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弘扬斗争精神

2019-09-17 10:11张迪
求知 2019年9期
关键词:共产党人牢记斗争

张迪

回首70年前,在全国革命即将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候,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这段话至今仍深深地启示着我们,如果仅仅因为某一方面某一时段的胜利而沾沾自喜,那么我们就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必将丧失对全局的把握、对未来的谋划,丢掉原则、丢掉党性,丧失斗争精神,与人民群众渐行渐远。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一方面是为了鼓舞广大党员干部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勇于斗争,战胜困难;另一方面更是为了警醒广大党员干部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之际、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面前,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要时刻保持“永远在路上、一刻不停歇”的战斗状态,继续为民族复兴踏实奋斗,永远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价值遵循。

一、中国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四种鲜明特性

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在斗争实践中形成了四个鲜明特性:人民性、彻底性、方法性和自我革命性。每一位合格的共产党员都应具备这四个特性。

人民性是共产党人斗争精神首要的、根本的特性,是斗争精神的核心内涵。共产党人的斗争不是为了个人私利的斗争,更不是为了“食利者”阶级利益的斗争,而是站在人民立场上的斗争,是为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斗争。《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私方可无畏,无畏才能心无杂念、勇往无前。斗争精神的人民性让共产党人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获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全力支持。

彻底性是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重要属性和原则。彻底性指的是共产党人不干则已、一干到底,干事创业有始有终、善始善终,从不虎头蛇尾。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有耐心、有恒心,绝不像其他阶级的政党那样,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方法性是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必要属性。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斗争的方法性就是指共产党人在同一切事物斗争的过程中要懂得善于斗争,斗争不是争强好胜、争勇斗狠,更不是盲目冲动、毫无根据、漫无目的、“一根筋式”的牛脾气,而是要掌握斗争的艺术,即在整个斗争过程中,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灵活善变、掌握主动。

自我革命性是共产党人斗争精神区别于其他政党最鲜明的特性,是共产党人永续性的强大源动力,是斗争精神的灵魂。共产党人的斗争不仅仅是与外在客观人和事物的斗争,更是自己与自己的斗争,即辩证地否定自己,实现自我扬弃。自我革命性是共产党人得以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秘密所在,它使得共产党员敢于刀刃向内,向自己开刀,面对顽瘴痼疾时具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毅力;始终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俱进地创新自己的思想、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练就新本领、壮大新胆识,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二、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优势和制胜法宝

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这样评价马克思:“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斗争。”马克思正是靠着这样一股斗争精神才创立了指引全人类走向光明的具有无比真理光芒的马克思主义,并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历史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发扬斗争精神的历史。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在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年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要目标是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建立新中国。为此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不仅穿草鞋、睡荒野、吃糠咽菜、爬雪山、过草地,还要面对敌人的残酷杀害。中国共产党人在付出巨大牺牲以后,终于找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成功地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充分发扬斗争精神,成功地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政治前提。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声望,使得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再随随便便地用武力来威胁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中国社会最深刻、最广泛,也是极其成功的一次改革,使中国人民彻底摆脱剥削,自己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人凭借着敢为人先、自力更生的斗争精神,成功地研制出“两弹一星”,在世界政治格局中实现了战略制衡,彻底保障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基础。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依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决破除一切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扬斗争精神,与一切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思潮和行为作毫不妥协的斗争,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不跑偏,确保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属性不变质。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激励着全体中华儿女奋勇向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三、新时代弘扬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必然要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也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期。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党的自我革命取得了重大成效,但“四大考验”还没有完全结束,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四种危险”还没有彻底消除,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总而言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唯有以更加积极进取的态度,保持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才能担当好历史赋予的重任,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这也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意义所在。

新时代弘扬斗争精神,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忘初心”包括不丧失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一个人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得了病是无法讲战斗力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越坚定,就越能具备斗争精神的人民性和彻底性,就越能为人民而工作,越能为人民的利益而彻底地工作。唯其如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共产党人面对威胁和困难就不会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不会在困难面前低头、在挑战面前退缩;“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唯其如此,共产党人在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斗争中就能够旗帜鲜明、毫不妥协,在事关国家和人民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勇于斗争,在任何压力下都不拿原则作交易。唯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培根铸魂、烈火淬炼,每一位共产党人的党性才能更加纯正,才能保持敢于斗争、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传承共产党人的风骨和气节,才能在工作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最根本的价值追求。

新时代弘扬斗争精神,要加强学习、提高本领。“牢记使命”是为了更好地担当使命。为了更好地担当使命,就需要不断学习,提高本领。当今世界一年的变化抵得上过去几十年的变化,当代中国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往往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新问题就已经产生,旧的事物还没有完全被认识新事物就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古人云,不日新者必日退。一个人越是加强学习,把学习当作生活的一部分,斗争本领越是增进得快,斗争方法越是多样,也就越善于斗争。这也是斗争精神本身蕴含的方向性原则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变化如此之快,解决新矛盾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与善于学习勤奋學习的紧迫感同时存在,中国共产党人当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一刻不停地提高本领。因为在新时代的今天,面对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挑战,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任务不是轻了,而是重了。只有加强学习,斗争的本领才能提高,才更有利于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

新时代弘扬斗争精神,要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忧患意识。这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必然要求。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诞生于内忧外患的民族危亡之际,成长于世界两大霸权国家的左右围攻之中,壮大于国际经济社会风云诡谲的形势之下。忧患意识已经深深地烙在每个共产党人的心里,但在党的发展历史中也不乏个别党员因为胜利而冲昏头脑,从革命功臣蜕变为人民罪人的惨痛教训。如新中国成立之初,先后担任过天津地委书记的刘青山、张子善二人就是因为犯了这样的错误而成为警示全党的反面教材。革命胜利以后他们二人不是想着怎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是变着法地侵害人民利益,生活、思想严重腐化堕落,给党和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刘、张二人的教训对今天每一位共产党人都很有启示意义。如今一些党员不仅存在着解决新问题能力不足的窘境,而且还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和盲目自大的想法。这是非常危险的,是有损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越是接近胜利的时候越是最危险的时候,越是需要提高警惕、未雨绸缪。只有用忧患意识去对待工作,才能永葆初心、担当使命、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 莙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牢记斗争
今天是您的生日,我想对您说
初心如磐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安全知识要牢记
在斗争中走向胜利
领导干部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艾滋病之役
从“两学一做”谈共产党人的信仰
习近平的共产党人政治自觉观
父亲跟疾病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