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膜用于口腔黏膜组织缺损对疼痛度及瘢痕的影响

2019-09-20 03:07欧琳琳周迎端蒋明芝
中国美容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瘢痕创面

欧琳琳 周迎端 蒋明芝

[摘要]目的:观察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膜用于口腔黏膜组织缺损对疼痛度及瘢痕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口腔科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64例口腔黏膜组织缺损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2例。对照组:切除病变后创面不贴敷任何物质,黏膜边缘直接缝线不剪断,用碘仿纱条反包扎固定牢固;观察组:切除病变后将CGF膜贴敷于创面上,将CGF膜边缘与创缘无张力间断对角缝合,缝线保留不剪断,创面用碘仿纱条反包扎敷料固定牢固。比较两组术后拆除碘仿纱条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2周、术后3周及术后4周的缺损面积愈合率及疼痛程度、术后3个月的术区瘢痕。 结果:观察组拆除碘仿纱条时间与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7.25±1.65)d、(1.10±0.32)个月,显著短于对照组(12.16±2.01)d、(1.79±0.45)个月(P<0.05);观察组术后2周、3周、4周的缺损面积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周、3周、4周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V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GF膜用于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修复可加速创面愈合进展、减轻术后疼痛并抑制瘢痕形成,可尽快恢复患者口腔正常功能,适合推广。

[关键词]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膜;口腔黏膜组织缺损;创面;愈合;瘢痕

[中图分类号]R78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9)09-0107-03

口腔黏膜由被覆、咀嚼及特殊黏膜组成,临床上部分患者因口腔黏膜病或肿瘤性疾病采取手术治疗或义齿修复后出现口腔内黏膜组织缺失,影响患者口腔基本功能与面部容貌。目前,口腔黏膜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包括直接牵拉缝合、黏膜转移覆盖、血管吻合游离皮瓣移植等,但均存在其不足之处[1]。其中,直接拉拢缝合不适用于缺损面积较大的組织缺损;黏膜转移覆盖缺少血液供应,易引起炎症反应;血管吻合游离皮瓣移植会增加手术区域、造成受区或供区瘢痕收缩。自体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是富含多种生长因子和纤维蛋白的新鲜静脉血液提取物,由人体静脉血液变速离心分离获得,目前已在骨骼组织修复中获得应用[2]。丁江峰[3]的研究证实,CGF可作为根管内支架介导再生性牙髓,临床疗效良好;李娜[4]的研究表明,CGF膜用于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取得了良好效果,修复成功率高。本研究以CGF膜修复132例口腔黏膜组织缺损患者,并与132例空白对照比较,探讨CGF膜对创面愈合进展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纳入标准:①口腔黏膜缺损患者,缺损面积1~20cm2;②口腔卫生习惯良好;③年龄18~70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②伴糖尿病、血液病等可能造成组织愈合不良疾病者;③长期吸烟、饮酒者;④拒绝采血者;⑤伴精神障碍性疾病者。

1.3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医院口腔科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64例口腔黏膜组织缺损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2例。观察组:男69例,女63例,年龄23~68岁,平均(52.10±8.68)岁。创面面积6~12cm2,平均(8.61±1.11)cm2,原发病:多形性腺瘤42例、牙龈瘤33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30例、鳞癌27例;缺损部位:上颚57例、牙龈33例、颊部24例、舌体15例、口底3例;对照组:男60例,女72例,年龄25~70岁,平均(53.22±7.97)岁。创面面积6~11cm2,平均(8.44±1.09)cm2,原发病:多形性腺瘤48例、牙龈瘤36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27例、鳞癌21例;缺损部位:上颚51例、牙龈36例、颊部 27例、舌体12例、口底6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方法

1.4.1 对照组:病变切除后,通过电凝、结扎等方法进行创面止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3次以上,确保创面清洁、平整。创面不贴敷任何物质,黏膜边缘直接缝线不剪断,用碘仿纱条反包扎固定牢固。

