下降。Sanchez-Vizcaino证明,ASF发病地区也会出现难以识别的感染场,感染可持续数月,但无特别明显的症状,甚至可能出现类似猪圆环病的症状,表现为发育迟缓或消瘦,或类似其他疾病的表现。

4  结论

ASF病毒弱毒株仍有感染力,有的猪天然耐受,但有的猪带毒不发病,但能表现感染力,抗体高低与症状表现关系不密切,同居猪的ASF病毒抗体产生需要21 d时间,而接种感染猪的抗体产生只需4 d,体温达到高峰的时间差距达60 d。该试验证明,人们可以通过加强检测来辨别猪场的隐性感染,并能进一步降低隐性感染猪形成新的传染源。

猜你喜欢
非洲猪瘟感染抗体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意义探讨
全国唯一人源化抗体小鼠 进入药物开发应用阶段
双汇遭遇“非洲猪瘟”
我国东北首现“非洲猪瘟”,食用患病猪肉会致死
猪科宿主对非洲猪瘟传播的作用比较
一种用于抗体快速分离的嗜硫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四川省非洲猪瘟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