1.4.2 观察组:采血处皮肤用碘伏棉签局部消毒,根据患者口腔黏膜缺损面积采取相应剂量静脉血,置于真空负压离心试管。将试管轻轻放入离心加速机中,离心13min制备出CGF凝胶。试管中血样分三层,上层为贫血小板血浆层(Platelet-Poor Plasma,PPP),中层为CGF纤维蛋白凝胶层,底层为红细胞及血小板。无菌条件下去掉上层与底层,保留交界处部分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层及中层CGF凝胶。将CGF凝胶放入压膜器中压制,挤出液体部分,获得CGF膜。于病变切除、止血、冲洗后将CGF膜贴敷于创面上(见图1),根据创面形状适当修剪或拼接,使CGF膜面积比创面略大,并确保CGF膜与创面间无气泡、渗血及重叠。后将CGF膜边缘与创缘无张力间断对角缝合,缝线保留不剪断。创面用碘仿纱条反包扎敷料固定牢固。

1.4.3 术后护理:术后流食、半流食或鼻饲饮食,嘱患者减少唇、颊、舌等的活动,每天用含洗必泰的漱口液漱口3~5次,适当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4周后恢复正常饮食。

1.5 观察指标

1.5.1 创面愈合情况:记录两组术后拆除碘仿纱条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自手术当日起至黏膜缺损区被新生黏膜完全覆盖的时间。

1.5.2 缺损面积愈合率:计算两组术后2周、术后3周、术后4周的缺损面积愈合率,愈合率=新生黏膜面积/原缺损面积×100%。缺损面积通过拍摄照片并利用 Image-Pro Plus软件进行测量。

1.5.3 术后疼痛与瘢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估患者术后2周、3周、4周的疼痛程度。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的术区瘢痕。VAS评分:总分0~10分。VAS评分≤3分为轻度疼痛,可忍受;VAS评分4~6分为中度疼痛,影响睡眠;VAS评分≥7分为强烈疼痛,需采取药物干预。VSS评分:包括色泽、血管分布、厚度、柔软度4个维度,总分0~15分,评分越高瘢痕越重,反之越轻。

1.6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取t检验,不同时点采取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创面愈合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6~9d即具备拆除碘仿纱条的条件,创面愈合良好,CGF膜与缺损区紧密贴合,无脱落、红肿、脓性分泌物,黏膜缺损边缘可见少量新生黏膜长入,无明显疼痛不适。对照组术后11~14d拆除碘仿纱条,缺损区愈合一般,创面边界可见少量新生黏膜长入,周围黏膜稍红肿。观察组拆除碘仿纱条时间与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缺损面积愈合率:观察组术后2周、3周、4周的缺损面积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见图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术后疼痛与瘢痕:观察组术后2周、3周、4周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VSS评分为(2.75±0.6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21±1.01)分,(t=7.990,P=0.000),见表3。

3  讨论

口腔黏膜缺损影响进食、语言等多种功能,如何有效修复口腔黏膜缺损并尽快恢复患者口腔正常功能为口腔颌面外科医疗工作者的责任。在现今口腔黏膜缺损修复不足的现状下,CGF应运而生。

本研究观察组于口腔黏膜组织缺损患者切除病变后将CGF膜贴敷于创面上,发现患者创面进展因此加快,表现为拆除碘仿纱条时间与创面愈合时间相对缩短,提示CGF膜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创面愈合。创面修复包括炎症反应期、肉芽形成期、组织吸收修复重建期三个阶段,该过程复杂而精细,需多种细胞、分子的参与,其中生长因子发挥重要作用,如促使角质细胞增值分化从而实现创面再上皮化,改变细胞外基质并促使糖酵解及蛋白质和DNA合成,促进新生肉芽组织形成[5-7]。CGF属于新型生物材料,可起到支架作用,其取自于自身血液,富含大量纤维蛋白和各种血小板、白细胞、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浓缩生长因子[8-9]。研究指出[10-11],CGF通过差速不间断离心获得,所含纤维蛋白相对更大、更稠密、含量更多,生长因子种类与数量相对更多,故可为创面愈合提供更多、更全的生长因子,为创面加速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CGF膜贴敷于创面后可改善和促进创面组织细胞的再生和分化,促进创区细胞因子受体活化,诱导血管生成,使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并聚集于创面[12]。体外实验证实[13],CGF可诱导组织微血管形成,促进组织细胞分裂增殖和胶原合成,修复组织缺损,从而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不同时刻的缺损面积愈合率相对更高。

证据表明[14],CGF膜还具有一定的抗炎与调节炎症能力,可减轻术后炎症疼痛。本研究中,CGF经变速离心后所获得的CGF层的下部纤维蛋白网络中存在散在白细胞,在提取中层CGF凝胶时保留了交界处的部分红细胞、白细胞,是其调节炎症反应并具有抗感染的主要原因,故观察组术后不同时刻的VAS评分相对更低。动物实验发现[15],CGF膜中还含有转化生长因子-β1,可促进创面修复的上皮细胞分裂增殖,在不影响愈合速度的前提下下调Ⅰ/Ⅱ胶原比例,从而抑制后期瘢痕形成。表皮生长因子也可调控上皮的增殖分化,刺激成纤维细胞,减少创面修复后的瘢痕形成。

综上所述,CGF膜用于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修复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抑制瘢痕形成,有利于尽快恢复患者口腔正常功能,且取自自体静脉血,获取方便,适合推广。

[参考文献]

[1]葛宇飞,乔光伟,葛长艺,等.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膜在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8,34(9):724-728.

[2]王君玲,邵苗苗,何建亚,等.血小板中生长因子在口腔种植中促进软组织与硬组织愈合的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22(20):3250-3255.

[3]丁江峰,张锋,徐冬雪,等.CGF介导再生性牙髓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7,33(8):474-475.

[4]李娜,刘敏.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1):15-17.

[5]杨立明,陈淑萍,李恩洪,等.浓缩生长因子(CGF)在即刻种植修复应用中的牙龈美学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5,24(1):63-65.

[6]盧俊,孙长安.浓缩生长因子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18,27(1):93-95.

[7]谢永林,陈一,萧雅一,等.CGF对种植修复中骨组织再生和牙龈修复的临床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8,34(10):608-612.

[8]闫广智,陶然,谢立云,等.自体浓缩生长因子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前景[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6,11(4):301-304.

[9]严崎方,窦磊,宦俊,等.血小板浓缩生长因子对人牙髓细胞存活及其增殖分化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49(5):716-719.

[10]赵静,李新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和浓缩生长因子析出液中相关成骨生长因子含量的比较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8,28(11):629-633,649.

[11]宦俊,窦磊,严崎方,等.浓缩生长因子促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成血管化作用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8,36(3):247-251.

[12]陈飞,潘韶霞,冯海兰,等.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浓缩生长因子各层中的分布及含量特点[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8(5):860-865.

[13]邹新明,黄娜,王远勤,等.浓缩生长因子在体外模拟体液及模拟唾液中的降解速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22(10):1559-1564.

[14]周会,吕林虎,刘敏,等.浓缩生长因子对炎症期即刻种植临床效果影响的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7,52(8):1255-1257,1260.

[15]葛林虎,方颖,查骏,等.浓缩生长因子促进大鼠种植体骨结合的实验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8,34(7):721-725.

[收稿日期]2019-03-26

本文引用格式:欧琳琳,周迎端,蒋明芝.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膜用于口腔黏膜组织缺损对疼痛度及瘢痕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9):107-110.

猜你喜欢
瘢痕创面
瘢痕也可能会癌变
间歇负压引流技术在治疗难愈性创面中的疗效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烧伤创面处理方法有讲究
封闭负压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应用体会
银纤维敷料联合负压伤口疗法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
瘢痕也会变成癌
TGF—β的信号转导与病理性瘢痕
清热解毒湿敷剂治疗四肢创面感染116例